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数学的“读”与“思”

2021-07-08 04:00骆隽雅
全国优秀作文选·教师教育 2021年2期
关键词:惰性读题平均分

骆隽雅

一、 巧妙读题,激发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思维以感知为基础,大脑对文字信息的处理便是一种对于客观事物的感知。低年级的数学课堂,必须要重视培养学生仔细读题、找出题中关键信息以及问题的能力。

比如: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二班比一班多得3面。二班得了多少面?首先,教师让学生仔细阅读题目,在脑海中梳理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问的是什么。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关键信息和问题:题目告诉了我们两个信息。通过一步一步地引导梳理,学生明确了思路,并且能够列式解答。本题的解为:12+3=15(面)。最后,需要引导学生说一说算式中每个数字表示的含义。通过回顾含义,帮助孩子建立数感,让学生感知数字表达的含义。

让学生仔细读题,并且说题目信息,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措施。只有逐字逐句地读清楚了题目,理解透彻了题目表达的意思,才能够正确地得出解题方法。

二、 大胆表达,促进学生数学语言理解運用能力

清晰的思路和严谨的思维方式会促进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题目的能力的发展。

比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3页例题4—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几个?解决这样的问题,需要学生掌握平均分的概念。所以在前面的学习中就单独设有平均分的内容,并且设置了3个例题,让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平均分这个概念。算式列完了之后,还需要让学生清楚地表达出:算式里的3个数字分别代表什么意思?这个算式代表什么意思?在课堂中,教师不断地训练学生在这两个问题上的表达,直到内化到看到平均分就想除法,这样,学生在解相关问题时,思路才会更清楚。

通过在课堂中多表达,学生在课堂中能够更加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并且数学语言得到了强化,对数学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也在语言的训练中获得了促进。

三、 克服阅读惰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在课堂中,不乏学生依赖老师讲题的现象,题目都没有读几遍,便认为自己读不懂题目,分析不出来结果。如何引导学生克服阅读惰性呢?

笔者做了如此实践:小组帮扶合作探究以及设置多元评价制度。在班级内建立若干学习小组,安排有独立思考习惯的学生与惰于思考的孩子有机组合,让优生帮扶后进生。同时,教师需要使用多种评价方式,鼓励有思维惰性的孩子主动、积极地进行思考,引导、帮助他们进行完整的表达,帮助他们独立思考,增加自信心。

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会“读”会“思”,真正使其做到善“读”爱“思”。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望城第一中学外国语学校)

猜你喜欢
惰性读题平均分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数学的读题能力和读题习惯
小学低段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
惰性知识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数学读题能力和读题习惯
平均分一半
紧箍咒,我爱你
惰性,人性中最可怕的敌人
惰性与执行力
两种分法
“平均分”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