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柳婷 罗红叶 冯启明 赵歆妍 韦 波
(1 广西医科大学信息与管理学院,南宁市 530021,电子邮箱:jlt1213@163.com;2 广西医疗保险研究会,南宁市 530022)
自2016年国家开展“健康扶贫”工程以来,广西完善政策措施,健全保障机制,深入贯彻“三个一批”行动,全区健康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2017年,广西区人社厅联合相关厅局出台了《广西健康扶贫攻坚行动计划(2017-2020)》(桂卫发〔2017〕3号),明确了我区实施健康扶贫工程的总体要求、 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1]。截至2020年5月,全区因病致贫户有2.14万户,较2016年的18.52万户减少近90%。全区符合参保条件的635.1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全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率达到100%[2]。2020年是健康扶贫的攻坚关键年,医疗救助作为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保扶贫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大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力度,强化“源头”健康扶贫,对防止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具有重要意义。医疗救助制度在攻坚扶贫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健康兜底作用,而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的收支平衡对医疗救助制度的平稳运行会产生直接影响。为了解新医改以来广西全区的城乡医疗救助基金收支现状,本研究通过分析2009~2019年广西城乡医疗救助基金收支相关数据,评价广西近十年来城乡医疗救助基金收支平衡情况并提出相关改进建议。
1.1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2009~201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保障局年度报表、《广西民政统计年鉴》和《广西卫生健康统计年鉴》。
1.2 研究方法 收集2009~2019年广西城乡医疗救助收入、支出、结余、救助人员情况等方面的数据。运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导入调查数据进行清洗和逻辑检查;然后运用SPSS 23.0等统计软件,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的方法对2009~2019年广西城乡医疗救助基金收支现状进行分析。
2.1 广西城乡医疗救助基金总收支情况及救助人员总体情况 2009~2019年,广西城乡医疗救助基金总收入超过93.4亿元,2019年的本年收入是2009年的4.2倍,年均增长率为15.5%,见表1。2009~2019年,广西城乡医疗救助基金支出总额为81.1亿元,2019年的本年支出是2009年的5.8倍,年均增长率为19.3%,支出年均增长率大于收入年均增长率;截至2019年底,年末滚存结余年均增长率超过15%,见表2。
2010年、2015年与2019年经批准的城乡医疗救助对象年末人数分别为304.8万人、181.0万人、399.3万人,2010~2019年年均增长率为3.1%;2010年、2015年与2019年实际享受医疗救助的贫困城镇居民全年累计人数分别为337.9万人次、274.4万人次、403.4万人次,2010~2019年年均增长率为2.0%。
2.2 广西城乡医疗救助基金收入情况 2009~2019年,广西城乡医疗救助基金本年收入呈持续增长趋势,从3.9亿元增长到16.4亿元;其中,每年的财政补助收入为主要来源,占本年收入比重均超过了90%,该类收入年均增长率为16.1%;其他医疗救助渠道的收入所占本年收入比重呈下降趋势,除2009年超过5%以外,其余年份均不超过5%,该类收入年均增长率为-7.1%。见表1。
表1 2009~2019年广西城乡医疗救助基金收入表
2.3 广西城乡医疗救助基金支出情况 2009~2019年广西城乡医疗救助基金本年支出总额总体呈上升趋势,环比增长率仅2015年和2016年为负增长,年均增长率为19.3%。2009~2019年医疗救助基金本年收支结余年均增长率为8.6%,结余率最高超过了40%,而2012~2015年医疗救助基金本年收支结余连续4年为负数。2009~2019年医疗救助基金累计结余总体过高,2016年开始滚存结余量逐渐增加,2019年底滚存结余约达12.94亿,年均增长率为15.9%;除2015年外,其他年份累计结余率都超过15%。见表2。
表2 2009~2019年广西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结余情况
3.1 基金收支虽持续增长,但收支十分不平衡 新医改初始前三年,广西城乡医疗救助基金处于收大于支的状态,然后转变为支大于收的局面。2016年,随着国家健康扶贫工程的开展,医疗救助基金收入突增,较2015年环比增长了23.3%。2018年,《健康扶贫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的出台,使得医疗救助基金收入又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较2017年环比增长了81.3%。一直以来政府对医疗救助基金的补贴持续增长,尤其近两年健康扶贫进入攻坚阶段,政府更是明显加大了补助投入力度,基金出现结余过高。基于救助对象的需求与经济状况,新时期城乡医疗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还需进一步升级优化,建立一个医疗救助基金支出的稳定增长机制,确保收支同步平衡增长,以满足救助对象对医疗救助服务的需求[3]。
