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管理中的应用

2021-07-06 12:35:38黄燕梅冯志华谢秋娟谢晓玲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呼气阻塞性研究组

黄燕梅 冯志华 谢秋娟 谢晓玲

广州市从化区太平镇神岗卫生院 51098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临床中较为多见的慢性进展性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主要是因气流受到限制,从而引发的肺部障碍[1]。因此如果对病情干预不及时,将导致肺部损伤,从而产生心肺疾病[2]。再加之持续性发作,从而造成机体免疫功能以及防御功能的降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干预中,肺部功能康复有助于肺疾病稳定期的呼吸功能调节,同时改善呼吸困难反应,缓解肺功能损伤进展,从而提升生活质量。但因目前我国缺少非常成熟的卫生服务干预模式[3],因此造成院外康复、社区康复的工作脱节。因此为了进一步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干预价值,同时减少医院的治病压力,本文将以社区为研究中心,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护理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时间为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样本来源为本院接收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共计8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以1∶1原则,分为研究组、对照组。研究组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范围为38~65岁,年龄(42.23±1.20)岁;对照组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范围为36~66岁,年龄(42.30±1.18)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的原则。纳入标准:对本次研究知情,签订同意书;经过检查确诊[4]。排除标准:存在影响生存质量疾病的患者;长期卧床。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基础干预,同时加以常规心理干预和健康指导。研究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具体实施流程如下。(1)呼吸肌运动:帮助患者保持坐立位的姿势,缓慢深呼吸,上半身保持前倾的状态,屏气3 s后,首先张嘴咳嗽3声,同时在咳嗽过程中,内部缩腹壁,使腹肌收缩,同时将手按压在上腹部区域。(2)合理的呼吸训练: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其中腹式呼吸法为患者保持半卧位或者平卧位、立位,双手分别放置于上腹部以及前胸部,在吸气的过程中,手感觉到腹部往上抬起,腹部保持凸起的状态[5],在呼气的过程中,手及腹部降低,2次/d,每次保持10~15 min[6];缩唇运动时,帮助患者保持坐位或者立位的姿势,将口唇缩小成口哨的形状,闭嘴经过鼻子吸气、缓慢呼气处理,腹部保持收缩,而后气体通过口唇慢慢呼出,每日进行3次训练,5 min/次。(3)全身操训练:保持前倾呼气、立位吸气的姿势;平伸上肢体进行吸气,双手压住腹部进行呼气,平举上肢体进行吸气,双臂下垂保持呼气,每日进行2次。(4)运动干预:采用6 min步行训练,鼓励患者多行走,每日1次,每次行走10~30 min,如果患者出现面色苍白以及呼吸困难等反应,则立即停止;上肢肌肉群干预:多进行肩部活动,如手握哑铃等。

1.3 观察指标 在护理前1周、护理后1个月统计肺功能指标、生存质量指标以及临床护理结果。(1)肺功能指标由护理人员代评,包括最大呼气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第1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first second,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的 比 值(FEV1/FVC)、6 min步 行 距离[7-8]。(2)生存质量评分由患者自评,包含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和心理功能,各项分值100分,分值越高代表生存质量越佳。(3)统计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满意度总分以及健康知识分值。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均核算进SPSS17.0软件中,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肺功能指标比较 表1结果显示,研究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

表1 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s)

注:研究组行临床护理路径(呼吸肌运动、呼吸肌训练、全身操练习),对照组行常规干预(心理干预和健康指导);PEF为最大呼气流量,FEV1为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VC为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的比值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40 40 PEF(L/s)4.58±1.39 3.31±1.30 4.220<0.001 FEV1(L)1.88±0.63 1.03±0.20 8.133<0.001 FEV1/FVC 75.58±10.21 65.21±10.16 4.553<0.001 6 min步行距离(m)452.88±32.14 325.20±25.31 19.739<0.001

2.2 两组生存质量指标比较 由表2可见,干预前两组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以及心理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研究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表2 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分,±s)

注:研究组行临床护理路径(呼吸肌运动、呼吸肌训练、全身操练习),对照组行常规干预(心理干预和健康指导)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t值P值组别研究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40 40例数40 40社会功能干预前74.20±2.31 74.61±2.52 0.759 0.45躯体功能干预前76.36±2.44 76.54±2.51 0.325 0.746干预后96.37±1.26 87.55±1.37 29.970<0.001干预后96.75±1.70 85.41±1.43 32.285<0.001 t值53.288 28.532 t值43.364 19.420 P值<0.001<0.001 P值<0.001<0.001物质生活干预前75.48±2.17 75.31±2.75 0.307 0.76心理功能干预前78.58±2.04 78.21±2.33 0.756 0.452干预后95.40±2.52 82.58±2.61 22.349<0.001干预后95.30±1.46 86.78±1.26 27.941<0.001 t值37.884 12.127 t值42.153 20.462 P值<0.001<0.001 P值<0.001<0.001

0.001)。

2.3 两组护理结果分析 表3数据显示,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临床满意度评分和健康知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

表3 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结果分析(±s)

表3 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结果分析(±s)

注:研究组行临床护理路径(呼吸肌运动、呼吸肌训练、全身操练习),对照组行常规干预(心理干预和健康指导)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40 40住院时间(d)18.52±1.29 21.94±2.27 8.284<0.001住院费用(元)4 736.31±388.98 5 780.85±589.51 9.354<0.001满意度评分(分)57.80±1.36 53.40±2.39 10.120<0.001健康知识评分(分)28.68±1.46 24.96±3.14 6.794<0.001

3 讨 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作为一种具有进展性、不完全可逆性特征的肺部疾病,其病程久,反复性高,病发率高,如果不对患者进行积极治疗,将导致患者出现慢性缺氧以及肺功能指标降低的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对患者进行科学的治疗外[9],临床护理路径的规范应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临床护理路径满足当前医学发展模式[10],通过将护理对策上升到一个新的路径,从而调节患者的心理情绪,使其积极面对现实,配合患者治疗[11]。本文结果中,研究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由此结果判定,通过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患者通过正确的呼吸运动,肺功能指标更加稳定。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以及心理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研究组上述指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由此结果说明,通过呼吸运动,采用咳嗽以及腹式呼吸的形式,从而达到保持气道通畅的价值。且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临床满意度评分和健康知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综合以上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恢复时间短,这对于临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呼气阻塞性研究组
智能口罩可直接检测呼气中的病毒
军事文摘(2021年18期)2021-12-02 01:28:00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如何掌握歌唱训练中吸气与呼气之技巧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08
13碳-呼气试验质控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4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