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巡,赵 平,余 浪,周慧琼,朱霞萍
(1.成都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成都 610059;2.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0五地质大队,贵阳 550018;3.重庆垫江县生态环境监测站,重庆 垫江 408300)
As是一种有毒有害的致癌微量元素[1~4],其对人体的毒性与As的形态和价态有关,三价的无机As毒性最强[5]。As通过食物链不断累积,危害人体健康。
δ-MnO2是土壤中常见组分,对As的迁移转化影响很大,可以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材料[6]。δ-MnO2属于单斜晶系,是一种具有层状微球结构的MnO2。δ-MnO2的结晶度低于α-MnO2和γ-MnO2,对As(Ⅲ)不但具有吸附作用,还具有较强的氧化性[7-8]。据前期解吸试验表明:δ-MnO2吸附As(Ⅲ)吸附后很稳定难以被酸雨解吸,不会对土壤造成二次污染[9]。
土壤中的pH、竞争性阴离子、有机质等对δ-MnO2吸附As(Ⅲ)会产生一定的影响[10]。低分子量有机酸(LMWs)是广泛存在于土壤中的一类非常活泼的物质,尤其是在土壤根际环境中[11-12]。土壤中已有多种LMWs被检测出,如:檬酸(CA)、草酸(OA)、乳酸(LA)、水杨酸(SA)等,它们在土壤中的浓度范围为0.01~5 mmol/L[13~15]。模拟土壤中常见的LMWs对δ-MnO2吸附As(Ⅲ)影响的研究较少。
本研究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土壤中常见的LMWs(CA、OA、LA和SA)以及混合LMWs对δ-MnO2吸附As(Ⅲ)的影响,并尝试探讨各种LMWs影响As(Ⅲ)在δ-MnO2上吸附的机理。通过模拟土壤体系中可能存在的部分反应过程,为实际土壤中As迁移转化及污染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在指导减少或消除实际土壤As污染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1.1 主要仪器
AFS-2202氢化物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北京科创海光仪器有限公司);SHZ-82回旋式水浴恒温振荡器(江苏省金坛市金城国盛实验仪器厂);XD-3衍射仪(北京普析通用有限公司);Z-323型冷冻离心机(江苏省金坛市医疗仪器厂);S-4800扫描电子显微镜(日本日立公司)等。
1.2 主要试剂
MnSO4、KMnO4、NaOH、OA、CA、SA、LA、KOH、HCl、As2O3、H2SO4、KBH4、硫脲、抗坏血酸,均为分析纯,均购自成都科龙化工有限公司,实验用水均为去离子水。
配制1 mg/mL As(Ⅲ)溶液(注:避光保存)、5%抗坏血酸+5%硫脲溶液(注:抗坏血酸易氧化,该溶液要现配现用)、2%KBH4溶液(注:现配现用)、分别配制5 mmol/L的OA、CA、LA和SA。
1.3 实验方法
1.3.1 吸附剂的制备
δ-MnO2的制备:室温下,将0.07 mol/L MnSO4溶液与0.05 mol/L KMnO4溶液以体积比6∶5混合,振荡生成棕褐色沉淀,静置10 min后过滤,用去离子水洗涤至溶液中性,于80 ℃烘干,研磨,过80目筛备用[16]。
1.3.2 吸附影响实验
实验分3个部分进行:
