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萌,秦竞霞,王婷
佛山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广东佛山 528000
难治性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病情十分凶险,是产妇围产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最常见的原因是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等,各个原因可合并存在,互为因果。产后出血多发生在胎儿娩出后2 h内,临床表现多为阴道流血、失血性休克,严重者需要切除子宫,危及产妇生命[1]。随着社会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在进行产后出血处理时,对保持患者器官完整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提升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对佛山市妇幼保健院1年来收治的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分别采取两种治疗方式,以对比B-Lynch缝合术的临床应用效果,现将具体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选择佛山市妇幼保健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10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手术指征:胎盘前置38例;双胎/多胎妊娠7例;产程异常15例;巨大儿17例;子痫前期16例;胎儿窘迫6例;胎位异常9例。依据不同治疗方案,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中,患者年龄21~42岁,平均年龄(29.88±5.32)岁,孕周35~41周,平均孕周(36.87±7.69)周,孕次1~4次,平均孕次(2.62±1.01)次,产次0~3次,平均(0.71±0.38)次。初产妇38例,经产妇16例。对照组中,患者年龄22~40岁,平均年龄(28.97±5.47)岁,孕周34~42周,平均(35.99±7.56)周,孕次1~4次,平均孕次(2.56±1.03)次,产次0~3次,平均产次(0.82±0.25)次,初产妇37例,经产妇17例。两组患者上述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病情符合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学会产科学组制定的《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中关于产后难治性出血的相关诊断标准,确诊为产后难治性出血。(2)经宫缩剂、按摩子宫、静脉推注钙剂等保守治疗无效,出血速度快。(3)胎儿娩出1 h内出血量超过1 500 ml。(4)因出血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和凝血功能紊乱。(5)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1)合并免疫系统疾病或各种慢性疾病者。(2)合并认知、语言功能障碍者,难以配合研究者。(3)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对照组患者接受宫腔填塞纱布术治疗,将准备好的纱布用生理盐水或硝唑盐水浸湿并挤干,经剖宫产切口填塞纱布,从宫底部开始,呈S型来回填塞,四指压实纱布,使其均匀填满子宫腔。准备可吸收线缝合子宫口,从切口两端向中间缝合,进针时避开纱布。术后24~48 h将纱条取出,在取出前给予患者缩宫素(生产厂商:天津生物化学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2020482,规格:1 ml:10单位)10单位溶于500 ml的0.9%氯化钠溶液中静滴。
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B-Lynch缝合术进行治疗:将子宫轻轻从腹腔中托出,对子宫进行纵向挤压,观察出血情况以对止血成功率作一整体评估,如加压后出血基本停止则表明有较大成功性。下推膀胱腹膜折返,使子宫下段充分暴露,取1号可吸收线,选择子宫下缘2 cm,内侧2 cm出作为进针点,穿过宫腔,在右侧切口上缘2 cm、内侧3 cm出作为出针点。选择与子宫体垂直的位置由下而上进行垂直褥式缝合1针,不可穿刺蜕膜层,将针从子宫底部绕向子宫后壁,在于前壁切口水平齐平的后壁进针至宫腔,在子宫切口右侧的对应位置出针,缝线绕过宫底,到达子宫前壁进行缝合,缝合方法与右侧相同,双手向子宫加压,收紧两条缝线,在子宫下段切口下方进行打结,确认无出血后常规关闭子宫切口。
对比两组患者止血时间、术中出血、术后24 h出血和输血量等,收集吸收出血的敷料,据敷料吸收血量对出血量进行计算。并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与二次手术率。
评价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有效:经治疗,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子宫逐渐收缩,阴道出血速度在50 ml/h以下。无效:子宫不收缩,出血继续,且出血速度在50 ml/h以上。
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止血时间、术中出血、术后24 h出血和输血量均少于(或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出血量及止血时间对比情况(±s)
表1 两组患者出血量及止血时间对比情况(±s)
组别观察组(n=54)对照组(n=54)tP术中出血量(ml)1 110.54±523.63 1 386.25±653.21 2.420 0.017术后24 h出血量(ml)104.36±96.39 354.55±98.63 13.331 0.000输血量(ml)1 274.63±544.25 1 745.25±536.25 4.526 0.000止血时间(min)46.36±5.96 63.22±7.25 13.201 0.000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二次手术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例(%)
住院期间对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并发症类型主要包括:产褥感染、再次出血、肠粘连、术后腹痛。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9.2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例(%)
难治性出血具有发病迅速、病情凶险的特点,作为产科最严重的高危并发症之一[3],一直以来受到临床的高度重视。据相关统计,产后出血的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4],但出血量的收集及测量受主观影响较大,因此实际发病率可能更高[5]。在产后出血发病原因的四大因素(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中,宫缩乏力是最常见的原因,约占总数的七成。胎盘的剥离面及损伤开放的血管是产后出血的主要来源,生理情况下,胎儿及胎盘从子宫内娩出后,宫腔缩小,不同方向走行的子宫肌纤维收缩,压迫肌束之间的血管,形成天然的血管结扎,有利于胎盘剥离面管腔的关闭[6-8]。而当子宫肌纤维收缩无力(即宫缩乏力)时无法有效对血管形成压迫作用,裸露在宫腔的血管残端难以闭合而发生产后出血[9]。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在短时时内大量出血,患者可因失血过多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预后不佳。迅速控制出血和稳定产妇生命体征是治疗产后出血的首要目的,通常药物治疗和保守治疗很难奏效,因此临床一般给予手术治疗[10]。
宫腔填塞纱布止血法是治疗产后出血的传统方式,但大量纱布在宫腔内为细菌提供了良好的培养基,且纱布在宫腔停留时间较长,增加了宫腔感染的风险,此外,术后子宫收缩可能进一步放松,纱布未达压迫止血的目的,术后可并发迟发性子宫出血,因此如采用此种方式进行止血,势必做好预防工作,严格遵守手术相关注意事项[11]。改良B-Lynch是治疗产后出血的新型缝线法,近年来在临床上取得了广泛应用,其利用纵向机械性压迫原理对子宫壁弓形血管形成压力,从而减缓血流速度,逐渐达到止血目的,对难治性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卓著[12-13]。孟庆英[14]在其研究中在其研究中采用改良式B-lynch缝合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其治疗有效率高达100%,与本次研究基本一致。
本次研究采用改良B-Lynch缝合术对难治性产后出血展开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宫腔填塞纱布法,此外,观察组患者的术中输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输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其止血时间比对照组更加迅速,且术后并发症更少,充分证实了改良B-Lynch缝合术对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止血效果优良。
综上所述,改良B-Lynch缝合术能有效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止血迅速,可有效减少患者失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产妇生命安全提供重要保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