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抛弃,不放弃”是我的理想与担当

2021-07-08 23:11刘莉
教育·校长参考 2021年4期
关键词:教龄共育张老师

刘莉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自古以来,“老师”这两个字都是神圣的,人们对于教师也有很多赞颂,而书上所写、口中歌颂的经常是教师崇高无私的理想和奉献。有人说,教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有人说,教师是园丁,默默耕耘,用爱浸润每一个幼小的心灵;有人说,教师是指路的明灯,照亮了别人前行的路……教师群体中的大多数人都拥有无私奉献、默默无闻的春蚕精神,而作为教师队伍里最特殊的群体,幼儿园教师更是如此。至于我心目中教师的形象,绝不仅仅是凭心而已,还要具备一种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幼儿的理想和坚持。

岁月流逝,流出一缕清泉,流出一阵芳香;齿月年轮,只剩下苍白的脸,无奈的守候;回忆流沙,谁都看不到它的身影,听不到它的脚步,一切都在流逝中进行,在流逝中爆发。回想起刚毕业参加工作那年,一位拥有二十年教龄的德高望重的老教师曾对我说:“教育不同于其他行业,尤其是从事幼儿教育,全凭自己的良心,无论到什么时候都要对得起自己的心。”聆听着前辈的教诲,我从懵懵懂懂的小姑娘成为一个三岁孩子的妈妈、一个拥有十年教龄的教师。但时至今日依然记得那位老教师的叮嘱,心中一直坚守着这个信念。

长路漫漫,梦想从未超载;坎坷难免,信心从未动摇;艰辛迷惘,关怀从未缺席。我的教育之路因前行而意义非凡,我的人生因坚持而熠熠生辉。回首十年教育路,与我志同道合的人颇多,从最初与我搭档的张老师,到后来的陈老师、魏老师,“不抛弃,不放弃”始终都是我们信奉的教育理念。

记得刚入职时,对于幼儿教育我还懵懵懂懂,张老师便一点点带着我学。通过观察我发现,无论家长有多少问题,张老师都能够悉心解决,无论幼儿的问题多么让人头痛,她总有解决办法,哪怕再苦再累也绝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光阴易逝,岂容我待”“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讀书迟”等古语都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进步。随着教龄的增加,最初的热情渐渐退去,棱角渐渐被磨平,但看着身边那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同事总能在工作中得到新的收获。你能想到陈老师会为了一个墙饰的配色,翻遍手中所有材料,尝试各种材质、颜色,只为精益求精做出更好的搭配吗?与我搭班的保育教师魏老师年近四十,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眼里容不得一粒沙子。她常说:“卫生消毒、照顾幼儿是班级工作的重中之重,因为幼儿强健的体魄是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培养幼儿一切优秀品质的前提。”如果有幼儿吐了,她会把被污染的地方彻底消毒,甚至连这个幼儿接触过的玩具也会全部重新消毒,再将班内所有地面、桌子、椅子用配比好的消毒液全部消毒。我们有时候会开玩笑地说她是“强迫症”。她只笑笑,平静地说:“我决不允许任何能伤害孩子的病毒存在。”然后伸出右手,模仿狼人杀中的手势,眼神犀利戏谑道:“杀光它们!”看着身边的同事,我对他们的工作态度钦佩不已。

除了做好保教工作,家园共育也是幼儿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我所带班级有一个家长不太好沟通,她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完美的,不能接受别人说孩子任何不好。家长的这种心情我能够理解,可是有问题就要沟通、要解决。某次,我发现这个孩子不会用剪刀,连挥手再见也显得有些笨拙,就更不用提跳远、跑步了,运动起来肢体非常不协调。虽然家长不能接受孩子存在不足,但遇到问题我还是坚持和她进行沟通。起初家长并不配合,甚至很反感,也有人劝我不要这么较真。但是我坚持奉行“不抛弃,不放弃”的教育理念,班里的每个幼儿我都不会放弃,并坚持利用课余时间和家长沟通,以幼儿的成长为出发点向家长耐心解释该幼儿是典型感统失调的实际情况,并告知家长这样的情况已经明显影响到了幼儿的自信心,如果再置之不理、不及时进行干预,不仅仅是运动方面,日后甚至会影响他的学业成绩,我们必须一起帮助他进行训练。在我的不懈坚持下,家长从一开始的不接受、不承认甚至反感,到后来慢慢接受了现实。此后,幼儿在园中获得的每一点进步,我都会及时和家长进行分享。渐渐地,家长看到了教师的付出和努力,也慢慢理解了我们的辛苦,开始主动配合园内工作,真正实现了家园共育。整个过程虽然是很难被理解的,是困难的,是艰辛的,但我内心是充满成就感的,我清楚地知道对幼儿来说我的举动可能会影响他的一生,我要对得起自己的心。

我们是幼儿教师,没有轰轰烈烈,只有踏踏实实;没有荣誉满载,只有勤勤恳恳。我知道自己或许会被遗忘,但在幼儿短短三年的在园生活中,作为教师,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热爱幼教事业,我会永远坚持对每一个幼儿“不抛弃,不放弃”。

(作者单位:北京市通州区马驹桥镇马驹桥中心幼儿园)

猜你喜欢
教龄共育张老师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基于教龄的中学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研究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湖南省孤独症康复教师培训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中学数学教师的继续教育研究
马秀珍:建议提高教龄津贴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