(1) 固定As(Ⅲ)的浓度为10 mg/L,δ-MnO2为0~40 mmol/L,改变4种LMWs的浓度;
(2) 固定LMWs的浓度为0.5 mmol/L,改变As(Ⅲ)的浓度(0~85 mg/L);
(3) 固定As(Ⅲ)的浓度为10 mg/L、OA和SA的浓度为0.5mmol/L,改变CA的浓度(0~40 mmol/L)。
吸附试验均在50 mL的锥形瓶中进行,分别准确称取0.1 g δ-MnO2样品,加入As(Ⅲ)和LMWs,然后加入去离子水,反应固液比为1∶200,将锥形瓶放入恒温水浴振荡器中,在25 ℃回旋振荡60 min,离心机2 000 r/min离心20 min,取一定体积的上清液,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吸附前后溶液中As(Ⅲ)含量。
2.1 δ-MnO2的XRD及SEM图谱
对制备的δ-MnO2进行了XRD和SEM表征,结果如图1所示。
δ-MnO2的XRD图谱(图1(a))显示,δ-MnO2在37.26°处有一较强吸收峰,结晶峰小但衍射峰宽化,表明材料结晶度较低且晶体中存在缺陷,经检索该物质为非晶态无定形的MnO2(卡片号13-0162),对As(Ⅲ)的吸附能力强。SEM图谱(图1(b))表明:δ-MnO2为层状微球结构,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其层间及表面微孔也能很好地吸附As(Ⅲ)。
图1 δ-MnO2的XRD(a)和SEM(b)表征Fig.1 XRD (a) and SEM (b) of δ-MnO2
2.2 LMWs对δ-MnO2吸附As(Ⅲ)的影响
2.2.1 固定As(Ⅲ)浓度LMWs对δ-MnO2吸附As(Ⅲ)的影响
如图2所示,固定As(Ⅲ)的浓度为10 mg/L,当LMWs的浓度小于20 mmol/L时,LMWs对δ-MnO2吸附As(Ⅲ)的影响不明显,吸附率均在95 %以上,吸附量大于1.9 mg/g;当LMWs的浓度大于20 mmol/L时,在OA和CA影响下δ-MnO2对As(Ⅲ)的吸附量逐渐变小;在LA和SA影响下δ-MnO2对As(Ⅲ)的吸附量稍有下降,其对δ-MnO2吸附As(Ⅲ)的影响小于OA和CA;四种LMWs对δ-MnO2吸附As(Ⅲ)的影响顺序为:CA>OA,LA>SA。
图2 As(Ⅲ)浓度固定时LMWs对δ-MnO2吸附As(Ⅲ)的影响 Fig.2 The effect of LMWs on As(Ⅲ) adsorption by δ-MnO2 with fixed As(Ⅲ) concentration
实际土壤中LMWs的浓度范围为0.01~5 mmol/L,从本次模拟实验结果看,土壤中存在的OA、CA、LA和SA对δ-MnO2吸附去除As(Ⅲ)的影响较小,去除率可达80%以上。因此,在不考虑其它影响因素的前提下,当As(Ⅲ)浓度在土壤平均As(Ⅲ)浓度范围内,用δ-MnO2去除As(Ⅲ)污染时,可不考虑LMWs对吸附的影响。
2.2.2 改变As(Ⅲ)浓度LMWs对δ-MnO2吸附As(Ⅲ)的影响
由图3可以得出,当As(Ⅲ)的初始浓度在0~85 mg/L变化时,4种LMWs影响下δ-MnO2对As(Ⅲ)的吸附量随As(Ⅲ)初始浓度的升高
图3 改变As(Ⅲ)浓度时LMWs对δ-MnO2吸附As(Ⅲ)的影响Fig.3 The effects of LMWs on As(Ⅲ) adsorption by δ-MnO2 in different As(Ⅲ) concentration
