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梗溶栓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2021-07-06 02:04侯存艳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6期
关键词:通率心梗预见性

侯存艳

(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人民医院,云南 玉溪)

0 引言

急性心梗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具有发病快、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1]。我院暂时无PCI治疗条件,静脉溶栓治疗是急性心梗的主要治疗方式,但其治疗风险较大。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溶栓治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2]。有相关资料指出,将预见性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心梗溶栓患者的护理中,有利于缩短患者的有效抢救用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为进一步转运到上级医院PCI治疗赢得宝贵时间[3]。在此次实验中,对82例急性心梗溶栓病患的冠脉再通情况开展探析和对比,旨在了解两种护理对策对于缩短抢救时间效果的差异性,现将研究结果阐述总结如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于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急诊科、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心梗溶栓患者共82例作为此次观察主体,将其通过随机抽样法分成两组,分别是观察组(n=41)与对照组(n=41),观察组中女性19例,男性22例,年龄42~76岁,平均(58.75±5.63)岁;额外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对照组中女性18例,男性23例,年龄43~77岁,平均(58.79±5.67)岁,接受一般化护理方案。研究项目均按胸痛中心建设要求对胸痛病人评估、STEMI溶栓治疗标准操作相关流程进行,掌握溶栓指征,排除禁忌证,急性心梗溶栓患者或其家属签署了诊疗知情同意书,紧急情况下电话沟通后医方代表签字,开通绿色通道。对两组各项基础数据使用统计学比对后显示,数据间呈现的差异不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41例,实施一般化护理方式),密切关注病人的血压、心电图、心率变化、充分掌握其具体病情,对病人进行疾病知识宣教指导,嘱患者科学合理饮食等。观察组(41例,额外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重要护理内容如下。

(1)预先准备医疗设备:医院设有急诊科、心内科,各科室设有一间胸痛抢救监护室,有专用溶栓床,可以称重,配备各类急救设备(除颤仪、呼吸机、监护仪、床旁心电图机、心肺复苏机、多功能泵、抢救车、简易呼吸气囊、负压吸引装置、中心供氧装置、气管插管用物等)及溶栓专用车(备有尿激酶、阿替普酶、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药物如阿斯匹林、普格瑞洛或氯吡格雷、依诺肝素、吗啡针、阿托伐他汀,同时备有胸痛患者时间管理表、NSTBM-ACS危险分层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知情同意书、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筛查表、低危胸痛患者健康教育单等)。调试好时钟,统一时钟。

(2)溶栓团队组建:溶栓团队需由数名取得中级职称资格急诊和心血管内科专业人员组成,同时佩戴相关标识,明确职责,团结协作,能熟练掌握心梗的诊断、心肺复苏能力、溶栓筛查、溶栓药物使用方法、溶栓禁忌证、适应证、溶栓结果判定标准、注意事项以及各种并发症的处理。建立胸痛中心微信群,与上级医院及区域内乡镇卫生院建立网络协作机制,开通绿色通道,保持上下联系畅通。

(3)预见性评估:待急性心梗溶栓患者入院后,迅速评估病情,医护人员记录和筛选患者的临床病案资料,所有患者在首次医疗接触后迅速测量生命体征,简要询问病史,10 min内完成心电图检查,采血送检,开通静脉,左手留置针,提示心梗,即刻给一包药(双抗血小板药物)等。详细了解每位患者的病史、溶栓治疗史与检查结果等资料,评估溶栓治疗期间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与意外,如预见危险性因素,需主动告知医师并通过恰当方式规避风险,总结、整理相关护理对策,预防性发现、解决问题,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4)溶栓护理:评估其溶栓适应症,协助患者完成肌钙蛋白、血尿常规等检查,准备好阿替普酶、尿激酶等溶栓药物,静脉滴注尿激酶和生理盐水混合液,确保现配现用,按要求配制,混合液需在30 min内滴完,阿替普酶1 h内滴完,皮下注射依诺肝素4000 U,并给予双抗血小板药物,阿斯匹林300 mg、普格瑞洛180 mg或氯吡格雷300~600 mg嚼服,溶栓后,加强病情观察,进行溶栓后再通评估,及时处理异常状况,避免出现严重后果。若急性心梗溶栓患者出现出血症状,护士需加强巡视,溶栓后减少注射和穿刺次数,并应用留置针,控制出血。专人守护,监护患者的心电指数、毎半小时复查心电图、生命体征、药物滴速与用药反应等,若溶栓后发生心律失常、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室颤等,护士需紧急干预,立即进行紧急除颤,并给予相应急救处理。加强时钟管理,及时准确填写胸痛病人时间管理表。

