谢树华
(温州大学,浙江 温州325000)
海外华侨华人社团(Overseas Chinese Association)被誉为海外华人社会的三大支柱之一,是维系华人社会有序运行的重要组织形式。华侨华人社团具有维护华侨华人权益、海外联谊、文化传播、公益奉献等功能,分布在世界各地,数量已达2.57万个①今日中国:“‘中国梦’连着侨胞梦——第八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侧记”,http://www.china-today.com.cn/zw2018/hrhq/201608/t20160817_800065185.html。二战结束后,浙江籍华侨华人社团进入蓬勃发展时期,具有当地化、权益化、多样化、专业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②郭剑波:《浙江籍华侨华人社团概论》,《八桂侨刊》2002年第4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海外华侨华人与我国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领域联系更为紧密,交织成相互渗透的多重网络③④衣长军:《海外新华侨华人社团与国家“软实力”建设研究》,《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浙江籍海外华侨华人总计约202.04万人,以浙江籍华侨华人为主(含港澳)或主要骨干的社团有856个,分布在68个国家和地区⑤研究团队于2019年11月5日前往浙江省侨联联络联谊部访谈时任部长孙彦获取该数据。。在6 000万海外华侨华人中,浙江籍华侨华人拥有的资产约占海外华侨华人总资产的20%,已成为全省公益事业的重要实践者和推动者,在浙江乃至我国公益慈善事业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⑥⑦中国侨网:“浙江籍华侨华人积极奋斗:让世界‘侨’见中国魅力”,http://www.chinaqw.com/gqqj/2019/10-19/234530.shtml。疫情期间,浙江籍海外华侨华人社团更是表现优异,他们四处筹募、日夜奔走,从“史上最长行李托运单”到“2万吨物资‘人肉’背回国”,温暖刷屏的故事更是数不胜数⑧中国新闻网:“绿叶对根的情意——浙江籍华侨华人战疫录”,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6532316239489786&wfr=spider&for=pc。浙江籍海外华侨华人社团为什么有如此强大的号召力?在华侨华人社团建设与传承中存在哪些问题?在新时代,浙江籍海外华侨华人社团又会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带着这些问题,本研究团队开展问卷调查与访谈研究,拟以浙江籍华侨华人社团为研究对象,基于调查过程中形成的1 050份有效问卷,尝试运用调查分析、数据挖掘、统计推理的方法,分析浙江籍华侨华人社团的发展变化,找出隐藏在现象背后的问题和规律,探究新时期华侨华人社团传承与发展中的主要特点及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与对策,期望能对海外华侨华人社团的发展建设提供参考。
华侨华人社团研究是学界长期关注的热门问题。庄国土等学者探讨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地区华侨华人社团的发展变化,指出了华侨华人社团发展不断融入居住国社会、华侨华人社团之间联系日趋国际化的趋势①庄国土、清水纯、潘宏立等:《近三十年来东亚华人社团的新变化》,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李明欢认为,欧洲华侨华人社团呈现出组织构建渠道多元化、体制化诉求意识显性化、族群性联合依然主流化等三个并行不悖的双向发展趋势②李明欢:《21世纪初欧洲华人社团发展新趋势》,《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5年第4期。。曾玲深入华人社会内部观察,运用新加坡宗乡华侨华人社团个案,指出华人文化发展的跨种族、跨国界的趋向与特点③曾玲:《宗乡社团的推动与新世纪以来的新加坡华人文化》,《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8年第3期。。