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学校特色发展的政策导向与实践路径

2021-07-08 13:02吴丽萍王金国
山西教育·管理 2021年6期
关键词:定位办学特色

吴丽萍 王金国

上世纪90年代,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悄然兴起了走特色化办学之路的热潮,学界对于“办学特色”和“特色学校”的研究也随之展开。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之后,以区域整体推进特色学校建设的热潮此起彼伏,实践探索的迅速推进促成了理论研究的积极跟进,理论研究成果的不断面世又加速了实践水平的提升。草根式的实践为理论的建树提供了丰富多元且生动鲜活的素材和样本,多视角的理论探索则为实践提供了持续不断的引领和指导。

然而,办学特色形成也好,特色学校建设也罢,在我国的实践和研究也才只有短短20多年的历史,理论的构建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实践的提升更需要持续努力。为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强化理论研究,特别是在一些基础性问题上达成共识、形成标准,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

走个性化办学之路,是我们必须作出的选择吗?

作为以培养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的学校教育,不能忽视每一个孩子独特的发展需要,这就要求我们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元可供自主选择的学习、成长的条件与环境,而单一化、刻板化、简单化的传统学校教育范式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与此同时,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也越来越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传统学校的那种制造“标准件”式的教育已然不合时宜。创建特色鲜明的学校,为学生搭建丰富多元的成长平台,既是社会公众的现实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项。

企业管理中的“差别化战略”无疑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制胜法宝。战略大师波特先生所讲的市场定位战略也称作“差别化战略”,就是指“提供与众不同的产品和服务,满足顾客特殊的需求,形成竞争优势”的战略。将企业发展战略引入学校发展过程中,既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实施“差别化战略”,学校“错位发展”,每所学校都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和主打项目,教育百花园中自然就会姹紫嫣红、异彩纷呈了。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充分尊重个体差异,为所有学生提供公平优质的教育已然成为时代的共识。学校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教育不仅要为学生明天的幸福生活奠基,还要关注学生当下的健康与快乐,不断优化学校教育的品质,这是时代的要求。充分挖掘和激活每个孩子的潜力,尽早发现他们的特长和优势,有提前量地为他们适应社会需要做好铺垫、打好基础,也是基础教育的应有之义。

总之,从科学定位学校特色,形成本校鲜明特色,到最终涌现出一批“一校一品”的特色学校,是中小学管理突破成长上限,实现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走特色化发展之路,我们准备好了吗?

从“千校一面”到“一校一品”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从观念到行动、从思想到策略、从管理层到执行层做好全方位的准备,还需要经历一个从“破冰”到“深潜”、从初步探索到逐步完善的过程。

观念能够解决动力和方向问题,理论则可解决策略和路径问题。没有来自办学主体发自内心的主动意愿,特色学校建设就很难取得扎实有效的成果;没有对相关科学理论的深刻理解和认知,特色学校建设就有可能剑走偏锋或失之肤浅、流于表面。

一、对国家近年来相关政策的分析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軌道……,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普通高中的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要多样化。”这是国家层面的首次提出。自此,国家层面不断提出与此相关的要求,28年的政策导向历史,持续不断地鼓励倡导引领。就用词而言,主要有“办出特色”“学校特色”“特色发展”“办学特色”等,其中“办出特色”使用最多。就语境来说也有变化,最早是与“素质教育”密切相关的,之后是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学校文化”建设相联系,然后又在“转变评价观念”“提高质量”的语境下提出,近年来又与“内涵发展”紧密联系。

二、对“差别化战略”管理理论的梳理

迈克尔·波特所倡导的“差别化战略”思想博大精深,深刻影响了企业管理和市场竞争的实践。

简要概括其理论主张,就是强调企业组织在竞争者众多的庞大市场中,找准本企业组织的市场定位,形成企业及其产品的独特品质,以独特性赢得市场的唯一性,充分彰显本企业的竞争优势。

“差别化战略”在实施层面也有其基本策略:一是要有独特的价值诉求,这应该是差别的核心所在;二要有为客户精心设计的价值链,这是该战略得以落实的关键;三要作出清晰的取舍,以使对手难以模仿;四要在具体的运营策略上相互匹配、彼此促进;五要体现战略的连续性和相对稳定性。

