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博朋克的起源和发展
近几年,赛博朋克风靡于电影、电视、游戏、装修、舞美、时尚、衣着和大众的口中。所以赛博朋克到底是什么呢。
赛博朋克是一种艺术潮流和艺术风格,它最早出现于电影领域。第一部赛博朋克的电影《银翼杀手》由雷德利·斯科特执导,1982年6月在美国洛杉矶上映,改编自科幻作家菲利普·迪克的《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但导演基本上只是借鉴了小说中的部分情节,其余世界都是由导演构架。两年后的1984年,威廉·吉布森发表小说《神经漫游者》,之后1989年,由士郎正宗执导的动漫《攻壳机动队》上映,它们并称赛博朋克的三大经典。
据说在《银翼杀手》上映时,威廉·吉布森曾去观看,之后大为震惊,因为导演构架的背景和他当时正在创作的小说《神经漫游者》的故事构架不谋而合,使他大感失落,自己的创意被人捷足先登。这反映出在20世纪80年代,人们对于当代科技的发展做出了一系列的广泛假想——让科技沿着此路线高度发展,世界会是什么样子。于是,网络化高度发展,AI人无所不能,各种型号、用途的机器人为人类服务,五花八门的义肢安装在人类的身体。贫富差距被逐渐拉大,政府逐渐被资本寡头取代,楼房越建越高,贫民窟越来越拥挤。但值得注意的是,赛博朋克的构建始终是在地球上的,太空科幻类的文学、电影、动漫、游戏等都不属于赛博朋克的范畴。
由此可见,赛博朋克发源和流行于20世纪80年代,同因特网的发展构建几乎处于同时期。赛博(Cyber),意为网络、网络化的。朋克(Punk),起源于摇滚乐,是一种直接的表达方式。因此,赛博朋克其实是以因特网作为发展动力的未来世界构想。同理,我们所熟知的另一个比较相近的词,蒸汽朋克,则是以蒸汽作为发展动力的对于未来世界的构想。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当下正是沿着互联网高度发展的这一条线路行进的。赛博朋克也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恐慌,尤其在当下的后疫情时代中,人类/机器,自然/社会,男/女二元论范畴以及社会矛盾、伦理道德、哲学问题等,在赛博朋克电影中都会有批判的依托。这是不是间接证明了一点,赛博朋克塑造的如此真实的科技时代和世界构架,极有可能在近未来出现。
图像色彩分析
赛博朋克的世界借由电影徐徐在我们眼前展开,在视觉和精神内核上带给我们真实的科技感体验。首先在视觉图像方面,對于色彩的应用基本上奠定了赛博朋克的悲剧内核。
灰蓝的电影色调
几乎所有的赛博朋克电影基调都是以冷色调为主,灰、黑、白、棕、灰蓝等色彩被大面积的应用。比如在最早的赛博朋克电影《银翼杀手》中,主人公总是在夜晚出没,周围总是黑漆漆的,甚至让人难以确定是否还有白天,世界是不是真的都被黑夜笼罩了,看不到未来和出路。并且世界总是在下雨,显得潮湿阴暗。
在其续集《银翼杀手2049》中,则是以灰蓝色的基调为主,即使在白天,画面也总是雾蒙蒙的,像是有扬尘,世界显得更加的荒凉。明明人类已经制造出各种高科技的东西,但是地球却少了生气与活力,看起来更加颓败。
又如在影片《机械姬》中,电影也是以灰黑基调为主,铁盒子似的房间,没有窗户,无日光穿过,房间的装潢也是冷色调,且没有多余的装饰,处处透露出冷峻的科技感。
人物穿着
人物的衣着似乎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科技感,就是普通衣服,甚至有些老旧灰暗。值得一提的是《黑客帝国》系列电影中的服装设计,正如片名,电影中的色彩基调无疑是黑色了,主角的服装是黑色,充满质感和利落的剪裁,凸显出酷酷的科技感,尤其在男主角基努·李维斯身上彰显无遗,黑色长褂风衣,配上基努·李维斯深邃的五官,在打斗中帅气有型(如图1所示)。
金属元素
在科技感十足的赛博朋克电影中怎么能少的了五花八门的金属机械。在电影《阿丽塔:战斗天使》中,生活在地上的“人们”,都会安装各种义肢来代替身体缺失的部分,纯粹的人类反而变得稀奇。义肢可以构成身体的任意部分,为了加以区分,特属于人类的皮肤覆盖的部分,则是人体的“原装”,当然科技的发达也可以做成类皮肤覆盖。但属于金属独特的高亮似乎宣示,这就是科技的力量。
再比如在电影《终结者2》中,那经典的金属液态机器人,能任意变化形状,幻化人形,刀枪不入,无孔不入。以及在电影《创:战纪》中对于交通工具的设想,飞车、飞机、飞船等,都可以折叠隐匿在一根小电棍中。
