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全
蓝天白云红日,天澄地澈气鲜,大山里的校园一片寂静。几个小学生拿着自制的土电话围着老师叽叽喳喳:“老师,老师,你看看我做的土电话!”“老师,这是我做的土电话!”“老师,您看她做的土电话,好漂亮啊!”“老师,老师,我们做的电话怎么都听不清楚声音呢?”“是呀是呀,我们的电话怎么就听不清楚呢?”
我让他们把电话给我看,有的孔钻的太大了,有的话筒很没有弹性,有的线和话筒分开了……我又让他们把电话拉开放完线,他们在那头说,我在这头听,还真听不见;选一个话筒有弹性与线连接结实的,也听不清楚。怎么了?我也懵了。
第二天早上,一个妈妈是医生的学生高高兴兴地跑来告诉我:“老师,老师,我听到了!我听到了!”我一脸诧异地问道:“你听到什么了?”他特骄傲地望着我:“我听到土电话的声音了!我用我妈妈的听筒听到的!”哦——我明白了,他借助妈妈听诊病人的听筒放大了土电话的声音,他就听到电话声了。
放大实验现象,助力科学观察。
小学科学课程涉及物理、化学、生物、环境、地理、天文等知识领域,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践性与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小学科学教学必须重视实验教学。我们知道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而实验教学过程是一个培养学生动手、动眼、动脑的过程,可以发掘学生较大的潜能。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兴趣爱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和需要,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以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能够较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实验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概念、理解和巩固科学知识,正确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实验是验证猜想、科学探究、不断创新的最好方法;实验也是科学教学实现学生是课堂主体,给学生一个开放、自主、快乐、高效课堂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但是,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实验现象不明显,实验结果不明晰的时候,怎么办?这时候,我们就可以放大科学实验现象,助力学生明显观察到实验现象,明晰看到实验结果,让所有学生都能一目了然、留下烙印,达到实验目的。
教学中,可以从添加或改进实验材料、改进实验装置、活用数码多媒体技术等方面探讨放大实验现象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过程和放大了的实验现象,以期获得深刻的实验感性经验,进而进行活跃的理性思考,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科学创新精神。
一、添加使用陪衬材料,放大实验现象
俗话说,条条大路通北京。同样,利用不同的实验材料,也可实现相同的实验目的。但选用材料不同,实验效果可能会相差很大。教学中,锅碗瓢盆瓶、坛坛罐罐盒、各种废弃物都有可能是上好的演示材料,我们只有细心比较,才能筛选出利于现象放大、获得更大效益的实验材料。如下面放大实验现象的案例:
(一)观察锣发声
1.同学们这种乐器大家一定熟悉?怎样让它发出声音呢?
2.如果锣旁边放置一些保鲜膜条,敲击锣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呢?说明了什么?
3.想不想试一试?
4.把实验方法及实验现象记录在实验记录表
A、老师示范:锣。使锣发声的方法:锣锤敲击。怎样观察到现象?用手轻触,用眼睛仔细看。放大现象:铁架台吊着的保鲜膜条来回飘动。现象:锣面在不断抖动。填好表中锣一栏。
(二)观察鼓发声
1.同学们,这种乐器你们见过吗?怎样让它发出声音呢?哪位同学很想来试一试?
2.如果鼓上放一些沙子,敲击鼓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呢?说明了什么?
3.想不想试一试?把实验方法及实验现象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
B、学生示范:鼓。使鼓发声的方法:鼓棍敲击。怎样观察到现象?用手轻触,用眼睛仔细看。放大现象:鼓面上的细沙上下跳动。现象:鼓面在上下跳动。填好表中鼓一栏。
……
(三)实验并观察音叉发声
1.出示音叉并介绍音叉,你能让音叉发出声音吗?(音锤敲击。)
2.提问,听到声音了吗?你们看到什么现象了吗?
3.如果把被敲击了的音叉即刻放在水里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呢?说明了什么?
4.我们一起观看一个视频(音叉入水)。
5.同学们把实验方法及实验现象记录在实验记录上。
音叉。使音叉发声的方法:音锤敲击。怎样观察到现象?用手轻触,用眼睛仔细看。放大现象:把音叉放进水中,溅起水花。现象:音叉在来回颤动。填好表中音叉一栏。
此案例,在锣旁边吊保鲜膜条、在鼓上放细沙、把音叉放在水中,就是通过保鲜膜条来回飘动、细沙上下跳动、水花溅起等放大了物体振动发声的现象。
二、改进实验装置,放大实验现象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演示实验提倡装置简单,操作方便省时,演示结果-一目了然,突出科学原理,减少非本质因素干扰。因此,我们可采取“加一加”、“减一减”、“变一变”等策略,对一些存在缺陷的装置进行改进或改变,以提高实验效益。
三、利用专业工具,放大实验现象
现在,绝大多数学校配备了投影仪和电脑等多媒体教学设备,许多教师都有视频摄像头,将演示实验和多媒体技术有效结合,既能使实验现象明显直观,还能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清晰地观察到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
当我们肉眼无法清楚观察实验现象时,我们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放大空间距离,让人能看得清晰仔细。比如教学《观察蜗牛》就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细菌可用显微镜。
当我们用肉耳无法清楚听见声音时,可以运用听诊器帮忙,也可以利用话筒配合扩音器放大声音现象。
当我们无法在短时间内观察完成某一实验现象时,如教学《蚕的一生》时,我们可以先利用数码相机拍摄录像到蚕的一生的成长变化过程,再在课堂上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音频视频展现,让学生在课堂上观察到整个过程,了解蚕的一生。
我们在科学教学时,为了让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研科学,就要很好运用实验教学手段,就应该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运用上面介绍的方法,或者综合运用上面的方法,更希望创新更多的方法,把不利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放大,让学生轻松获得感性经验,激发积极的理性思维,获得深刻的科学认知,燃烧出熊熊的創新烈火!
湖北省利川市谋道镇富强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