三、对“多元智能理论”的简要解读

上个世纪末,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院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的问世吸引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每一个人都拥有多项既互相关联又彼此独立的智能,因此每一个人都有多种发展的可能性,而且每一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一些优势发展领域,有效挖掘自身潜力,充分发挥自身特长,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出类拔萃的“最好的自己”。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重新审视传统的学校教育,其刚性的制度约束有余,而优质的文化氛围不浓;整齐划一的课程齐全,而个性化的内容欠缺,所有的学校开一样的课,所有学生读同样的书,这种高度同质化的办学格局,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很难适应学生个性化成长的需要。

“鼓励学校办出特色”从学校管理层面对学生的多元发展提供了具有独特意义的支持。这是因为,一所学校富有鲜明个性的办学特色,无疑为学生洞开了一个面向未知世界、关注精彩社会的窗口,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挖掘自身潜能、发挥自己特长的时空环境,为每一个学生具有的无限发展可能性得以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这样的学校教育才真正能够让孩子们在享受今天幸福童年生活的同时,也为明天的出彩人生积淀丰厚而各具特色的资源和能量。

而且,办学特色的魅力就在于,每所学校给学生开启的特色之窗所呈现的是不一样的风景,为学生提供的展示和成长舞台也是各有千秋的。正是这样的“校际差异”定格了每所学校与众不同的公众形象,彰显了每所学校独特的文化性格,同时也彰显了每所学校“错位发展”的独特价值取向。

四、学校办学特色建设的意义和价值

对于一所成长中的学校而言,办学特色既是一个看点,又是一个卖点,更是一个支点。作为学校发展战略之一,鲜明的特色必然具有带动全局的作用,以特色建设为杠杆,撬动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全面升级和整体优化,最终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持续提升。

因此,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理解和把握办学特色,不能陷入认识误区,避免把特色做成供人观赏的风景或装点门面的饰品。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强调社会效益高于一切,孩子的发展高于一切,校际间的错位发展是为了教育的整体水平不断提升,使每一个孩子无论身在哪所学校都可以享受到公平且有特色的教育;办学特色建设并非为了赢得市场的霸主地位,而是要改变“千校一面”的同质化局面,形成“百花齐放”的现代教育整体格局;办学特色建设更注重教育理念和机制的创新,力求在教育、教学和管理方面凸现“以生为本”的精神,其宗旨是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义务教育和高中、大学教育相比,虽然同样强调学校要办出特色,但在具体的价值定位上还有所不同。义务教育阶段更要体现公平性和均衡化发展,至少在现阶段不具备充分自由择校的条件,也不提倡学生自由选择学校,因此,办学特色建设的文化意义大于竞争意义,品牌形象意义大于吸引优质生源的意义。

因此,充分认识办学特色建设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取向,理解不同层次学校在办学特色建设方面的核心价值,才能更准确地把握学校的行动策略。

五、学校办学特色建设的基本方略

(一)办学特色的精准定位

办学特色建设不是空穴来风,而是要尊重历史的积淀,梳理学校的历史发展脉络,寻找学校特色建设的文化之根,这是为学校办学特色准确定位的基础性工作。学校办学历史越悠久,教育文化越厚重,携带的特色基因也越鲜明。

同时,要认真盘点学校的现有资源以及可以挖掘的潜在优势,充分利用人无我有的特殊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办学优势,努力做强做大;将办学优势扩大为品牌优势,不断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使之成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最终形成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鲜明特色。

要形成真正富有鲜明个性的特色,学校还需要充分了解社会公众对孩子发展前景的心理预期,及时关注国际国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未来走势,未雨绸缪,精心规划。离开对社会公众需求的调研和把握,离开对家长和孩子未来发展期望的悉心关注和尊重,再漂亮的特色都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甚至是一戳即破的五彩斑斓的肥皂泡。

总之,为学校办学特色准确定位既是基础性工作更是关键性一步,特色定位不准,则后续的工作就失去了意义。

各学校需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和未来设想选点定位。基本原则可概括为:回望办学历史,找到特色之根;盘点现有资源,发现自身优势;关注未来趋势,跟上发展潮流。

阳泉市平定县实验小学地处文献名邦,建校历史悠久且社会声望极高,古柏参天,古殿巍峨,庄重典雅的仿古建筑风格,古朴厚重的百年老校气质,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精神震撼。学校根据自身独特历史积淀和时空环境确立了本校的特色定位,即文化立校,文化主题为“弘扬儒学文化,传播文明精髓”,核心价值是“仁爱儒雅”。这样的特色定位既体现了历史传承,又紧扣时代脉搏;既利用了本校特有资源,又凸显了学校的价值追求。

