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倍加珍惜和呵护大自然

2021-07-07 00:50涂瑞和
世界环境 2021年3期
关键词:公约生物人类

■文 / 涂瑞和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交给2021年2月举行的第五届联合国环境大会审议并通过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22-2025年中期战略》报告,分析了当前全球环境面临的三大危机: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污染和废物。这三大危机相互关联交织在一起,一个危机的恶化会带来另外两个危机的恶化,反之一个危机的缓解也会带来另外两个危机的缓解。人类应对这些危机,需要系统性、统筹协调、协同推进,不能孤立解决一个方面的问题。

生物多样性是大自然生命系统展示在我们面前的一幅丰富多彩的画面,为人类提供了所需的一切:水源、空气、食物以及各种自然资源。健康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还为人类提供各种生态服务功能,包括吸收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和净化各种污染物,帮助我们抵御灾害和传染性疾病。没有生物多样性,就没有人类的未来。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19年1月发布的第六期《全球环境展望》报告给国际社会传递最重要的信息就是“只有地球健康,人类才能健康”。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2020年12月2日在哥伦比亚大学以“地球现状”做主题演讲时表示:“人类正在对大自然发动战争”(Humanity is waging war on nature)、“这无异于自杀”(This is suicidal)、“大自然总会反击,而且它已经用越来越大的力量和愤怒来反击”(Nature always strikes back — and it is already doing so with growing force and fury)。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干旱、洪涝、台风或飓风等极端气候事件频次不断增加,强度不断加大,给人类造成的损失不断加大。有的地方多年辛辛苦苦的建设和发展成果会被一次极端气候事件毁于一旦;生态系统被破坏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下降了,人类自身显现出脆弱性的一面。

病毒很小,看不见摸不着,但人类在大规模传染性疾病面前显得很脆弱。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暴发和全球流行对社会经济方方面面带来的影响和冲击前所未有,是大自然向我们人类发出的一次强烈的警示性信号,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生态系统健康、生物多样性与人类健康之间的紧密联系,人类自身是自然的一部分,是命运共同体。

当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面临的危机是严重的。根据《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2019年发布的第五版 《全球生物多样性展望》旗舰报告,当前生物多样性方面的危机是严重的:人类已经改变了地球75%的陆地表面,地球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不断退化;人类当前面临的是地球历史上经历第六次物种灭绝和种群大规模减少,近100万物种面临灭绝的风险,约占人类已知物种总量的1/8。一个物种种群数量的减少、丧失或灭绝,将会严重影响依存于这个物种或处于其竞争状态天敌的生存状态。

2010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次缔约方大会在爱知设定的“爱知生物多样性2020目标”的20个指标当中,其中没有1个指标是“完全实现”的,“部分实现”了指标也仅有6个。由于生物多样性与其他很多指标有关联,按照目前这种不利趋势继续下去,预计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很多相关指标将难以实现。

当前各国都在努力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希望尽快走出疫情影响,恢复经济和社会活力。联合国呼吁各国政府在制定经济复苏政策和方案时,需要选择低碳和绿色发展路径、“更美好重建”(Build Back Better),并且应统筹考虑治理环境污染、应对气候危机、保护生物多样性这三个方面。

保护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扭转我们对大自然造成的破坏为时不晚,但需要更大的雄心和更大的承诺,更有效的实施机制和手段。

对各国政府来说,应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议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优先考虑生物多样性保护,同时制定并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建立部门之间统一协调机制,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动员并引导广大民众积极参与和支持。

在国际层面,各国政府都应积极履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关国际公约规定的义务,如《生物多样性公约》《防治荒漠化公约》《濒危物种贸易公约》《湿地公约》《迁徙物种公约》等,并开展国际合作,相互支持,交流和分享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经验和良好实践。

企业界和金融机构也应该履行好各自的社会和环境责任,包括遵守生态环境法律法规,积极为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项目和活动提供资金、融资支持。

地球上的每一个人,作为一个消费者、生产者和投资者,也应该为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作出自己的贡献。比如采取绿色、低碳、节俭的生活、消费、出行方式,参加各类环保志愿服务活动,主动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建议。关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植物,也包括不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不随意进入自然保护区,不购买、不使用珍稀野生动植物制品,拒食珍稀和受保护野生动植物。

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恢复生态系统,需要坚持国际合作和多边主义,只有国际社会携手合作并采取实际行动,人类才有可能到2050年实现“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愿景。