五彩斑斓的霓虹灯光和广告牌
其实五彩斑斓的霓虹灯光和广告牌是贫民窟的标志,取材于20世纪香港的九龙城寨,由于历史原因,九龙城成为香港政府不敢管、清政府不能管、英政府不想管的“三不管”地区,这里鱼龙混杂,人口密度极高,是犯罪的温床,到处是形形色色的广告牌,熙熙攘攘的人群拥挤在这里讨生活求生存。如果说前面几项都是高科技的表现的话,五彩斑斓的霓虹灯光和广告牌则是低生活的表现。
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
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数字技术的成熟,尤其是计算机生成图像(CGI)技术的发展,给电影的影像制作方面提供了新的视觉思路,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媒体技术逐渐成熟,VR(虚拟现实技术)、AR在电影制作中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甚至使得演员出演的时间逐渐缩短。数字媒体技术在科幻电影中被广泛的应用,赛博朋克电影/文学也被看作是科幻电影/文学的一个分支。
在2011年出品的赛博朋克电影《创:战纪》中,导演和制作团队就下了很大的功夫。在影片中被人津津乐道的就是电子世界中的各种炫酷的飞行器。在飞车大战中,基本上全是用数字制作的。但为了增加真实感。演员先进行实拍,进行动态捕捉,并用四台RED摄像机拍摄他们头部的影像,再转化成CG图像,最后动画师根据这些CG头像,调整CG赛车手的身体。以此更凸显科技感中的真实感(如图2所示)。
再比如2019年上映的电影《阿丽塔:战斗天使》,对于CG的运用更是登峰造极。“阿丽塔”拥有47种毛发造型,包括超过13万根头发、2000根眉毛、480根睫毛,最让人惊叹的是设计师还在“阿丽塔”面部种植了有近50万根绒毛。当镜头拉近到“阿丽塔”面部的时候,毛流、绒毛根根分明、清晰可见,宛如真人。至于机械的内部骨架,由5000个不同的小组件组成,这些小组件给“阿丽塔”行云流水的动作打斗场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阿丽塔”表情与动作是通过动作捕捉来实现的,再将捕捉的动作数据同步映射在CG模型上,使人物的整体形象鲜活而丰满。这样不管是人物的外表、神态、动作都达到了极其逼真的效果,给观众带来极佳的观影体验。
2017年《银翼杀手2049》电影影片中,出现了巨型3D全息人物的广告形象(如图3所示)。影像中的女人手指着主人公,像在进行着沟通交流,无疑上帝用指尖传送生命给亚当这一图像被一再提及,即使是在赛博朋克电影中。而巨大的虚拟媒介形象与主人公微小的血肉之躯形成了空间中的强烈对比,又让我们深思,到底谁才是上帝。
无独有偶,2017年由斯嘉丽·约翰逊主演的真人电影《攻壳机动队》,其中也出现了巨型的3D全息影像——它正在慢慢变成赛博朋克电影的符号化图像。而现实中3D全息投影也在慢慢发展,在我国武汉江汉路,有一块号称巨型裸眼的3D影像显示屏,已逐渐变成城市的网红地标,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赛博朋克的内核:未来照应现实
赛博朋克电影会给观众带来一种真切又矛盾的体验感——它既真实,又具有科幻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科幻电影所带给我们那种天马行空的电影构思和视觉体验,赛博朋克电影,虽然是科幻电影的一个细小的分支,却少了一丝为幻想而幻想的意味,更多地立足于当下世界,针对现实世界做出的有实际可依可考并且有理由发生的未来轨迹预测,这也是太空类科幻电影不属于赛博朋克的原因。很多人说赛博朋克总有一种悲剧的内核,电影中的主人公也总是一个穿梭于潮湿拥挤的大街小巷的底层小人物,过着“高科技,低生活”的生活,这正是赛博朋克的本质。科技创造了我们的未来,而不管多近多远的未来,都是在生活,而且是继续生活。
因此笔者并不觉得赛博朋克是一个反乌托邦的存在,它仍然是积极的,积极地讨论和批判当下社会的种种让人们焦虑的问题,赛博朋克包含一切我们想要找到的问题的答案。从这种意义上说,赛博朋克启发了人类近未来的道路。
作者简介:王琳,山东人,硕士,主要从事当代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