(二)特色方案的精心设计与实施

办学特色准确定位之后,紧接着就是进行战略规划和战术设计。从大处着眼,在小处着力,于细处用心,围绕办学特色精心设计操作方案,形成一个相互呼应彼此配合的价值链,用具体的工作策略支撑特色,用独特的行动方案充实特色,使特色更加丰满厚重,用细节展示特色的过人之处,用创意点亮特色的核心理念。

太原市晋源区武家寨小学,是典型的具有乡村风貌的学校。2015年,学校在太原市推进特色小学示范校建设的背景下,认真梳理学校的办学历史,全面盘点学校发展的优势资源,明确了学校特色发展的合理定位,在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上凝练了办学特色———耕读教育。围绕这一特色的价值追求,学校在原有特色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和充实,形成了富有个性的特色教育系列,乡土气息浓郁的“农耕园”和琳琅满目的“农根馆”成为校内场馆学习的独特空间和平台,配套的主题活动让鲜明的特色成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强劲动力。

制定好了行动方案,设计好了实施路径,接下来就是有效落实,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修正,以期达到日臻成熟、不断优化的境界。在办学特色付诸实践的过程中,学校上下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行动与研究相结合。特色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过程,切不可操之过急,更不应急功近利,要通过行动发现问题,借助思考寻找方法,更要以主题研究带动和深化特色建设,使学校办学特色真正成为高含金量的核心竞争力。

行动与宣传相结合。办学特色建设本身应具有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作用,因此,学校一方面要扎扎实实地推进特色建设工作,尤其要在发挥以学校特色项目实施促进学生多样化发展上做文章,同时要做适时适度的对外宣传。

方法创新与素养提升相结合。特色就是与众不同,因此,学校在特色建设中必须突出理念、机制和方法创新,在关键点上浓墨重彩,在核心点上精益求精,在创新点上独具匠心,使整个操作程序流畅饱满,各个环节异彩纷呈。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性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让全体教职工深刻领会办学特色的内涵和实施意义。

持之以恒与革故鼎新相结合。办学特色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校一方面要按照既定的特色定位和建设思路坚持不懈地实施,另一方面又要根据学校发展的前瞻性要求不断推陈出新。

活动展开与课程开发相结合。办学特色从定位到完善再到成熟,有一个不断优化持续提升的过程,其中价值链的形成当然是一个核心工作。然而,仅有特色活动来支撑,办学特色还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只有逐步实现办学特色的课程化,围绕办学特色的核心价值开发序列化的校本课程,以更加规范和系统的方式推进特色教育,办学特色才会更加厚重丰满。

(三)特色内涵的夯实与提升

目前在办学特色建设或特色学校创建过程中,由于理论指导的缺位和成功经验的不足,普遍存在一些认识盲区和操作误区,需要引起各方面的高度关注。

1.特色缺乏连续性。办学特色作为一种战略选择,具有全局性和长远性特质,它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支撑学校的整体发展,既不可以草率选择,更不能够朝令夕改。但是,部分校长以个人的偏好为轴心,既不考虑学校的发展历史,也不顾及学校自身的特点,一上任便另起炉灶别出心裁,几年下来,特色像走马灯似的换,但在公众心目中没能留下丝毫印记。

2.特色缺少灵魂。有些学校在特色建设过程中,误认为特色就是亮点,而“亮点”就是外在形式,因此,在具体操作层面只注重特色文本的撰写,忽视支撑特色的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开展,致使办学特色空留一个文本意义,甚至在战略重点还不清晰的情况下,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设计学校IC系统,结果特色变成了虚幻的表面文章。

3.特色活动无“特色”。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大面积地做到“人无我有”很难,这就需要努力做到“胜人一筹”,否則,特色很难得以彰显。但为数不少的学校,在特色建设方面缺乏精细化的思想意识,在特色定位难以独树一帜的情况下,在具体的操作程序设计和活动方式创新上又用心浮躁。

这些问题目前而言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应该属于发展中的问题,只要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所改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启动于2011年的山西省小学特色学校建设项目和发端于2014年的太原市小学特色示范校建设无疑是山西省具有标志性的实践探索和行动研究,这些区域推进的特色化发展项目,有力地助推了这项开创性工作的深入展开,同时为更多学校办出特色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和成功范例。

(作者单位:太原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定位办学特色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难与易
巧用“余数定位”,突破周期函数的计算问题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
理想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