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布鲁氏菌病重点人群防控获知途径效果分析

2021-07-07 03:01高万梅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布病专题讲座人际

周 敏,高万梅,王 刚

(1.府谷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陕西 府谷 7194002;2.榆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陕西 榆林 719000)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90%以上的患者发生在牛羊专业养殖户、养殖农民和与牛羊密切接触者等布病重点人群中[1],具有家庭聚集性和明显的职业性等特点[2],开展广泛的健康教育活动、人为干预重点人群行为是防控人间布病非常重要的措施[3]。为了探索府谷县农村布病重点人群最有效的宣传方式、促进其健康行为形成的最有效途径,从2017年开始,府谷县开展了“布病重点人群防控获知途径效果评价”调查工作,现对其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从陕西省府谷县地方病防治办公室(简称县地病办)2017—2018年布病重点人群防控项目获知途径调查资料。2017年调查重点高危人群1886人,有效应答1858人,总知晓率为89.62%,其中男性1013人,女性845人,男女比例为1.20∶1;年龄最大者71岁,最小者12岁,平均年龄57.04±10.17岁;以农民兼饲养员最多,占总数的72.15%;以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最多,占总数的81.89%。2018年调查重点人群1873人,有效应答1844人,总知晓率为91.03%,其中男性984人,女性860人,男女比例为1.14∶1;年龄最大者73岁,最小者10岁,平均年龄55.10±11.23岁;以农民兼饲养员最多,占总数的73.27%;以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最多,占总数的83.25%。2年调查人群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县地病办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自制了《府谷县布病重点人群防控宣传途径效果个案调查表》,内容包括重点人群了解布病防控知识、政策的途径(可多选)及最能促进重点人群健康行为形成的宣传形式(单选)等。县地病办分别于每年年底从25个乡镇中随机抽取1个行政村,由培训合格的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人员和乡镇卫生院疾控专干采用一对一的形式,逐个调查该村知情同意的重点人群,要求调查者不得将调查表发给被调查者自由填写,也不得有任何暗示。县地病办再从每个乡镇当年的调查表中,随机抽取10%的调查表进行现场或电话核实,当超过10%的调查表核心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时,则该乡重新调查。

1.3 统计学方法

利用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21.0进行相关统计分析,检验水准为0.05。

2 结果

2.1 不同途径布病认知情况

两年布病重点人群通过“村医或熟人介绍”获知率达92%以上,通过“兽医介绍”获知率达66%以上,通过“手机微信”获知率达62%以上,而通过其他途径的获知率较低(见表1)。两年通过“村医或熟人及兽医介绍”的人际传播获知率明显高于其他途径,人际传播与非人际传播获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172=3924.10,χ182=4941.92,P值均<0.05)。两年通过“手机微信”的获知率也高于其他非人际传播途径,二者间的获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172=919.17,χ182=1103.21,P值均<0.05)。

表1 重点人群通过不同途径获知情况[n(%)]

2.2 不同途径对重点人群健康行为形成的影响

2017年和2018年分别有33.75%、37.26%的重点人群认为“患者经历讲述”是最信任、最能促进其健康行为形成的宣传途径,另两种人际传播(“村医或熟人介绍”、“兽医介绍”)和“现场专题讲座”途径信任人数所占比例均超过10%,而其他宣传途径远低于10%,详见表2。三种人际传播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172=211.81,χ182=315.32,P值均<0.05),人际传播与非人际传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172=605.49,χ182=820.93,P值均<0.05),“现场专题讲座”与其他5种非人际传播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172=212.41,χ182=380.32,P均<0.05)。

2017年和2018年重点人群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为57.91%、58.73%(见表2),两年间健康行为形成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25,P>0.05),而两年通过“患者经历讲述”途径促进健康行为形成率明显高于其他途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172=590.84,χ182=580.86,P值均<0.05),通过3种人际传播促进的形成率也高于非人际传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172=218.29,χ182=154.96,P值均<0.05),通过“现场专题讲座”途径促进的形成率也高于其他5种非人际传播,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172=37.19,χ182=49.30,P值均<0.05)。

表2 不同途径对重点人群健康行为形成的影响[n(%)]

3 讨论

府谷县从2000年发生布病疫情以来,虽投入了大量防控经费,每年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宣传、对重点人群进行行为干预等综合防控措施,但每年的病例均发生在重点人群中,而重点人群总知晓率已达90%以上,处于国内较高水平[4],健康行为形成率却不到60%,明显低于周君,等[5]的研究结果,说明重点人群的防护意识仍较差,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存在问题,如宣传模式千篇一律、无侧重点等。

两年的调查结果显示,重点人群通过“村医或熟人介绍”等3种人际传播获知率近95%,显著高于另外6种非人际传播途径(P<0.05),说明口口相传的人际传播方式在农村最为有效,与苏文娟[6]研究成果一致。同时,“手机微信”也是重点人群获知的一个主要途径,其获知率也显著高于其他5种非人际传播途径(P<0.05),说明部分重点人群认可手机微信传递的信息,与王斯婷[7]研究一致。因此,府谷县应加大对农村重点人群人际传播方式和微信小视屏传播的投入,适量减少其他非人际传播方式的投入。

两年的调查结果显示,37.26%的重点人群相信认可“患者经历讲述”,通过其促进重点人群健康行为形成率达89%以上,显著高于其他传播方式(P<0.05),况且有70.18%的重点人群认可3种人际传播方式,并通过这3种人际传播促进的形成率也高于非人际传播(P<0.05),说明人际传播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尤以布病患者言传身教的宣传,使更多的重点人群能够养成健康行为的习惯[8]。另外,有近12%的重点人群相信本地名医的“现场专题讲座”,并通过其促进的形成率也高于其他5种非人际传播(P<0.05),说明通过本地名医面对面的讲解和答疑解惑,更能提高重点人群对布病防控的信任度,进而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进一步说明了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在公共卫生信息传播中的效果不同[9]。因此,府谷县应根据农村重点人群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等因素,选择最经济、最有效的方式,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如在农村发展布病患者为志愿者或给予其适当补助、在当地以入户形式为主,以“村医、兽医介绍”及“现场专题讲座”形式为辅,开展布病健康教育工作,减少利用宣传栏、板报、标语、报纸、传单、科普手册等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

综上所述,府谷县在农村开展布病重点人群健康教育时,应以人际传播为主,名医现场专题讲座为辅的宣传形式进行。

猜你喜欢
布病专题讲座人际
读懂“人际气泡”,避免尴尬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概率统计核心考点测试卷B参考答案
国家民委专职委员孙学玉为云南省民族宗教系统领导干部作专题讲座
搞好人际『弱』关系
牛羊引种布病防控策略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如何提升人际吸引力
省属企业挺纪在前 实现弊革风清
——山西省国资委举办专题讲座
关注牛群布鲁氏杆菌病的流行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