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颖
摘要:学前阶段数经验活动系统、科学、逻辑性强,理论知识较为枯燥单调,需要很强的抽象思维和逻辑能力。而学前年龄段的幼儿,抽象思维能力有限。在数活动中,需要依靠实际的操作材料来帮助幼儿理解和感受相应的知识点。本文通过分析、举例总结了数学集体活动的操作环节中哪些关键因素能激发幼儿主动探索。
关键字:操作 主动探索
学前阶段数经验活动系统、科学、逻辑性强,理论知识较为枯燥单调,需要很强的抽象思维和逻辑能力。而学前年龄段的幼儿,抽象思维能力有限。在数活动中,需要依靠实际的操作材料来帮助幼儿理解和感受相应的知识点。因此,集体活动中的操作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操作环节不仅能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能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和参与,提高数活动的有效性。操作环节的目的不仅是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也不仅仅是学会知识技能,在操作环节中如何引发幼儿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创造发现,这些学习能力和习惯品质比知识技能更为重要。而操作环节的哪些关键因素直接影响着幼儿主动探索的精神。我尝试了从以下几方面改变教学形式,激发幼儿主动探索。
一、操作环境,宽松和谐
教师在整个活动中不仅要引发幼儿主动探索,同时要支持和鼓励幼儿主动探索,这就需要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在幼儿操作的环节中,要注重幼儿探索发现的过程,而不要过于注重幼儿操作结果的正确与否,特别是小班幼儿,常常会因为新颖有趣的操作材料而忽略了操作要求,教师在提醒时要讲究策略,多用引导性的语言而不是评判性的语言。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幼儿自己或引发其他幼儿发现操作的结果。
如在活动《动物花花衣》的分享交流环节,我请幼儿和朋友一起聊一聊、说一说自己为动物穿上的花花衣,在聊聊说说中,幼儿发现了自己拿取的花纹与数量不符,便自行重新选择了正确的花纹,这比教师说“你错了”更为有效。
操作环境宽松和谐,让幼儿敢做、敢试、敢错,才能保护好幼儿的主动性和探索欲。
二、操作情景,引发兴趣
操作环节的情景设计,直接影响到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创设既符合幼儿兴趣又符合现实生活的操作情景,并贯穿于整个活动中,让幼儿在较为真实和符合逻辑的情景中提高探索的兴趣。同时,操作过程要游戏化,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发幼儿在游戏中主动探索。
如《小动物搬新家》,主要目标是尝试根据门牌号码找到相应的位置。在引导孩子理解纵向和横向双向的表格中,我运用了小动物搬新家这个情境,并且情境贯穿始终。首先出示教具,小动物们搬了新家,拿到了钥匙,高高兴兴地准备去瞧瞧新房子。可是老虎和狐狸吵了起来,他们说自己的家都在第二间,请孩子们来帮帮忙说一说它们的家到底在哪里?需要孩子帮忙的情景,有效激发了孩子的兴趣。
激发兴趣是引导主动探索的第一步,幼儿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索的欲望。我创设的“争吵”环节,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提供了主动探索的契机。
三、操作材料 丰富多样
1.材料的层次性
每个幼儿的能力不尽相同,要让幼儿积极主动探索,提供符合幼儿能力的教学具是关键,难度太高或太低,都会影响幼儿探索的欲望。面对同样的教学活动,教师需要提供各种层次的操作材料,供不同能力的幼儿选择。
如在活动《卡车运口罩》中,我提供了运送不同数量口罩的卡车,并在卡车标上了表示不同难度的星星数量,从易到难分别是一颗星、两颗星、三颗星,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选择。
中大班幼儿有自我评价的能力,可以让幼儿自由选择难度系数进行操作,符合幼儿能力的操作材料更能引发幼儿的主动探索。
2.材料的丰富性
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有利于幼儿主动探索,幼儿面对材料从随意摆弄,到发现规律,有序操作;从尝试失败,到获得经验,这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
例如在活动《数小鸭》中,在通常的封闭式数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会先在一樣的物品中设置一个不一样的,让孩子注意到这个不一样的,引导孩子去从这个不一样的开始数。但是在这个活动中,我作了大胆的修改,我认为可以先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封闭式数数的困难之处,再探索解决的方法,这个活动的宗旨不在于让孩子学会封闭式数数的方法,而是让孩子自己去探索,想出自己的方法。于是在活动中,我先不提供任何工具,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孩子们发现问题,在尝试中发现自己数不清鸭子,接下去再拿出工具,孩子们有了先前的感受,就能更好的使用工具了。而且在活动中,孩子们探索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法,有的数一个贴一个,有的写上1234的标记,有的全贴上记号留一个不贴,这些方法其实都能很好的进行标记。而且这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所无法得到的。
3.材料的美观性
材料是否美观、平面或立体,彩色或黑白都影响到了幼儿进行主动探索的兴趣。
在活动《小猫捉老鼠》中,我把A4纸打印的老鼠替换成了用卡纸自制的立体老鼠,并投放在铺满草地种满花朵的情景中,幼儿面对平面的老鼠和立体的老鼠表现出的兴趣的截然不同的。提供平面老鼠时,幼儿只是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数老鼠的活动,而提供立体老鼠时,幼儿兴趣盎然,真正融入到了捉老鼠的情境中。
四、操作要求 幼儿主体
在以往的操作环节中,教师习惯将操作的要求细细描述,讲解清楚,再让幼儿进行操作。这样看似条例清晰,要求明确,并且能有效降低错误率,但是,这样的操作环节并不利于幼儿在学习中的主动探索。在活动中要让幼儿通过观察、推测和发现操作的要求,从操作前就开始主动探索。
如在活动《卡车运口罩》中,我出示了卡车,在卡车上有任务卡5箱红口罩,3箱蓝口罩,我并有直接解读任务卡,而是请幼儿仔细观察,思考数字表示什么,口罩表示什么,有的孩子没有注意到箱,认为是装5个口罩,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孩子们慢慢发现和理解了口罩和数量的关系,这也是一个探索的过程。
综上所述,数学活动的操作环境如何设置,操作材料如何提供,操作情景如何设计,操作要求如何讲解,都直接影响着是否能引发幼儿主动地在活动中进行探索。数经验集体活动中的操作环节,需要教师的用心、用情、用智慧,让操作真正有效,让幼儿在操作中不仅理解知识技能,更引发主动探索。
上海市浦东新区绿川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