赵红英、宁一以“五缘文化学说”为依据,探讨海外华侨华人社团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④赵红英、宁一:《五缘性华侨华人社团研究》,同济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此外,刘宏、陈衍德、石沧金等学者对海外华侨华人社团问题都有深入探讨。经过多年探索,学界对海外华侨华人社团研究已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总体而言,有关浙江籍华侨华人社团发展变化的研究相对较少,需要研究者更多关注⑤郭剑波:《浙江籍华侨华人社团概论》,《八桂侨刊》2002年第4期。⑥韦丹辉:《20世纪80年代以来青田华侨华人社团职能转型分析》,《丽水学院学报》2017年第6期。⑦王春光:《华侨华人社团的“拟村落化”现象——荷兰华侨华人社团案例调查和研究》,《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0年第3期。。
海外华侨华人社团作为海外华人社会的重要组织形式,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直接参与者和推动者,在新时代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然而,当前海外华侨华人社团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中有自身形成的矛盾,也有来自外部的压力,这些问题阻碍华侨华人社团发展,影响侨界和谐氛围。针对浙江籍海外华侨华人社团规范化建设问题,本研究团队于2019年编制了一份包含30个问题的调查问卷,问题包含成员信息、华侨华人社团运作现状、入会意愿、社团建设以及建设建议等,采用问卷星平台进行线上调查。从2019年9月29日到2019年10月28日,对在世界各国的浙江籍华侨华人进行了随机1 200份调查问卷,最终收到1 050份有效调查问卷。被调查者的基本特征如表1所示。
表1被调查者的基本特征
参与此次问卷调查的1050被调查者中,有849人入会,201人未入会,入会比例较高。在祖籍分布上,温州籍华人华侨占比最大,达64.13%,丽水籍华人华侨占比位居第二,达23.5%,其余各地区占比均未超过5%。从年龄段分布观察到,40—50岁和50—60岁人数最多,占比分别为34.82%和34.92%,30岁以下人数不足4%。在从事工作方面,贸易和经商的比重占据前两位,占比分别为41.81%和33.15%。在出国原因上,大部分为“工作或劳务输出”,占比为37.52%,另一出国原因占比较大是“亲人团聚移民”,占26.86%。
2019年11月5日,研究团队前往浙江省侨联联络联谊部调研①研究团队于2019年11月5日前往浙江省侨联联络联谊部访谈时任部长孙彦。,获悉浙江籍华侨华人社团共有865家。欧洲是浙江籍华侨华人社团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共有516家华侨华人社团,第二密集区地域为北美洲,共有111家华侨华人社团,第三片区域是亚洲,共有100家华侨华人社团。由此可见,72.5%的浙江籍华侨华人社团集中在欧美国家。浙江籍华侨华人社团分布在全球90余个国家,其中意大利有115个、美国有78个、西班牙有76个、澳大利亚有47个、法国有43个、荷兰有38个。
本文所调查的华侨华人社团成员遍布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呈现集中于欧美国家的特点,欧美国家的人数占比共约73.2%。其中,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华侨华人社团成员最多,比例均超过10%,分别占20.0%和12.5%;法国、荷兰及美国的华侨华人社团成员也具有一定规模,分别占8.6%、6.8%和4.5%;其余华侨华人社团成员分布于奥地利、罗马尼亚、德国、比利时等国家,占比均不超过3%。
