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血糖管理模式对居家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的影响

2021-07-06 02:54:10周常春谢晓敏
宁夏医学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监测数据居家出院

周常春,敬 然,谢晓敏,强 丹

据文献报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糖尿病比例为10.1%~20.0%,在危重症 COVID-19患者中糖尿病比例为22.2%[1-3]。因疫情突发,大部分糖尿病患者未能按期复诊,同时医院作为人员密集场所,需要尽量降低患者不必要的就诊次数。由此利用互联网做好居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管理,确保居家患者安全尤为重要。本研究随机抽取95例居家治疗的T2DM患者,对其实施信息化远程居家血糖管理,现将该模式对患者的糖代谢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20年2-3月某三甲医院出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年龄32~68岁,平均(46.31±1.64)岁。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7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24例,年龄(45.23±1.47)岁;常规组45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23例,年龄(45.7±1.58)岁。所有患者均符合2017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制定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①出院后居家T2DM患者且无糖尿病急性并发症;②无严重肝肾功能损伤及心血管系统疾病;③无沟通障碍及精神系统疾病、阿尔茨海默病等;④非孕妇或哺乳期者。2组患者间性别、年龄及文化层次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自愿参加。

1.2 研究方法

1.2.1 方法:统一建立出院居家患者个人血糖管理档案。常规组通过每2~3周定期电话回访一次,遵循患者居家监测意愿,依据监测数据给予常规糖尿病患者指导,了解并记录其低血糖、酮症酸中毒等糖代谢异常的发生频次;观察组在常规出院随访居家患者护理干预基础上指导,根据既定互联网远程居家糖尿病患者管理目标,形成个体化居家监测计划,并及时根据血糖监测结果给予健康教育或调整降糖治疗方案。

1.2.2 内容:观察组远程居家糖尿病综合管理团队统一接受信息化远程血糖管理系统使用方法相关培训。血糖管理医生与护士每日登陆血糖管理系统医护端口,查看患者端推送上传的血糖监测数据,通过电话督促超过3 d无数据上传的患者及时进行血糖监测,并适时予以治疗方案调整或督促就诊。

1.2.3 具体工作: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以下内容工作,即:①血糖管理医生与护士“一对一”与患者共同制订血糖管理目标,规范血糖监测频率:每周监测日数不少于3日,可选择空腹血糖 (FPG)、餐后2 h血糖(2 hPG)、随机等任意监测时间段。每周监测至少完成一个全天段监测血糖(空腹、早餐后 2 h、午餐前、午餐后 2 h、晚餐前、晚餐后 2 h、睡前、凌晨血糖)。每周按预定计划电话回访一次,及时根据血糖变化指导调整监测方案。②对患者及家属同时培训居家智能便携血糖仪(型号:强生稳悦智佳)操作方法全过程,协助患者将血糖仪与血糖管理医生及护士端口“一对一”绑定,将血糖数据自动存储上传至血糖管理平台归档。③血糖管理医护人员对血糖水平波动大的患者(低血糖血糖≤3.9 mmol/L、高血糖≥13.9 mmol/L[7])询问血糖波动原因,及时为患者提供线上降糖方案调整及相关健康指导。④ 建立微信公众号,即糖e在线、稳糖社区APP等医护患沟通网络平台,多途径为推送居家血糖管理知识,形成有效医患沟通方式。⑤为患者提供预约挂号、就医指导、线上咨询服务、用药指导等。⑥对患者管理前后统一采用问卷星进行测评,包括出院居家随访服务满意度测评及居家血糖管理知识掌握测评。所有患者定期随访3个月。以上工作由经过专科培训糖尿病专科医师、糖尿病专科护士、社区全科医师、营养师、药师等构建糖尿病综合管理团队承担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对照组患者不做任何干预,仅在观察前后进行相关指标测评。常规组通过每2~3周定期电话回访一次,遵循患者居家监测意愿,依据患者监测数据给予常规糖尿病患者指导,了解并记录患者低血糖、酮症酸中毒等糖代谢异常的发生频次。

1.3 观察指标:比较2组患者FPG、2 hPG、HbA1C、BMI、低血糖发生率、 超高血糖发生率等糖代谢相关指标,比较血糖数值转抄误差率,比较居家血糖管理知识与出院居家随访服务满意度。

