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金刚
摘 要:随着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辅导员提升自身价值的必然选择。本文立足辅导员工作实践,分析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发展的困境及根源,探索适应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路径。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G6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1)03-0080-04
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给辅导员队伍增添了新的血液,同时也给辅导员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高校辅导员工作若想取得长足发展,必须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2017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第43号令)(以下简称《规定》)中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做了明确要求:“高等学校应当制定专门办法和激励保障机制,落实专职辅导员职务职级“双线”晋升要求,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而辅导员专业化建设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工作,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加深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才能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摆脱困境和阻碍,使辅导员工作走上一条专业化、职业化的道路,助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的困境与阻碍
近些年,随着高校对辅导员工作的重视,辅导员队伍的规模和数量有了较大增长,辅导员的素质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辅导员待遇不断改善,但是辅导员工作的性质并没有取得长足的发展。在工作实践中,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困境和阻碍。
(一)辅导员队伍稳定性差
高校辅导员队伍不稳定是高等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管理教育工作的难题,直接影响高校学生工作队伍的发展。大多数高等院校在辅导员岗位上工作三到四年的就已经是“老辅导员”,很多辅导员工作两到三年就通过岗位调整到学校行政机部门,转岗到教学岗位、通过考研、考博深造等方式离开了辅导员队伍。通过调查和调研发现一部分教师选择辅导员岗位只是当作过渡性职业或跳板对待。高校辅导员严重流失已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虽然说高校教师之间适度的流动帮助组织新陈代谢,解决趋于老化而无效率的问题。但是流动频换、过高的流动率会造成辅导员队伍士气低落,影响辅导员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有调查显示高校辅导员平均职业寿命不到4年,每年都有大批辅导员转岗,辅导员人才流失现象严重。高校辅导员流失已经成为高校可持续性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这个问题,很多学校开始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相信高校也会在发展中深化人才流失这一概念,将人才的吸引和培养列为自己的重点工作事项。这便是高校辅导员员工管理的流失现状,也会成为应用型高校辅导员员工管理保留所深思的问题。
(二)輔导员职责定位不明确
尽管辅导员的职业定位和岗位职责在制度层面已有明确规定,但是现实工作中辅导员工作领域泛化、工作任务琐碎、辅导员在工作中职责上除了接触和对接本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以外还要对接学校学生工作处、学校团委、宣传部、组织部、校园安全处、就业创业处、党政办、图书馆甚至学校收发室以及校医院工作。因此辅导员们经常调侃自己“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辅导员不仅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还做许多非本职工作,压得辅导员喘不过气来;辅导员人事关系在二级学院,所以二级学院党政领导把一些教学秩序管理和行政管理工作分配给辅导员来承担和完成。这种多头管理、多重管理和多种考核使辅导员埋没在繁琐的事务中,疲于应付。几乎可以说,除了课堂教学工作以外全部的工作都是辅导员的职责范畴。大量事务性工作耽误了辅导员本职工作,出现了工作本末倒置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辅导员工作的注意力和集中度,难以顾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辅导员职业素养不高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3号)中对新时代辅导员要求和职责明确规定必须具备能跟上新形势,适应新要求,能胜任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然而从现状来看,辅导员队伍的职业素养问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
一是职业素养不高。一部分辅导员没有很好地发挥对新时代大学生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工作缺乏激情,陷入事务性工作中,缺乏高瞻远瞩的视野;二是辅导员掌握的知识不够全面。他们缺乏必要的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储备,运用这些理论开展学生管理和服务的能力较弱,缺乏相关专业背景和知识,在面对新情况、新要求和各种复杂局面时,辅导员不同程度存在着能力不足的恐惧心理;三是理论素养不高。辅导员队伍自身科研能力缺失,往往受困于学生日常事务管理,而无法参与科学研究,甚至没有时间静下心思考虑学术问题。辅导员一定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发展的理论研究才能在工作实践中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四是创新意识不足。当前辅导员自身应有的创新精神不够。面对新时代发展所带来的新挑战和新问题,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理念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完善工作方式方法。但现实情况是,面对大学生思想出现的各类新问题,辅导员被动求索于问题的解决,缺乏对管理方法的创新引导,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流于表面,难以触及学生内心。如面对问题,不用发展的眼光来审视,而是就事论事;对学生工作安于现状,按部就班,甚至面对学生的问题,不管不问。
(四)辅导员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