97%的被调查者是在中国境内出生,且90%的被调查者在改革开放后才出国,属于“新侨”②中国侨网:“2008年世界华商发展报告”,http://www.chinaqw.com/news/200902/02/148817.shtml。另外,大部分华侨华人均有父母、配偶等至亲在国内生活,对中国仍有非常深的牵挂。其中,449位华侨华人社团成员表示父母在国内生活,另外其配偶、子女和兄弟姐妹在国内生活的侨社成员分别有215人、212人和174人。这些数据表明,浙江籍华侨华人长期往返于祖(籍)国与居住国之间,经贸往来频繁,有华侨华人甚至会为了给儿子过生日而专程回国,浙江省侨联副主席、德国华侨华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荣誉会长、温州市华侨总商会会长冯定献在接受《浙商·侨音》杂志专访时提到:“到处飞的冯定献是专程回来给儿子过生日的。他坐了十几个小时的飞机,放学后接上儿子去酒店吃一顿充满仪式感的生日大餐,然后又坐飞机回去了……”③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第一期封面人物/冯定献:勇立潮头的搏击者”,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6643328。
被调查的45%以上华侨华人社团成员表达自己入会动机有“做善事,为家乡建设做贡献”“促进中国和意大利在文化旅游教育体育等各方面的合作交流”等意愿,充分表明了浙江籍华侨华人希望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帮助海内外同胞,促进国内社会经济发展。同时,华侨华人社团是华侨华人社团成员积聚力量、向祖国贡献力量的平台。由于浙江籍华侨华人社团成员新侨比例高,因此他们拥有浓厚家国情怀,希望华侨华人社团可以切实为祖国做贡献、为同胞谋福利,使得中国社会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君子虽在他乡,不忘父母之国”,华侨的宗法观念和叶落归根的情结,使他们自然地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为近代以来中国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2020年初,国内新冠疫情暴发,浙江籍华侨华人通过华侨华人社团间的协助,积极筹募口罩、防护服等医用物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医用物资短缺的情况,截至2020年3月31日,浙江籍海内外华侨华人、归侨侨眷累计捐款24 046万元,捐赠医用物资价值16 771万元,合计捐资捐赠40817.7819万元④中国新闻网:“绿叶对根的情意——浙江籍华侨华人战疫录”,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6532 316239489786&wfr=spider&for=pc。
近年来,海外华侨华人社团呈快速发展之势,随着海外华侨华人社团数量的增加及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华侨华人社团的力量变得不可忽视,华侨华人社团内部的传承更替以及可持续发展也备受人们关注。海外华侨华人中有一批侨领,他们胸襟宽广、乐于奉献、热心侨社事务,使华侨华人社团会务更加活跃,服务功能不断强化。但也存在问题,比如华侨华人社团林立,难以合作共事;众说纷纭,难以形成共识;名号大,但实事少。华侨华人社团内部存在很多不和谐的声音,甚至出现华侨华人社团换届时拉选票、大打出手等不良事件①中国侨网:“侨领被打致脑震荡,疑因侨团换届起纷争?”,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886840 53032013532&wfr=spider&for=pc,严重影响海外华侨华人的国际形象。对此,本研究团队针对华侨华人社团建设问题,设计了华侨华人社团类别、入会动机、担任职务情况、华侨华人社团内部分工、华侨华人社团内部是否和谐、有无章程、是否按章办事、经费来源与管理、会员民主权益、意见建议等华侨华人社团建设问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华侨华人社团在制度建设、组织建设以及年轻人培养传承等规范化建设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每一个组织发展到一个阶段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样,华侨华人社团传承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尽管近年来浙江籍海外华侨华人社团在数量上逐步增加,规模上逐渐扩大,但是多数华侨华人社团在社团创立、运行、信息建设等细节方面仍不规范,导致其不足以成为具有领袖性、代表性的海外特色华侨华人社团。
1.制度不完善的问题
华侨华人社团制度是确保华侨华人社团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行动目标实现的具体措施和保障规定。因此华侨华人社团制度建设十分重要。然而,部分华侨华人社团章程不规范、不完整,导致出现原则问题时,只能由会长主观裁定,存在制度上的不足。