2 结果

2.1 2组患者糖代谢相关指标的比较:随访中常规组失访2例,观察组1例因意外骨折急诊入院治疗,终止回访。观察组FPG、2 hPG、HbA1C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BMI 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干预前后糖代谢相关指标的比较

2.2 2组患者血糖转抄错误率与监测波动频率比较:观察组患者血糖转抄错误率显著低于常规组 (P<0.05);观察组低血糖、高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 (P<0.05);2组患者酮症酸中毒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血糖转抄错误率与监测波动频率结果比较[n(%)]

2.3 2组患者出院居家随访服务满意度测评与居家血糖管理知识比较:2组患者共发出问卷190份,回收有效问卷183份(96.32%)。观察组的服务满意度测评为(93.34±1.31)分,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4.67±1.23)分(t=3.2,P<0.05);观察组血糖管理知识为(91.41±0.64)分,显著高于常规组的(68.18±0.47)分 (t=2.4 ,P<0.05)。

3 讨论

T2DM患者合并新冠肺炎死亡率高达7.3%[4],因此在全球疫情大流行期间做好居家T2DM患者管理显得尤为重要[5]。信息化远程血糖管理模式能在出院居家T2DM患者血糖管理中发挥其主动性与重要作用,利用互联网设备,延伸院外血糖管理服务,实现糖尿病患者的远程监测与管理,可早期识别患者异常血糖数值波动或危急症状,降低感染率与死亡率。本研究结果发现,采用信息化远程血糖管理模式的观察组FPG、2 hPG、HbA1C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信息化远程血糖管理模式患者端操作简单,老年患者可独立完成,监测数据借助互联网上传至由院内血糖管理中心平台统一数据分析,并归入个人健康档案。血糖管理医生与护士可根据监测数据,系统分析整理患者规范化监测频率,整合信息,直观了解血糖变化趋势。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观察组的低血糖、高血糖发生率均显著减低(P<0.05),表明信息化远程血糖管理模式可及时调整居家糖尿病患者治疗方案,为实施患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有效减少和避免居家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因无法准确识别专科监测指标波动而对影响其血糖的控制管理。因研究时间较短,2组患者出院居家患者在酮症酸中毒的发生率和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观察组患者的随访服务满意度测评、血糖管理知识分别达(93.34±1.31)分、(91.41±0.64)分。这与借助互联网技术,建立了云医院健康管理平台,将T2DM患者纳入远程医疗干预和健康管理,患者健康教育的效率提高,自我效能更高[6]。结果表明信息化远程血糖管理模式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居家患者的自我管理技能,与延续院外护理服务相结合,实现使院内院外血糖管理的规范化与同质化,对居家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的连续性与一致性进行长期规划,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病情转归,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

信息化远程血糖管理居家患者的监测数据无须转抄,对比常规组患者监测数值转抄错误率的37.77%(P<0.05)优势显著。居家监测数据实时上传至血糖管理中心平台,有效避免监测数据转抄错误,保障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与时效性。针对出院后的居家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意识薄弱问题,“一对一”指导的随访支持系统,巩固居家患者血糖管理方案,帮助患者甄别有效医疗信息,及时健康教育知识推送,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预约就诊时间,有效节约了医疗资源。在社区医生签约“网格化”健康管理基础上,积极发挥互联网+医疗优势,将慢病管理延伸至院外居家患者管理,有效减少患者不必要的外出,实现有效平稳血糖控制,对居家糖尿病患者糖代谢产生积极影响。

总之,在当前在与疫情长期共存情况下,信息化远程血糖管理模式能更好地满足出院后居家T2DM患者血糖管理的需求,在远程慢病居家患者管理当中体现良好的应用价值,并为探索远程居家T2DM慢病患者管理模式奠定了科学基础。

猜你喜欢
监测数据居家出院
《居家》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自我保健(2020年10期)2021-01-15 00:54:42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时代邮刊(2020年8期)2020-06-22 08:13:56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
甘肃科技(2020年20期)2020-04-13 00:30:58
GSM-R接口监测数据精确地理化方法及应用
staycation居家假期
英语文摘(2019年2期)2019-03-30 01:48:24
第五回 痊愈出院
GPS异常监测数据的关联负选择分步识别算法
基于小波函数对GNSS监测数据降噪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