而升高;相对于空白溶液,当As(Ⅲ)初始浓度小于30 mg/L时,所有的LMWs对δ-MnO2吸附As(Ⅲ)均无影响;当As(Ⅲ)初始浓度在30~50 mg/L变化时,只有CA对δ-MnO2吸附As(Ⅲ)产生了抑制作用,当As(Ⅲ)初始浓度在50~85 mg/L变化时,OA和LA也表现了抑制作用,而SA对δ-MnO2吸附As(Ⅲ)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可见,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即4种LMWs影响δ-MnO2吸附As(Ⅲ)的顺序为:CA>OA,LA>SA。
4种LMWs影响δ-MnO2吸附As(Ⅲ)可能与其结构和As(Ⅲ)的初始浓度有关。当As(Ⅲ)的初始浓度较低时,LMWs对δ-MnO2吸附As(Ⅲ)的影响与2.2.1所述的机理一致;当As(Ⅲ)的初始浓度较高时,一部分As(Ⅲ)可能会扩散到δ-MnO2的微球结构中,也会有部分As(Ⅲ)与δ-MnO2表面游离的Mn2+形成沉淀,而LMWs的存在会阻碍这两种作用发生。
可见,在不考虑其它影响因素的前提下,对于As(Ⅲ)含量低的地区,可以忽略LMWs对δ-MnO2去除As(Ⅲ)的影响;对于高As(Ⅲ)污染区,在用δ-MnO2作吸附剂消除污染时,应该消除LMWs对吸附的影响,从而提高As(Ⅲ)的去除率。
2.2.3 混合LMWs对δ-MnO2吸附As(Ⅲ)吸附的影响
固定As(Ⅲ)的浓度为10 mg/L,CA、混合CA和OA、混合CA和SA对δ-MnO2吸附As(Ⅲ)的影响如图4所示。当CA的浓度小于20 mmol/L时,在CA和混合LMW影响下,δ-MnO2对As(Ⅲ)的吸附量保持平缓,吸附率在95%以上,吸附量都大于1.9 mg/g;当As(Ⅲ)的浓度大于20 mmol/L时,δ-MnO2对As(Ⅲ)的吸附量逐渐降低,加入SA和OA会加剧CA对δ-MnO2吸附As(Ⅲ)的抑制作用。
图4 混合LMWs对δ-MnO2吸附As(Ⅲ)的影响Fig.4 The effects of mixed LMWs on As(Ⅲ) adsorption by δ-MnO2
单一OA对δ-MnO2吸附As(Ⅲ)有影响,单一SA对δ-MnO2吸附As(Ⅲ)无影响。相对于空白溶液,混合SA和CA以及混合OA和CA均表现了影响,说明SA与CA对As(Ⅲ)在δ-MnO2上的吸附具有协同抑制作用。
由上述结果可以推断出,当CA、OA、SA、LA等LMWs混合存在于土壤溶液中时,其对δ-MnO2吸附As(Ⅲ)的影响比较大。因此,在用δ-MnO2作吸附剂处理As(Ⅲ)污染地区时,应尽量考虑LMWs的相互混合影响。
根据前面一系列的试验结果,推测LMWs对δ-MnO2吸附As(Ⅲ)的影响机理如图5所示。LMWs会通过静电吸附、离子交换、氧化还原、络合以及表面沉淀等作用影响δ-MnO2吸附As(Ⅲ)。
图5 LMWs对δ-MnO2吸附As(Ⅲ)的影响机理Fig.5 The effect mechanism of LMWs on As(Ⅲ) adsorption by δ-MnO2
3.1 无论是单一的还是混合LMWs对δ-MnO2吸附As(Ⅲ)都表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混合LMWs对As(Ⅲ)在δ-MnO2上的吸附具有协同抑制作用。
3.2 单一LMWs的抑制作用在As(Ⅲ)低浓度时表现为静电作用和络合作用;As(Ⅲ)高浓度时还表现为阻碍As(Ⅲ)扩散到δ-MnO2的表面微孔结构中,抑制As(Ⅲ)与游离的Mn2+形成沉淀。
3.3 本次实验模拟了土壤体系可能存在的部分反应过程,对于一般土壤环境,在用δ-MnO2吸附去除As(Ⅲ)时,应当综合考虑有机质的影响,尤其是高As(Ⅲ)污染区。
3.4 关于土壤中As(Ⅲ)的迁移、转化、累积的影响因素研究还存在很大的空间,比如土壤中常见的混合阴阳离子的影响,阴阳离子和有机质的交互作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