根据数据相关性分析,得出华侨华人社团成员对华侨华人社团各项制度合理性的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8.95%的成员表示自己所在的会没有章程或不知道有章程;7.37%的成员表示华侨华人社团没有遵循章程执行或者不知道有没有按章办事;9.3%的成员表示没有选举权或者不知道有没有选举权;16.38%的成员表示没有监督权或者不知道有没有监督权。由此可见,部分华侨华人社团仍然存在缺少规范的章程、没有严格执行章程、未切实保障华侨华人社团成员的选举权与监督权的现象。
表2 华侨华人社团各项制度合理性评价表
研究团队在调研中发现存在“一人会”与“僵尸团”现象,部分华侨华人社团仅有一人或人数未满足章程规定的人数要求,某些华侨华人以“一人会”的方式,获得侨领身份,回国参与重要活动,建立人脉。尽管这类华侨华人社团已在住在国依法注册,但其无法履行华侨华人社团功能。部分华侨华人社团空有其名,整个华侨华人社团只有注册者一人,长时间没有开展任何活动,更谈不上召开会员大会、组织换届选举之类的事务了。有华侨华人社团成员在问卷调查中反映:“希望中国侨务部门严格抵制新的侨社(会)成立,这是不良的现象。问题在于中国侨务部门,认同他们回国就有很高的荣誉,难怪人人想当会长。一人一会,给华人圈制造的矛盾”。可以发现某些华侨华人为了获得侨领身份及政治便利,利用境内外对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的差异,在中国境外建立名义上存在的“一人侨社”。因此,存在着部分侨社组织架构不合理,存在社内仅有一人或人数未满足章程人员规范要求的问题。
2.换届竞选不规范问题
部分华侨华人社团没有章程或无法按照章程规定进行正规换届,存在贿选、人身攻击、恶意抹黑候选人、派系打斗等情况。如成立于1949年的法国华侨华人会(前身为旅法华侨工商互助会)在2012年换届选举中出现贿选行为,并爆发了社内冲突,惊动巴黎警方①朱康对:《海外侨团的竞选风波及展望——以温州海外侨团为例》,《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研究团队在调查问卷中发现,很多华侨华人社团成员在期望与建议中反映:“华侨华人社团形同虚设,应该把它规范化,主要职务人员该选举产生”“会长都不选举!不作为!没有为同胞办一点事!都想自己的名誉!我想告诉省侨联有关领导不要被这些虚伪的人所误导!”等问题,反映出部分华侨华人社团内部未按章程进行华侨华人社团领导层的选举,或流程不透明,其结果存在争议。华侨华人社团本质是维护华侨华人集体的利益,继而再发挥政府与海外华侨华人的联络作用,但部分华侨华人社团领导只追求与国内官方的联络,忽略了自身华侨华人社团建设,致使华侨华人社团会务停滞,华侨华人社团形同虚设。综上所述,部分华侨华人社团在传承更替之中存在着制度方面的漏洞,亟待完善。
3.年轻成员比例不高
在调查问卷中,被调查者有提出“加速让中青年骨干力量担任华侨华人社团主力。”“建议吸收年轻的会员”“年轻化”“让更多的年轻一代加入我们,为海外侨民服务。也通过华侨华人社团更好地了解和认识祖国”等诉求,反映了华侨华人们对华侨华人社团传承的担忧。研究对849位华侨华人社团成员的年龄进行分析,分布如表3所示。
表3 华侨华人社团成员年龄段人数分布情况
年龄在50岁以上的华侨华人社团成员为396人,占入会人数的46.7%;40—50岁以下的有304人,占总人数的35.8%,作为中坚力量的中年人在总数上并不占优;40岁以下的有149人,占总人数的17.5%,青壮年人数在华侨华人社团的占比较低,30岁以下的年轻成员仅占1.88%。华侨华人社团成员的年龄大多集中在40岁以下,由此可见,目前华侨华人社团对于年轻人的吸引力较低,华侨华人社团年龄结构不合理,导致的华侨华人社团创新意识不足,华侨华人社团活动缺乏吸引力,影响华侨华人社团传承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研究团队运用访谈法和数据分析法对问卷中华侨华人社团成员的文化水平、入会动机等进行分析,发现主要由于部分海外华侨华人社团成员文化水平不高、国内对会长的政治待遇较高、会长领导力以及华侨华人社团活力不强等原因导致。
1.部分华侨华人社团成员文化水平不高