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中完善的机制制度是关键。辅导员从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时效性强、变化快的特点,需要根据时代变化发展不断地进行调整,建立适应新形势的辅导员管理制度,发展激励机制。但是,目前的情况是,高校辅导员的管理和保障激励制度不健全,存在不少突出问题。首先是辅导员选聘和培训制度不健全。辅导员的选聘是培养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前提和基础。选拔合适的人才对于后期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辅导员岗前培训与任职后的工作关联性不强及任职后的培养与考核与职务晋升脱钩等等问题制约着辅导员能力的提升。
二、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困境的根源
找出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困境的根源,并分析困境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解决发展困境和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一)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重视度不够
很多高校由于主客观原因而不够重视辅导员专业化建设,或是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很多高校将工作的重心放在科研和教学上,而常常忽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辅导员工作被看作是简单的宿舍管理或是教学辅助性管理工作,对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认识不足以及在没有受到学校重视的情况下,辅导员对繁琐杂碎的学生事务倍感厌烦,久而久之对辅导员职业产生职业倦怠。这也是导致辅导员队伍不稳定的重要原因。
(二)管理体制不够畅通,职责不明确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实行的是校院两级管理体制,辅导员的日常工作管理由各二级学院负责,任用和选拔以及专门工作任务则有学生管理、组织部门、团委等部门安排,这种管理体制下,辅导员长期处于“多头使用、无人管理”的尴尬状况。这样的管理方式形成了多重管理的局面,最终导致辅导员职责不明确,整天陷入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之中。繁重的工作压力和成就感较低严重影响了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进程。
(三)高校辅导员相关政策有待完善
辅导员的选拔聘任制度不够完善。大部分高校选拔和聘任辅导员时放宽了辅导员专业限制,使得相当一部分招进来的辅导员缺乏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背景。多年的实践证明,辅导员专业基础知识的缺失会影响日后辅导员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1.辅导员的培训体系不专业
不断加强辅导员的培训工作,是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的关键环节。目前各高校积极组织和参与到各种形式的辅导员培训中,每年选派辅导员参加教育部、省级教育厅举办的各批次骨干培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水平。但是,因为岗前培训与任职后的工作关联度差,缺乏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辅导员的进修、考察、深造的学习机会少等情况导致大部分辅导员不具备从事学生管理、教育、咨询、辅导、引导等相关的业务和专业能力,严重阻碍了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
2.考核制度不够科学
虽然现在大部分高校都已经建立起了辅导员考核机制,但是总体来说,考核制度不够科学,考核标准不明确。现实行的高校辅导员考核制度中“德、能、勤、绩、廉”只是原则性的规定,太抽象,绩效的考核标准过于笼统,缺乏细化和量化。实际工作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绝大多数考核结果是称职以上,使得考核丧失了意义和应该发挥的作用。
(四)辅导员自身能力、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一些辅导员依赖以往的工作经验,对工作从来没有系统的学习和研究,跟不上时代环境的变化、学生素质的变化、学生需求的变化,这已成为辅导员工作及其专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他们只满足于忙于繁琐的琐碎事的工作中,工作陷入低水平的重复的境地,对自己要求不高。呈现出明显的职业倦怠现象,严重影响了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
除此之外,辅导员选择的工作与自身专业不对口,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以及心理教育水平不足,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也缺乏经验,因而,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的压力就非常大,长此以往如果辅导员自身工作能力与职业素养得不到提升就会影响到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发展。
辅导员自身思想上对自身工作缺乏认同感,也缺乏归属感,在这种思想的引导就会影响辅导员的工作态度。很多辅导员一开始就把辅导员工作认定为临时的、过渡职业,这种思想上的不稳定性直接导致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严重影响了我国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三、完善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机制
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要紧紧抓住制度建设这个根本性、稳定性、长期性的关键问题,完善辅导员队伍选聘机制、管理机制、培养培训机制和持续发展机制,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
(一)完善辅导员队伍选聘制度
坚持完善选聘标准和选聘程序,把乐于奉献、德才兼备、热爱学生管理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青年教师选聘到辅导员队伍中来,从源头上保证辅导员队伍的质量。辅导员职称评定的体系建设方面要充分考虑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专职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应更加注重考察工作业绩和育人实效,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严格、完善的选聘体系能够保障辅导员的权益,带动他们的积极性,也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辅导员队伍流动性强的问题,有助于提高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
(二)完善辅导员队伍培训培养机制