(5)转运:一键启动联系PCI医院,启动导管室,微信平台上报患者心电图及相关资料。溶栓后2h内立即转上级医院行PCI,部分患者转心内科。对于需转上级医院行PCI的病人,需依据最快到达的原则与附近已建立胸痛中心的PCI医院(玉溪市人民医院)建立转诊关系,并需签署联合救治协议,与接收转诊医院建立联络与转诊机制,包括派遣转运救护车、转运途中患者病情变化的应急预案和达到PCI医院的目标科室,建立流程优化机制,评估溶栓失败,紧急转上级医院,患者病情平稳且家属同意,建议边溶栓边转运PCI,保证转运PCI病人从入门至转出时间<30 min。评估溶栓成功,2~24h转上级医院。

(6)预见性心理干预:少数急性心梗患者胸痛症状不典型,应提高警惕,多数急性心梗患者心前区疼痛症状较为明显,可给患者带来濒死感等不适体验,极易出现抑郁、悲观、焦虑等负性情绪,不利于溶栓治疗。护理人员需严密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给予相应的心理辅导,指导病人正确调整自身心态,使其心理保持在平和状态,解除其心理障碍,使病人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接受溶栓治疗。

1.3 观察指标

(1)经过统计病患的有效抢救用时与住院时间等对两组临床指征进行评价对比。(2)统计两组病患的冠脉再通率。(3)经过统计病患的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出血发生率与再梗死发生率等对两组并发症进行评价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纳入SPSS 23.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临床指征)以(±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冠脉再通率与并发症)用(%)表示,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82例急性心梗溶栓患者的临床指征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急性心梗溶栓患者的有效抢救用时与住院时间更短(P<0.05),如表1所示。

表1 82例急性心梗溶栓患者的临床指征比较(±s)

表1 82例急性心梗溶栓患者的临床指征比较(±s)

组别 例数 有效抢救用时(min) 住院时间(d)观察组 41 42.92±4.69 11.84±2.16对照组 41 65.03±6.72 16.35±2.41 t 17.276 8.923 P 0.001 0.001

2.2 82例急性心梗溶栓患者的冠脉再通情况对比

观察组急性心梗溶栓患者的冠脉再通率为95.12%,对照组的冠脉再通率为80.49%,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急性心梗溶栓患者的冠脉再通率更高(P<0.05),如表2所示。

表2 82例急性心梗溶栓患者的冠脉再通率比对(n, %)

2.3 82例急性心梗溶栓患者的并发症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急性心梗溶栓患者的心源性休克、出血与再梗死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如表3所示。

表3 82例急性心梗溶栓患者的并发症比对[n(%)]

3 讨论

急性心梗作为严重的心脏病灶之一,主要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化使得斑块破裂,诱导机体血小板与纤维蛋白数量快速聚集,形成血凝块,引起动脉阻塞,导致心肌出现急促的缺血、缺氧病症[4]。大多数病人的病理基础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情绪激动、暴饮暴食、便秘、酗酒、过劳等为常见诱因[5]。该病常伴有猝死、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多种症状。若不及时治疗或方式不当,可造成病人死亡[6]。

静脉溶栓加转运PCI是目前我院治疗急性心梗的主要方式之一,可溶解血栓,疏通闭塞冠脉,促进心肌血流灌注恢复,但其治疗风险较大,预后情况仍有待提升[7]。医学界倡导在溶栓治疗期间,给予相应护理干预,进而促进疾病好转。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提高护理效果。预见性护理干预同时称为超前护理,可根据患者病症的发展规律与变化特征,对可能出现的潜性风险进行预见性评估,并利用恰当的方式规避风险,并按照流程有序救治患者,缩短抢救时间,降低心源性休克、出血与再梗死等危险事件发生率[8]。其主要通过给予预见性评估,了解患者在溶栓治疗期间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与意外,总结、整理相关护理对策,进而规避风险,评估其溶栓适应症,溶栓后立即转上级医院行PCI,溶栓后,加强病情观察,避免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出血、低血压症状,给予预见性心理干预,使病人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接受溶栓治疗。预先处理医疗设备,有效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在此次研究中,相较于一般化护理方案而言,急性心梗溶栓患者通过预见性护理干预后的有效抢救用时与住院时间更短,冠脉再通率更高,心源性休克、出血与再梗死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提示预见性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更佳,有利于缩短患者的有效抢救用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进而改善预后。

研究结果表示,预见性护理干预对于缩短抢救时间,促进冠脉再通率提高等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将其推广普及于护理工作中。

猜你喜欢
通率心梗预见性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有些咽痛是心梗信号
溶栓时间对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手术疗效及不良事件的影响
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对颈椎术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
心梗猛于虎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血管再通治疗
诱发“心梗”的10个危险行为
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