3.2 城乡医疗救助基金收入以财政补助收入为主,筹资模式单一 近年来,随着医疗救助制度的完善,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广西城乡医疗救助基金收入情况呈上升趋势,超过90%的医疗救助基金来自财政补助。财政补助收入一直以来是城乡医疗救助基金收入的主要来源,稳定性较好,但其他来源收入占比过低。由此可见,我区医疗救助基金筹资模式单一,还需进一步探索科学的统筹模式和多层次筹资机制。但由于有些社会救助组织存在运行不规范、信息不透明、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群众的信任度,不利于社会救助筹资的开展[4]。需进一步加强政府对社会救助组织的引导,以及政府与社会救助组织的衔接、合作,明确政府的角色、责任和救助内容,丰富医疗救助服务方式,从而提高救助效率,使救助对象更好地享受医疗救助。
3.3 医疗救助基金总体结余过大,未得到充分利用 近十年来,广西医疗救助基金收支规模和救助人数均呈增长趋势。《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管理办法》明确指出:医疗救助基金累计结余一般不超过当年筹集基金总额的15%[5]。2009~2019年累计结余率总体过高,且年末滚存结余平均年增长率为15.9%,医疗救助基金总体结余过大。2009~2019年医疗救助基金结余率最高超过了40%,但2012~2015年医疗救助基金当年结余出现赤字,其中2014年结余率达到了-30.1%,提示广西城乡医疗救助基金收支明显不平衡。2012年,广西开始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城乡医疗救助实施办法》,加大了对贫困群众的医疗救助力度,医疗救助基金本年支出超过本年收入,结余率为负增长,一直持续到2015年。随着健康扶贫工程的开展,2016年以来医疗救助基金滚存结余开始大幅度增长,医疗救助基金总体上表现为滚存结余过大,这导致医疗救助资金沉淀过多,运行效率较低,未得到充分利用。救助对象的纳入标准、救助标准的规范性、医疗救助的申请和审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医疗救助基金利用率。城乡医疗救助可报销的药品目录,也影响着居民获得医疗救助的可及性与公平性。
4.1 完善多层次筹资机制,开展多样化的医疗救助方式 目前广西医疗救助基金收入主要来自政府补助,其他筹资渠道较少且收入占比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建设逐渐一体化,城乡医疗救助统筹管理模式还需进一步探索[6]。为了城乡医疗救助覆盖范围的继续扩大以及救助基金的持续增长,应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筹资制度,鼓励有条件的统筹地区积极探索建立社会医疗救助的有效途径。政府、医保机构等部门应明确合作关系,建立负责沟通协调的机构,实现保障或服务的衔接,以提高卫生资源分配和卫生服务利用的平等性和效率[7]。应结合广西实际的经济结构,采取分级负担医疗救助资金筹措责任,便于地方政府做好合理的医疗救助财政预算[8]。各地市也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临时救助工作,做好社会救助组织与政府主导的医疗救助部门的无缝衔接和配合,明确各自的责任和救助内容,提升公信力,更好地开展多样化的医疗救助方式。
4.2 规范救助对象纳入标准,提高救助报销比例,适当扩大受助范围 美国医疗救助基金由联邦政府负责拨款,各州可在规定的救助服务外,自主提供其他救助服务,救助者认定方式统一,采取先救助后付费、由医疗服务提供者与救助管理机构直接结算[9]。因广西各地市医疗救助申请和审核流程复杂,救助标准存在差异,没有统一规范的纳入标准,在救助对象的选择上可能存在不公平性。在筹资能力有限的地区,医疗救助机构应根据每年的医疗救助基金结余情况,适宜调整医疗救助对象纳入标准,科学筛选病种,适当扩大重大特疾病救助范围,充分合理地利用医疗救助基金[10]。广西壮瑶医药文化历史悠久,在维护群众健康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1]。因此,政府可加大对壮瑶医药扶贫工作的投入,进一步推动广西独特的民族医药发展,争取将更多壮瑶医药服务项目列入医保报销范围内,这有利于提高贫困人群享受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可获得性和便利性,提高救助对象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以及医疗服务的利用率。
4.3 加强信息化建设,简化救助程序,优化救助服务方式 建立数据平台,整合救助对象信息,做好医疗救助机构与相关社会救助部门、基本医疗保险部门的衔接配套,增强多部门间的信息互联共享工作,让救助对象能够在医疗机构即时自动结算医疗费。优化救助对象异地就医流程,做好被救助人的身份识别,以避免救助对象因多部门间信息不对称,为报销垫付的医疗费用而往返各部门开证明材料的情况[12]。增强“互联网+”的医疗救助系统建设,不仅可以推动医疗救助结算服务的优化,把“事后救助”转换为“事前救助”,实现医疗救助与基本医保“一站式”结算,有利于提升医疗救助服务便民化水平;也有利于简化医疗救助流程,减轻医疗救助部门的工作负担,优化医疗救助方式,提升医疗救助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救助效率。 此外,“互联网+”民间救助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营造了全民参与的互助氛围,是一种新的互助模式。相关部门也需投入到制定科学合理医疗救助制度,创新医疗救助基金统筹模式,规范利用医疗众筹平台[13]。同时,应加强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与监管,以及救助形式多样化等相关工作,顺利完成健康扶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