分析有效答卷中加入华侨华人社团的华侨学历情况。其中19人为小学及以下学历,占2.2%;215人为初中学历,占25.3%;348人为高中/中专/中职/技校学历,占41.0%;135人为大专/高职学历,占15.9%;98人为大学本科学历,占11.5%;23人为硕士学位,占2.7%;11人为博士学位,占1.3%。接受过本科以上高等教育的华侨华人社团成员人数为132,仅占入会总人数的15.5%,且有572人学历为高中及以下,占比67.4%。对比同期欧美移民的教育情况,念过大学的人数占比高达45.6%、高中及以下学历的人数才占比31%②梁茂信:《当代美国外来移民的学历构成分析:1965—2000年》,《史学集刊》2011年第1期。,可以发现目前华侨华人社团成员文化水平相对较低。
进一步分析各个年龄段的学历分布,如表4所示,20—30岁年龄段华侨受教育水平最高,有59.45%的人学历在本科以上,30—40岁华侨则明显下降,仅有29.5%的本科以上学历,40—50岁年龄段本科以上学历最低,仅有10.96%。
表4 各年龄段的学历分布情况
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石,华侨社团发展也同样如此。由于原有华侨华人社团负责人整体文化水平不高,未能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执行层面也存在随意性;此外,原有华侨华人社团负责人多数创新能力不足,对信息和科技的掌握程度也不足以支撑华侨华人社团新时期的发展。而大部分华侨华人社团的新老交接尚未完成,因此,在推进华侨华人社团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就出现了青黄不接、传承不顺的问题。作为海外华侨华人凝心聚力的平台,华侨华人社团若要想发挥出最大功能和作用,必须有意识地吸收年轻成员、高学历成员来优化组织内部结构、提升管理团队整体实力,将上一代的丰富经验和年轻一代的激情与能力相结合,从管理人员配置上应有新老组合的模式。
2.部分华侨华人社团成员入会动机以个人利益为主
统计849位华侨华人社团成员的入会动机情况,18.4%华侨华人社团成员表示事业需要,50.1%表示联谊需要,2.7%表示回国办事方便一些,15.9%表示被朋友力邀,其他原因占12.9%,大部分成员主要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加入华侨华人社团。研究对数据进行进一步挖掘,可以发现华侨华人社团成员在国内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的现象较为普遍,担任职务的华侨人数占总人数的69.5%。对会内职务与国内政治职务的关联进行了进一步分析,表5所示。
表5 华侨华人社团会长与副会长担任国内政治职务情况表
在全国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中,会长担任该职务的人数有9人;在省级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中,会长及副会长担任该职务的人数有16人;在市级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中,会长及副会长担任该职务的人数有62人;在县区级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中,会长及副会长担任该职务的人数有71人。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华侨华人社团中的会长和副会长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的比例明显大于其他成员和未入社的华侨,反映了担任社团负责人可以为自身带来一定的国内政治利益。另外,少部分侨领希望通过以华侨华人社团会长身份回国参与重大活动,甚至企图拉拢官员以谋求政治资源。这种现象的出现既是人们趋利避害的本能趋势,也是由于国内评价体系设计的瑕疵,因此助长这种风气的形成。人性是不可改变的,因此想要避免这种现象继续蔓延,就需要从制度设计上进行调整和完善。如对华侨华人社团的评估和评价、重大活动对侨领的邀请,要根据多方面的考察,如参考使领馆的意见、国内涉侨部门的意见,尤其要注重广泛收集社团成员的评价,重点考察侨领平时为侨服务、连接国内外资源,为国家建设服务等方面的贡献。
3.部分华侨华人社团领袖领导能力不足
华侨华人社团领导能力不强,导致了华侨华人社团脱离良性发展道路、干扰华侨华人社团正常的更新换代。364位浙江籍会长中,高中/中专/中职/技校及以下学历会长有252人,占会长总数69.2%;仅有50人拥有大学及以上学历,占比约13.7%,硕士及以上仅只有13人,占总数3.6%。华侨华人社团会长总体学历较低,文化层次决定华侨华人社团文化建构水平,直接影响社内的侨领换届文化及华侨华人社团创新能力,间接阻碍华侨华人社团专业化建设。
