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的天才女友》到《正常人》,女性如何走出自我困境?

2021-07-06 03:48钟娜
新晨 2021年3期
关键词:艾玛困境

在当下现实中,女性力量崛起,女性困境却依然存在,频繁成为当下热点。在本文中,钟娜以《傲慢与偏见》《包法利夫人》《正常人》等为例,就文学作品中女性的困境以及女性的自救等话题进行了分享。

鐘娜认为,女性的困境从未消失,只是随着时代变化有不同的主题。在探讨这些困境后,她又谈到文学作品中的女性自救,以及能获得的启示。

最典型的女性困境:婚恋困境与经济困境

困境,可以是一个或一连串来自内部或外部的事件,它们导致事态离主人公期望或需要达到的目的越来越远。

在《傲慢与偏见》里,伊丽莎白和她的姐妹们没有遗产继承权,父亲离世后面临被扫地出门的危险,因此她们需要找到一个好人家。然而伊丽莎白拒绝了年收入不菲的达西,差点被军官威克汉姆所迷惑,威克汉姆最后还把她妹妹拐走了,导致她们家庭的社会声望更加岌岌可危——这是一种困境。

在《包法利夫人》里,热衷于阅读浪漫小说的艾玛,不满足于自己平庸的生活,于是她用一种最平庸的方法脱离平庸,那就是出轨。然而她的真心却被情人辜负,心碎的同时债台高筑,最后不得不服毒自尽——这是另一种困境。

这两位女性的不同之处是,伊丽莎白的故事柳暗花明,最后的结局皆大欢喜,艾玛则在困境中越陷越深,最后唯有自尽才能解脱。

这两部文学作品体现了两种非常典型的女性困境:婚恋困境和经济困境。

这两者往往都不会单独出现。女性在诸多因素的驱动下私奔、失贞,并且失贞往往发生在暗处,写得非常含蓄隐晦。这种“不能言说”,反证出失贞其实是她社会名誉的破产。这种困境的反复出现说明了当时的女性生活受到这两大因素的约束。

女性困境随着时间而变化

随着女性得到部分解放,这两个主题没有消失,而是有了一些变体。

在意大利作家埃莱娜·费兰特的“那不勒斯四部曲”里,女主人公埃莱娜和莉拉的部分困境仍然来自婚恋和经济。莉拉因为家境贫困,无法继续上学,只有嫁人。埃莱娜有幸得以继续学业,最终成为作家,但仍然免不了在感情和欲望中挣扎。

我本来想说,埃莱娜和莉拉比艾玛和伊丽莎白更具备主观能动性,但我觉得这种想法对后两位女性不太公平。

伊丽莎白的主动性体现在她选择自己的丈夫时,全凭自己的主意。这是一种消极的主动,体现在勇于拒绝和犹豫。艾玛的主动性在于她敢于跃出婚姻的桎梏,勇敢追求自己的爱情,这在当时的法国社会也是堪称惊世骇俗的。

相比之下,埃莱娜和莉拉更接近当代的独立女性。她们拒绝被困境征服,拒绝所谓命运的安排。就像埃莱娜对莉拉的评价那样,“她总是去主动获取她想要的东西,让她充满激情的东西,她总是竭尽所能,根本就不害怕别人的鄙视、讥笑和唾骂,也不害怕挨打”。

正是这种对世界的激烈拷问和对自我毫不回避的凝视,让这两位女性的故事闪闪发光。

新颖的女性困境:母女关系和身为人母

近几十年来,文学中渐渐出现两个较为新颖的女性困境:母女关系和身为人母。

在费兰特的前一部小说《被抛弃的日子》里,女主人公惧怕自己大嗓门的母亲,因此时时刻刻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哪怕丈夫宣布爱上别人离开她,她也仍然将恐惧和愤怒困在体内,直到最后在密闭的空间里和自己进行了一场困兽之斗,才彻底走出自己的困境。

由于时代的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如今的母女之间充斥着张力和冲突。与此同时,哪怕她们之间的差距再大,身为女性,她们都不得不面对社会的结构性歧视,不得不面临结婚、生育的选择和痛苦。因此她们对彼此的缺陷和挣扎有着生理性的体验,这又成为她们渴望和解、理解的基石。

关于生育和育儿困境,近几年比较知名的小说有日本作家角田光代的《坡道上的家》、英国作家蕾切尔·卡斯克的《成为母亲》。我相信,不少读者读到这些书时,都会惊讶:为什么以前从来都没有人告诉我们?不讲述,不代表不存在。

与其说这些作品让女性恐育,倒不如说,它们促使整个社会思考如何从家庭、公司等各个社会单元对女性进行支持,而不是一味地报道出生率悬崖式暴跌的新闻。

陷入困境后,如何自救?

陷入困境后,故事主角们该如何自我救赎?

简·奥斯汀给的建议非常实在:结婚可以,但一定要是对的人。她的故事其实归根结底,都是聪明的女性,尽管一时糊涂,最终都会找到适合自己的真爱。《傲慢与偏见》《艾玛》《劝说》都是如此。

这个建议其实没有乍一听那么庸俗。在现在这个复杂、飞速变化的时代,确认什么样的人值得爱,以及确认什么是爱,都是头等重要的大事。

爱尔兰作家萨莉·鲁尼的第一部小说《聊天记录》说的就是这么一件事,从它的题词就可以看出来,它引用了美国诗人弗兰克·奥哈拉的诗:在危机关头,我们必须一次又一次确认,我们应该去爱谁。