2019年第73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发起“2021-2030年生态系统修复十年”行动计划,其目的是建立一个广泛的合作平台,使各相关方参与到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的运动中来,恢复生态系统健康和活力,以支持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这个十年行动计划在全球层面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共同牵头,2021年是实施十年计划的第一年,将在2021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上正式启动。

在第五届联合国环境大会召开前夕,2020年2月18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和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安德森共同用线上方式向全球发布了《与自然和平相处》报告,该报告阐述了如何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框架内共同解决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污染这三大挑战。

2020年是联合国确定的“生物多样性年”,2020年9月在纽约举办了生物多样性峰会,发出了重塑人类与大自然关系的号召,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COP15)原计划2020年在中国云南省昆明举行,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推迟到2021年10月举办。大会主题是“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既反映出中国生态文明理念,又把联合国方面倡导的保护地球生态系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景有机结合起来。这次大会将确定2030年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制定2020年后新的十年期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框架,并对未来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能力建设和资金筹集有关议题作出相应决定,促进世界朝着与自然和谐共生的2050年愿景迈进。

这次大会在公约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备受各方关注和期待。国际社会普遍期待中国作为东道主和大会主席国发挥领导力,推动国际社会凝聚更多共识,为后疫情时期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议程注入活力,以实现2050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景。

中国是全球为数不多的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在全球和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中国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持续几十年,规模宏大,官方主导与企业参与、民间自发相结合,包括植树造林、荒漠化治理、水土流失治理、草原沙化退化治理、退耕退地还林还草还湿还湖还海还沙。

近年来,中国实施以改善环境质量和建设“美丽中国”为主线的生态文明战略,制定并完善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采取了更加严格的执法行动和司法保障,实施了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设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制定并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和中长期计划,统筹保护山水林田湖湿海沙等生态系统;建立各类保护区并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保持生态系统稳定。

中国建立的保护区面积已经提前实现“爱知目标”提出的17%目标,大多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得到保护,大熊猫、朱鹮、东北虎、亚洲象、藏羚羊等珍稀或濒危物种稳定或恢复性增长;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有较大幅度提高。中国修订野生动物保护法,禁止野生动物非法捕猎、交易、运输和消费;也采取更加有效措施与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合作共同打击野生动物国际走私和非法交易活动。

中国最近发起的生态保护和修复行动包括:长江大保护、黄河大保护、长江十年禁渔、颁布《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 《规划》)。《规划》提出了中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布局,部署了几十项重大工程和重点任务,涵盖了中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和重点治理区域,覆盖所有的主要生态系统,目标是进一步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一些基层故事和事迹感人(河北塞罕坝林场持续近70年在严寒、干旱、高原风区植树造林;山西省右玉县24任县委书记带领全县人民治理荒漠化恢复生态;新疆阿克苏柯柯牙防风治沙工程,各民族团结一起持续30多年风沙之源变成绿洲果园;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发起、持续三代人治沙造林;内蒙古库布齐民营企业带领周围民众治沙发展沙漠经济;福建省长汀县持续20多年治理水土流失等)。获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有关奖项的有: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绿化造林获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500佳;全国青年联合会发起的黄河中上游绿化母亲河工程、塞罕坝植树造林工程、浙江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进乡村振兴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等获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地球卫士奖。

中国在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可以分享的良好实践包括:强有力的政治领导力和理念引领,清晰的中长期战略和阶段性目标相结合,不断完善的环境法制和持续的执法,务实有效的政策和执行机制,监督和问责,动员社会各界和公众支持和参与,发挥舆论和公众监督。这些方面的良好实践可以与国际社会分享,为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提供中国方案。

中国在做好自身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同时,积极参与了全球保护生物多样性相关的国际公约和机制,包括《生物多样性公约》《防治荒漠化公约》《濒危物种贸易公约》,并且积极履行这些公约和机制规定义务;参加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起的亚太地区环境论坛、西北太平洋、东亚海保护行动计划、东亚酸雨监测网、亚洲环境执法网络、东北亚环境合作等区域机制,与周边国家和相关国际组织合作打击野生动物偷猎和非法交易,为保护全球和区域生物多样性作出应有贡献。

中国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再次彰显了中国坚持多边主义、携手合作共同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一贯立场和负责任大国形象。

猜你喜欢
公约生物人类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图书借阅公约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第12话 完美生物
制定《图书借阅公约》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寻找最大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