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创新情感教学新模式

2021-07-06 17:44付作强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9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情感

付作强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应方式。情感是心灵的钥匙,爱是教育的基础。深厚、融洽的师生之情会使教学形成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学生精力饱满,情绪高涨,思维积极主动,有助于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获得成功。因此,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必须爱自己的工作,爱自己的学生,要重视与学生的思想情感交流,既要做他们的“良师”,又要做他们的“益友”,以一种平等亲切的姿态主动去理解、关心、爱护、信任学生。

一、以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当成为孩子的朋友,深入到他的兴趣中去,与他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老师,这样孩子才会向老师敞开他的心灵。”课余时间经常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和他们一起踢足球、打篮球、打乒乓球,在激烈的对抗中我们成了要好的朋友。我經常跟同学们说上课我们是师生,下课我们就是朋友,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进步。我们班的冯某某是个运动健将,在县运动会上分获400米和800米两项冠军,但是学习成绩却比较差,不爱和人说话,同学关系也不是很好。为了了解他的情况,我每天跟他一起训练,早晨和他一起到校,晚上和他一起离校。他看我每天都到校陪他训练,不抛弃、不放弃,逐渐打开心扉。原来他的父母离异,母亲带着他和弟弟,日子过得比较艰难,他计划初中毕业就不上了回家帮助妈妈。我了解到这些情况,觉得他有体育特长不上有点可惜,就帮助他联系学校,芦台一中、二中纷纷表示愿意接收他到校上学。通过多方努力,他如愿以偿的考取了芦台二中,现在他也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深入学生生活,关心关爱学生,以兴趣为契机,以情感为纽带,既收获了成功,又收获了亲情。

二、以情感明确真理追求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不管是讲概念还是原理,我都注意寓理于情,使抽象的理论闪耀出情感的色彩,以增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的浓厚兴趣。

1.语言含情,讲活知识

我以饱满的情绪讲授每节课,同时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或高昂热烈,或深沉凝重,或雨丝般的描述,使学生们的情绪随我的语调而变化。

2.故事渗情,吸引学生

在汶川大地震中,当我们的救援队员来到北川,大家惊讶的发现,这里最严重的地方不是汶川而是北川,战士们在这里巡回,突然听到在废墟里发出微弱的声音:“救我!谁来救我!”救援人员把那废墟搬开,用千斤顶把预制板掀开,发现里面有一个不到3岁的小女孩,她们已经被压了一天一夜,天就要亮了,战士们把那孩子拉了出来,小姑娘奄奄一息:“叔叔,快去救我的爸爸妈妈,解放军叔叔来了!”战士们听到以后,把预制板再撬起后发现,下面躺着的是孩子的父亲,母亲,而那一目让所有的战士流泪,孩子的父母已经离开了人世,妈妈面朝上,支撑那块预制板,父亲背朝下,像俯卧撑一样,背上压着一块预制板,就在父亲母亲手臂交叉的中间,那个小小的空隙里,那位小姑娘幸存了,那是父母亲对女儿最后的呵护!

3.媒体育情,形情交融

情感教学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产生或多或少的生命感悟。

三、以情感引导学生行为

道德与法治课的任务,不仅是教给学生基本知识,增强其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觉悟。因此,我竭力以情感导之以行。

1.教师身先士卒,作出表率

常言到:身教重于言教。如讲“关心他人”时,我视学生为自家的孩子,思想上鼓励他们进步,主动当他们入团介绍人;学习上耐心辅导;晚自习后,还护送路远的同学回家。讲“热爱劳动”,在学校大扫除中,我不怕脏累干在前。从我的行动中,同学们懂得了什么是率先垂范。

2.以情启思,明理践行

如讲“孝敬父母”的内容时,我列举大量事例,表明父母对子女的慈爱之情。又展示《游子吟》的诗句,引导学生们讨论一下:“父母是怎样关心自己的?”最后,我给同学们播放了邹越演讲的视频《让世界充满爱》,当视频当中的同学们喊出:“妈妈!你辛苦了!妈妈我爱你!爸爸!你辛苦了!爸爸!我爱你!爷爷奶奶辛苦了!外公外婆辛苦了!我爱你们!”同学们也感动的热泪盈眶。之后,我经常接到家长的电话,都是反映自己的孩子长大了,懂事了。

3.严中有情,端正学风

对于那些调皮的学生,我不是一味的简单粗暴,也不是包庇纵容,而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有理有节的批评。帮助他们分析危害,并与他们一起学习关于“ 遵守纪律”的内容,使他们明白“严是爱、纵是害、不管不问能变坏”的道理。

四、用情感投身社会实践

长期以来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是一种封闭、孤立的教学,缺乏富有情感色彩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这样必然影响到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使其难以完成既定的教育教学目标。而社会实践活动既可以激发人的情感,也可以丰富和巩固人的情感。如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做有益的事情,可以使他们在亲身活动中,培养爱亲人、爱老师、爱同学、爱家乡、爱祖国、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感情。毫无疑问,没有行为的实践,就不可能有切身体验,也难于形成人的真情实感,不利于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因此,道德与法治课不仅要进行与情感有关的课堂教学,还必须有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把有关教学内容与丰富多彩、扎实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以行激情,以情育理,从而促使教学最终取得全面的成功。

实践证明,“情”从“爱”中来,有了浓厚的爱,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也只有情感教学为先,才能促使学生爱学、乐学,学好、用好道德与法治课的知识;也只有拥有丰富的情感,才能学好用好实践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真正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天津市宁河区造甲城镇中学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情感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情感
跟踪导练(五)(2)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台上
道德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