到了《正常人》,我们把玛丽安的几段感情经历拿来进行对比,也看得出来,什么样的情感关系是有毒的,什么是有益的。

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一段好的感情关系都应当是两个人彼此赠予对方美德,哪怕最后没能在一起,双方仍然获得了成长。我们可以不结婚,可以不生子,但是人生如此漫长,不可以不爱人,不被人爱,不是吗?所以简·奥斯汀的小说流传到今天,仍然非常实用,非常有价值。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教育。2019年有一本非常火的书《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讲一个十七岁未踏入教室的女孩,如何一步步为自己争得教育的权利,最后考入剑桥攻读博士学位。

教育不仅重塑了她对世界的认识,还帮助她建立了相对稳固的自我,让她得以与原生家庭的负面力量进行对抗,最终挣脱它们的影响。

类似的还有“那不勒斯四部曲”。埃莱娜通过教育,找到了自己的志业,获得了表达自我的勇气;莉拉尽管没能坚持学业,但她从未放弃学习的机会和权利,也正是她的求知和睿智,不断激励埃莱娜前进。

说到这里,另一个女性自救的途径已经呼之欲出,就是女性友谊。

我自己很受女性朋友们的鼓舞和影响,并且从中获得很多快乐和慰藉。通过交谈,甚至只是存在,女性就可以充当彼此的参照系,鼓舞士气,知道自己经历过的别人也曾经历,并且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正因如此,伍尔夫开始写作的时候,就常常遗憾缺少前辈的女性作家作为效仿和观察的对象。

除此之外,写作也是女性自救的方式。比如《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书写成为夺回自我的方式。

离开现实主义小说后,我们还会发现一些很有意思、新奇、脑洞大开的女性自救方式。韩国作家韩江在《素食者》里写到,一个平凡的家庭主妇饱受失眠和噩梦的折磨,最后变成了一株植物,活生生凭借自我意志,决绝地掐断了自己和家庭乃至人类社会的联结。这个变化本身其实是另一个困境的开始。从她开始拒绝吃肉起,她的家人和丈夫就开始从各个方面向她施压,试图扭转她的意志,最后甚至将她送至精神病院。她被迫为自己的叛逆和反抗付出了自由的代价。

所以有时候我们说女性自救,她付出的可能是自己的血肉之躯的代价,像凤凰涅槃一样,十分让人唏嘘。

当代女性能从文学作品中得到哪些启发?

情感控制、性骚扰、传统观念的禁锢……这些问题一直都在,现在成为热点,是因为人们开始注意到并且承认女性受到的痛苦,当然也和更多的女性受到教育、拥有经济实力有关。

不良情感控制、传统观念的禁锢都有一个特点:它们往往不直接施加身体暴力,而更多的是一种“洗脑”,一种对女性自由意志的伤害和操縱。

在悲剧发生之前,它们通常是隐形的,发生在聊天记录里、发生在紧闭的房门背后。因此不仅法律上难以定罪量刑,甚至还会有不少人为施害者辩护、对受害者评头论足,施行二次伤害。

我们能从文学作品中获得的启示之一,是一种合法性。女性困境值得被讲述,值得被理解。如果有一些困境,我们无法向人倾诉,至少阅读描写女性困境和女性自救的书籍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安慰和鼓励。更重要的一点是,这些描写女性自救之旅的作品,为女性困境提供了最鲜活最直观的定义和证据。语言为我们的经验提供形状,讲述则赋予它意义。

女性面临的困境之一,是家人、陌生人、网民、社会、法律不把你的困境当作困境。

在某个科普不良情感控制的帖子下面,我看到还有一些留言在质疑受害的女性,认为是她们自己的问题,或认为她们在大惊小怪。这种拒绝承认女性困境的舆论环境,会导致女性对自己的情绪和经历产生怀疑,从而产生自我否定。而阅读女性自救的作品,能帮助女性找到一个稳固可靠的参照系,对自己的经历进行再定义。

女性想要“自救”,必须先建立一个“自我”

从我自身的经历和阅读经验来讲,“自救”的意识来自对痛苦的感知、对现状的不满足、渴望改变现状的愿望。

就拿我最近在网上看到的一个故事来说。我们知道,在有的地区,家长为了乞求下一胎得一个男孩,会给出生的女孩取名招娣、迎娣。这个名字当然很不尊重,是一个让人不快、委屈、痛苦的名字。有这样一个女孩,她长大了,不喜欢这个名字,决定改名。听起来不是一件难事,但她却经历了诸多阻挠。这个名字其实就是一个很真实的困境,它具有社会功能,还具有象征意义,是你个体的一部分。因此女孩决定改名,就是一次自救。

整个帖子读得我心惊胆战,因为任何一个环节遇到的阻挠,都可能让她就此放弃。我感到特别开心的是,她没有因为别人不认同她的痛苦和委屈,就否认自己感受到的情绪;她没有因为手续繁琐,就放弃和整个流程交锋;她没有因为旁人的警告而退却。她有感知力、行动力、判断力,有这三种力量的人往往拥有强大的自我。因为想要“自救”,必须先建立一个“自我”。

英国作家扎迪·史密斯的《使馆楼》讲述一个叫法图的姑娘,辗转来到英国,在一个移民家庭做帮佣。她经历过很多磨难,曾被酒店客人侵犯、被雇主轻慢和剥削。但她始终没有失去自我,懂得为自己争得一些小小的权利,懂得自己想要什么,并且非常实际地为自己的生活进行规划。

祝愿所有的读者,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希望你们都能在自己的安排下,在自我意志的指引下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

(来源:中信出版·大方)

猜你喜欢
艾玛困境
艾玛与风
跟踪导练(三)
梦见月亮的熊
跟踪导练(一)
艾玛打雪仗
艾玛吹泡泡
神奇的设计师
不一样的爱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
A Boy and His T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