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磊
司马迁在《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景帝居禁中,召條侯,赐食。独置大胾,无切肉,又不置櫡。条侯心不平,顾谓尚席取櫡。景帝视而笑曰:‘此不足君所乎?条侯免冠谢。上起,条侯因趋出。景帝以目送之,曰:‘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中华书局一九八二年版,2078页)
对于“大胾”的解读,《史记集解》韦昭曰:“胾,大脔也。”《说文·肉部》:“大脔也。”孔颖达曰:“熟肉带骨而脔曰殽,纯肉而脔曰胾。”《汉语大字典》释为“切成大块的肉”。汉景帝为何要赐“胾”给周亚夫,史家没有给出确实的缘由。沅陵虎溪山汉简《食方》三百枚简公布,在简文中,豚胾、鸡胾、羊胾均有烹饪的技法,说明当时贵族普遍吃大块肉,而且很有讲究。如果再配合一些餐具,如置刀(切肉)、置筷(夹肉),无疑可以优雅体面的食用“胾”。至于为何“尚席”(掌席官)未提供餐具,由于史料缺乏,无法找寻答案。孟康曰:“设胾无箸者,此非不足满于君所乎?嫌恨之也。”如淳曰:“非故不足君之餐具,偶失之也。”师古曰:“孟说近之。帝言赐君食而不设箸,此由我意于君有不足乎?”王钦若说:“帝言赐君食而不设箸,此由我意,于君有不足乎?”
赐食大块肉而不提供餐具,导致周亚夫不满,而汉景帝则认为常人均可以食用,条侯不应该生气,由此,两人互生嫌隙。周亚夫不悦“趋出”,汉景帝则感叹“非少主臣也”,这也埋下了周亚夫后来悲剧的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