很多现有华侨华人社团的负责人是以亲缘、血缘、地缘为纽带形成的华侨华人社团的族长、村长或有威望的人。但他们从未接受过系统的管理能力、领导能力的训练,现有管理经验多是在住在国从事个体经营或经营企业过程中总结和摸索出来的想法,较少有体系化的管理思路,更难将管理思路落在纸面上形成制度。华侨华人社团负责人的领导能力不足,导致了华侨华人社团制度不完善、组织不合理、团队涣散、活动不吸引人、无法凝聚人心和资源的现象,最后导致人才流失、华侨华人社团无人或被其他华侨华人社团吞并的结果。上一代侨领占据高位、忽视对新一代侨领的培养,也导致年轻人在华侨华人社团没有晋升空间,不愿加入华侨华人社团。
4.华侨华人社团活动缺乏吸引力
分析不同年龄层次的华侨华人是否加入华侨华人社团,结果如表6所示,可以发现20—30岁区间的华侨华人仅23.1%加入华侨华人社团,30—40岁区间加入华侨华人社团的占比为71.6%,而其他年龄段的加入华侨华人社团的比例均超过了80%,反映出华侨华人社团对年轻一代,尤其30岁以下的华侨华人吸引力不足。
表6 不同年龄层加入华侨华人社团与未华侨华人社团人数对比表
调查数据显示,有59.8%的华侨华人社团成员表示所在华侨华人社团具有非营利的性质,对自己的事业帮助甚少,所以对高层次人才和年轻华侨华人的吸引力不足。其次,会长越年轻,对年轻人加入华侨华人社团的吸引力越大。分析得到华侨华人社团会长与副会长的年龄分布,如表7所示。目前多数华侨华人社团会长和副会长的年龄在40岁以上,对年轻人入会缺乏吸引力。
表7 会长与副会长年龄分布表
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加入传统的华侨华人社团,引起华侨华人社团内部青黄不接。目前,有一些新生代华裔协会发展势头良好,能主动对接所在国主流社会,与老一辈华侨华人社团出现“代沟”,且年轻华侨华人社团与祖(籍)国关系淡漠。
研究发现,有些华侨华人可能参加多个华侨华人社团,据浙江省侨联联络联谊部实名统计,就有29人同时担任二至三个华侨华人社团会长①研究团队于2019年11月5日前往浙江省侨联联络联谊部访谈时任部长孙彦获取该数据。,致使其没有时间完全融入一方华侨华人社团、对华侨华人社团归属感不强。因此在进行华侨华人社团制度制订或者其他活动时,成员并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导致华侨华人社团在制度的制订和执行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并且10%被调查者表示华侨华人社团没有定期举办社团活动、建立内部沟通机制,导致内部成员与社团关系疏远、合作亲密性慢慢减弱。正是由于华侨华人社团成员的归属感不强,导致了前文的传承青黄不接、“一人会”等现象。华侨华人社团内部的运作需要更加规范,把更多精力投入到为成员解决更多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之中,才能实现华侨华人社团良性的发展。
此外,年轻的华侨华人群体很多是在住在国出生或成长,语言的熟练和对当地环境的熟悉、包括人脉圈都更多地使他们能更好地融入住在国社会,加入社团的目的也主要以经济利益和经济交往为主,相对于上一代华侨华人,他们在经济上的诉求大于在政治上的诉求。
海外华侨华人社团作为海外华人社会的重要组织形式,在新中国的改革和建设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进入新时代,全球经济、科技、社会发展进入快车道,华侨华人社团也需要以全新的姿态和更高的水平持续向前发展。正如被调查者所期待的华侨华人社团应该“继承优良传统,发挥新生代优势”与“在原有基础上顺应时代的发展,继续保持侨界领头羊的作用”。
海外华侨华人社团侨领自身需要具备法律意识,在华侨华人社团成立之初,需前往住在国政府部门进行合法注册,以保障华侨华人社团发展的合法权益。驻外使领馆应准确掌握华侨华人社团最新动向,考察其是否具有合法性,并对已注册的华侨华人社团进行备案。若华侨华人社团缺乏合法性,使领馆人员则需要耐心开导,让侨领了解社团合法性的重要意义,最终实现华侨华人社团合法性的形成。同时,外交部和涉侨部门应建立信息共享通道,使领馆人员能及时将不具有合法性的华侨华人社团资料信息传递给国内侨务部门,帮助国内侨务部门及时了解和掌握相关信息,为工作决策和活动安排提供重要参考。同时,国内侨务部门需严格审核各类活动中受邀华侨华人社团的合法性,避免出现“一人团”“夫妻团”“家族团”等不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的华侨华人社团不合理谋取个人利益的现象。