完善国家、省级、高校三级辅导员培训体系,科学规划辅导员培训和培养工作。辅导员的培训要以每年教育部举办的全国辅导员骨干示范培训为龙头,以辅导员培训基地和研修基地举办的培训为重点,以高校举办的系统培训为主体,逐步構建分层次的培训体系。大力实施学历学位提升计划,帮助更多辅导员提升学历水平,丰富专业背景。还要为辅导员开展工作课题研究提供更多机会,支持辅导员结合学生管理工作特点和工作实际开展课题研究。积极选拔优秀辅导员参加国内国际交流学习和研修深造,创造条件支持辅导员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农村牧区等挂职锻炼。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多种形式的辅导员轮训工作,以实现骨干队伍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不断提高辅导员队伍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三)完善辅导员队伍发展机制
搭建辅导员发展平台,让更多热爱辅导员工作的人,在本职岗位上有所作为,真正做到事业留人、政策留人、待遇留人。鼓励一部分优秀的辅导员在本岗位上潜心研究,逐渐成为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方面的专业人才、领军人才。要把辅导员队伍作为党政后备干部培养和选拔的重要来源,选拔和提拔党政领导干部要注重辅导员工作经历。
(四)进行科学合理的辅导员分工
要實现专业化,首先要进行辅导员分类、分工。没有详细、科学的分工就不会有精致、专业的服务。实际上在国外,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人员分类非常详细,包括心理辅导员、学习辅导员、职业辅导员、社会化辅导员等,一个辅导员专门负责一个方面的工作。考虑到我国实际情况,目前可以采取矩阵式工作模式,即在坚持设立年级或班级辅导员的同时,对辅导员岗位科学分类,按工作职能配备党团建设、心理辅导、学生事务、学生资助、职业发展指导等专业化辅导员。其次,在辅导员分类的基础上,专业化辅导员还应进行合理的搭配。
(五)提升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能力素质
提高辅导员综合素质是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关键与基础,因此,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过程中要重点把握辅导员素养的培养与提升,以此来确保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高校辅导员应当系统掌握专业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专业知识、与特定工作对象相关的知识以及当前各种社会热点问题解释等知识体系,并在运用中理解、深化进而创新理论认知,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其次,辅导员必须切实提升解决实际问题,处理复杂局面的工作技能,包括创业就业指导、学业帮扶、学生资助、心理健康、职业规划等多种实战技巧,尤其是运用先进教育技术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切实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业务工作中,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日常、做到个人。最后,辅导员必须提升科研素养,努力把辛苦工作总结转化为成果,把经验上升为理论。要增强科研意识,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热点研究的实践导向,聚焦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发展最前沿,结合实际工作思考总结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将经验转化为理论,将先进的做法转化为成果。通过这些措施和路径提升辅导员综合应用能力,以此来培养出符合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目标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在当前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了确保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高校需要重视辅导员专业化建设,提升辅导员职业素质,从完善管理体制、完善队伍培训培养机制、科学界定岗位职责、着力提升其工作能力,为学生健康成长助力,为提升高校办学水平与质量助力。
——————————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论要[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02(02):6-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第43号)[Z].2017-9-29.
〔3〕游敏慧.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队伍的发展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6(12):12-16.
〔4〕覃吉春,王静萍.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结构与提升路径[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02):145-148.
〔5〕唐德斌.职业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3.
〔6〕李开世、钱晓.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探索[M].重庆: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Research on the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Counselors
in the New Era
BAI Jin-gang
(Chifeng University, Chifeng 0240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expansion of the university counselors in China, the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of the university counselors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also an inevitable choice for the counselors to improve their own value. Based on the work practice of university counselor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fficulties and caus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counselors and explores the ways to adapt to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counselors.
Keywords: University; The Counselor; Professiona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