苌晓红,师领芳
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河南新乡 453002
桡骨远端骨折是最常见的前臂骨折之一,发生在桡骨远端2~3 cm内,其发生率在急诊骨折患者中比例约为18%,多发于桡骨远端骨质疏松的老年人群[1]。病人发生桡骨远端骨折后,若治疗及护理不当,会发生畸形愈合症状,遗留手部功能障碍,导致患者腕关节旋转受限、肿胀疼痛、握力减弱等并发症,降低其生活自理能力,对患者日常生活、工作造成影响[2-3]。目前,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治疗以小夹板、石膏固定为主,具有操作简便、疗效快等优势,已普遍应用于各医院急诊治疗中[4]。但多数患者缺乏对骨折康复知识的认知,往往忽略早期康复训练,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严重影响手部功能恢复。因此,本研究探讨“六动作”手指训练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手部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3月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7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7例。观察组男14例,女23例;年龄51~80岁,平均年龄(63.44±6.58)岁;骨折原因:交通伤5例、跌伤23例、坠落3伤、其他6例;伸直型骨折21例;屈曲型骨折16例。对照组男15例,女22例;年龄53~81岁,平均年龄(63.67±6.79)岁;骨折原因:交通伤3例、跌伤25例、坠落4伤、其他5例;伸直型骨折23例;屈曲型骨折14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纳入标准:①经X片检查确诊;②均行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术治疗;③均为单侧桡骨远端骨折;④均自愿参与本研究。(2)排除标准:①有腕关节骨折史;②病理性和开放性骨折;③有精神疾病或痴呆患者。
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即术后叮嘱患者进行手指锻炼,先锻炼小关节屈伸能力,再进行五指伸展和握拳练习,及时纠正患者错误动作。观察组实施“六动作”手指训练,康复师指导患者进行以下练习:(1)屈伸:五指完全伸直,保持5 s,重复练习20次,早、中、晚各练习一次;(2)握拳:五指完全屈曲,做握拳动作,保持5 s,重复练习20次,在屈伸动作之后练习;(3)分指:手掌向下置于桌面上,五指并拢伸直后,五指分开外展,保持5 s,反复练习20次;(4)并指:手掌完全伸直,手指并拢屈曲掌指间关节,手指与手掌呈90°,拇指分开伸直,保持5 s,重复20次;(5)手指逐步屈曲:五指伸直,屈曲四指呈拳状,伸直远节指骨,掌指间关节屈曲,再次伸直关节,各保持5 s,重复20次;(6)拇指主动对指:五指伸直,拇指指尖依次触摸其他四指指尖,掌指间关节不动,保持5 s,重复20次。每个动作完成后恢复放松状态,休息10~15 s,上述动作为一组,每天练习4组。两组均干预3个月。
(1)手部功能:采用Lind-mark手部功能评定量表对干预后两组五指屈伸、伸展、指尖相对、勾握、侧握、捏握、圆柱抓握、球形抓握8项功能进行评定,采用0~3分的4级评分法,得分越高,手部功能越佳。(2)疼痛:采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对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疼痛程度进行评定,VAS卡共有10个刻度,两端分别为0分(无痛)、10分(最剧烈疼痛);手部肿胀:对两组干预前、后手部肿胀程度进行评分,0分:手背无肿胀、有皮纹;1分:手背轻微肿胀、有皮纹,采用标尺法测量患手肿胀中心高度与健侧相差≤0.5 cm;2分:手背无皮纹,肿胀中心高度≤1.0 cm,无张力性水泡;3分:手背肿胀明显,有张力性水泡,肿胀中心高度>1.0 cm。
采用SPSS 20.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后,观察组五指屈伸、伸展、指尖相对、勾握、侧握、捏握、圆柱抓握、球形抓握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部功能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手部功能评分对比(±s)分
组别对照组(n=37)观察组(n=37)tP屈伸2.23±0.25 2.72±0.16 10.042 0.000伸展2.36±0.17 2.81±0.09 5.692 0.000指尖相对1.94±0.38 2.63±0.22 9.559 0.000勾握1.88±0.53 2.59±0.27 7.261 0.000侧握1.91±0.23 2.52±0.16 13.243 0.000捏握2.02±0.10 2.64±0.25 14.006 0.000圆柱抓握1.98±0.16 2.60±0.13 18.294 0.000球形抓握1.82±0.43 2.49±0.31 7.688 0.000
干预前,两组疼痛、肿胀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疼痛、肿胀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疼痛、肿胀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疼痛、肿胀评分对比(±s)分
组别对照组(n=37)观察组(n=37)χ2P疼痛评分干预前5.03±1.32 5.10±1.26 0.233 0.816干预后1.61±0.64 1.13±0.37 3.950 0.000肿胀评分干预前2.26±0.47 2.33±0.52 0.608 0.545干预后0.98±0.23 0.25±0.11 17.417 0.000
相关研究表明,桡骨远端骨折后对患者腕关节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而在日常活动中腕关节活动频率较高,且需要完成某些细微动作,若护理不当,会引起关节僵硬、肿胀、疼痛等并发症,影响患者手部功能恢复[5]。由于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多为老年人,随年龄增长,老年患者身体素质较差,骨质结构疏松,临床治疗及护理难度相对较大,并且患者自我康复意识不足,术后自发进行康复锻炼可能性较弱,故需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康复训练[6-7]。
本研究中,观察组五指屈伸、伸展、指尖相对、勾握、侧握、捏握、圆柱抓握、球形抓握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疼痛、肿胀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说明“六动作”手指训练能够改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手部功能,并减轻手部疼痛及肿胀程度。魏立友等[8]研究表明,手、腕关节康复训练在改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手部疼痛、肿胀症状,与本研究结果相似。“六动作”手指训练是针对桡骨远端骨折特有的康复方式,需要患者手部活动范围小,能够在不引起骨折部位位移的情况下充分活动手指、掌指关节,练习前臂和手背肌肉的主动收缩能力,能够促进骨折部位局部血液循环,避免关节僵硬、手部肿胀等并发症,加快手部功能恢复。“六动作”手指训练中屈伸、握拳练习是对患者手部内在肌的锻炼,可增强两指间关节与掌之间关节协同屈曲能力,提高手部屈伸、伸展能力。有研究显示,腕关节活动过程中,手势不断变换,且手上有指、腕、肘等关节,提高手部关节灵活度对手部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9]。因此,本研究通过分指、并指、手指逐步屈曲等训练患者关节活动度,减轻创伤对手部活动的限制,从而改善手部功能。早期进行“六动作”训练,使患者手部肌肉得到早期活动,尽早恢复肌肉力量,能够提高关节活动度,降低手部肿胀疼痛,进而加快康复进程[10]。
综上所述,“六动作”手指训练有利于加速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手部功能恢复,有效缓解手部疼痛及肿胀,且方法简单、实用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