在全球化和国际化的背景下,针对组织管理和规范建设方面的各种问题,华侨华人社团正在持续开展各方面的改革。在中国发展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背景下,有关部门应给予海外华侨华人社团组织建设以必要的引导和指导,通过增加华侨华人社团侨领培训内容,帮助华侨华人社团建立起规范化的组织架构和制度,进一步提升侨领的规则意识、法律意识、社会服务意识,培育专业型、领军型侨领群,促进华侨华人社团的规模化建设。
同时,华侨华人社团负责人自身也应始终把握规范化办会的理念,做好服务会员、连接内外,做好承上启下的服务。在制订章程时,需要结合会内众智,避免“一言谈,一人谈”。侨领需要带头号召社员共同参与章程制订工作,并在日后严格按照章程进行华侨华人社团规范化运行。华侨华人社团内组建主席团时,需要有多元分工意识,避免会长专权控制华侨华人社团的现象发生。在主席团成员的推举过程中,要注重成员的个人品德,避免以物质财富论高低的情况出现。若主席团成员中有违法乱纪者,需进行除名,以保障华侨华人社团的社会名誉与声望。驻外使领馆与国内涉侨部门需加强沟通,及时掌握华侨华人社团主席团成员背景,对主席团不完备的华侨华人社团进行专访和指导,并动态掌握主席团中不良记录者信息,避免邀请违法乱纪侨领参与国内各类活动。经由三方联动可避免主席团名单不完备、信息不准确的问题发生。
早些年的华侨华人社团负责人已出现老龄化现象,华侨华人社团中少有青年领导主管的华侨华人社团。但是根据近期的调查发现,许多华侨华人社团内部开始重视新一代会长培养,老一辈侨领有意识地培养、放权于年轻人。最近几年,很多老侨领主动让贤,让年轻人走到前台,给他们创造学习和锻炼的机会①罗杨:《“生成”中的融入之道:柬埔寨华人侨社的组织变革与社会适应研究》,《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20年第4期。。许多华侨华人社团新一届会长的年龄有所下降,并吸收了一批学者和知识分子。同时,国内涉侨部门也需从长计议,增大对海外华文教育的支持力度。让新生代华裔有更多的机会去交流、探讨、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亲情乡谊,加深文化纽带,增进民族认同,有效涵养海外华裔新生代资源,促进华侨华人社团的年轻化建设。
在海外华侨华人社团评估方面,应建立华侨华人社团评估体系,开展星级华侨华人社团评比活动。涉侨部门联合高校侨务研究专家学者深入开展华侨华人社团调研工作,制定华侨华人社团评估指标体系库。在评估体系中加入规范化、功能化、年轻化、信息化等指标。规范化与功能化方面,海外华侨华人社团需自觉规范社团创建过程中的各类细节,建立健全华侨华人社团的规章制度,做好工作计划和活动安排,有效管理和组织华侨华人社团事物、凝聚海外华侨华人、连接国内外资源。年轻化与信息化方面,海外华侨华人社团需加强内部传帮带制度,增加会员培训内容,提升会员的奉献精神、管理能力与组织能力,充分调动年轻华侨华人的积极性、发挥其重要作用,利用信息技术的便捷,打造先进的管理层和智能管理体系。在运用信息技术量化评估的同时,驻外使领馆人员需要经常拜访当地华侨华人社团,并对华侨华人社团的各项工作给予帮助和评价;国内涉侨部门也需开展有关华侨华人社团的定期培训和评估,以推进华侨华人社团的规范化建设。由三方联动及定量定性评价组合形成的评价体系,可在更大程度上避免华侨华人社团管理不规范、“一人会、一人堂”、一人兼多职等问题的出现。
通过研究团队1050份有效问卷数据的研究与相关文献分析,不难发现浙江籍华侨华人社团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些社团组织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调整着自身的发展模式和方向。浙江籍华侨华人广布世界各地,建立了数量众多的华侨华人社团。透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浙江籍华侨华人社团主要集中于欧美地区,多数浙江籍华侨华人社团成员属于新侨,与祖籍国有着紧密联系,对家乡有着深厚感情。同时,由于华侨华人社团成员文化水平不高、入会动机过于关注个人得失、社团领袖领导能力不足、活动缺乏吸引力等原因,造成制度不完善、组织不合理、传承不延续等问题。为此,浙江籍华侨华人社团应不断推进运行合法化、建设规范化、会长年轻化、评估体系化建设,以在新时期谋求华侨华人社团更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