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系统长期的外部核安全文化宣传机制的建议浅析

2021-07-05 05:47赵秀府
安家(建筑与工程) 2021年9期
关键词:建议

赵秀府

摘要:随着我国核电的迅速发展,核电厂址开发保护、公共关系、项目建设等遇到的问题愈加突出,公众对核能认识有限、且较为片面,恐核心理和毗邻效应依然存在,核电事业发展面临的外界影响越来越大。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对典型案例说明分析总结核安全文化宣传存在的不足。深刻认识对外部核文化宣传的重要性,提出需要建立系统而长期的外部核安全文化宣传机制。从体系建设、宣传队伍、專用宣传素材、主动性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建设性的建议,以期对核安全文化建设有所借鉴。

关键词:核安全文化;对外宣传机制;建议。

1 核能发展面临的外界环境

自1974年秦山核电站建设以来,我国核电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过程。2006年3月国务院审议通过了《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明确指出“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确立了核电在我国经济与能源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核电发展进入了规模化快速发展阶段。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底,我国(大陆地区)投入商业运行的核电机组44台,装机容量达到44645.16MWe。

核电站越来越多,而公众对核能的认识却没有跟上,很多人还停留在核潜艇、原子弹、苏联切尔诺贝利的认识上,对核能认识有限、且较为片面。尤其是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后,随着媒体报道,公众一下子接受了太多的片面信息,恐核心理及毗邻效应时有发生。加之,核电项目多位于经济发达沿海省份,人口密集、土地紧缺,对周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较大,导致项目开发保护、公共关系协调、工程建设等面临极大挑战。

2 核安全文化宣传存在的现实问题

什么是核安全文化?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给出的定义:核安全文化是存在于组织和个人中的种种特性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即核电厂的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必须保证得到应有的重视。核安全文化建设,一直是核能行业文化建设的重点,行业内部的文化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而从企业外界、社会公众角度来看,外界的核安全文化宣传和公众接受程度远远不够。下面举几个典型事例说明分析:

2.1 事例一

核电站所在地方政府一般设有专门机构,对接核电事务的协调处理。一次工作交流,他们问道“核电站外围究竟有多大辐射?排气排水是否有辐射?海里的鱼能不能吃?”之类问题,且反馈地方政府同志绝大多数没去过核电站,对核能的认识大多停留在上学时学到的知识和近些年新闻报道。这个情况令人震惊,本应对核电最了解的政府部门,对核电的认识如此片面和基础,可想而知地方政府及各级部门的核安全文化水平了。

问题分析:我国核能事业的发展,尤其是项目开发、规划建设、核废料处理等,需要地方政府的舆论引导、政策研究和制定,如果政府对核能认识不足、偏差,无疑对核能事业发展是不利的。从各省市核电项目开发的情况来看,项目开发困难、厂址保护和规划进展不利十分突出,这其中,地方政府和民众支持度不高是很大因素。

2.2事例二

有一次核电站受邀参加参加地方组织的科普展,吸引了很多群众观看。当时有人问了一个比较专业的问题,单台核电机组设计事故发生概率为百万分之一堆年,如何解释?是不是说,如果世界上建设有2万座寿期50年的核电站,单台机组事故率就变成1/50,那么每50年就会发生一次核事故呢?单台核电机组事故率是不因电站数量变多和运行年限变化而出现变化的,应该理解为一座核电站每年出现的概率是百万分之一。但如果参展人员没有这个专业水平和科普经验,科普效果就打折扣了。

问题分析:涉核企事业单位十分重视核安全文化建设,但各单位侧重点不同,缺乏系统性的对外宣传的制度和素材。各单位核安全文化建设和宣传的重心多是对内的,而对外的宣传重视不足,宣传队伍建设不够。

2.3事例三

国内核电站一般都有自己的文化展馆,展馆里文化氛围好、宣传素材多,是个很好的宣传平台。有一回,一批来地方调研的客商临时想去地方的核电站参观。但核电站对外来人员进出厂区的控制比较严格,办理通行证一般需要一两天。而那天是周末、时间又紧。虽然紧急沟通、加快办理流程,但客商因等候时间太长还是走了。

问题分析:核电站明明是工业旅游示范性的基地,却因为通行问题让人敬而远之。建在厂区或远离市区的展馆没有融入地方文化宣传系统,导致外界走进核电的“门槛”太高,无形之中打击了公众的积极性。很多人甚至不知道核电站可以参观,核电宣传平台的价值发挥有限,且主动性太差。

2建立对外核文化宣传机制的必要性

通过上述分析,政府及民众对核能的认识普遍不足,在社会上“谈核色变”和邻避效应时有发生;现有的核安全文化宣传重心有待调整和完善;对外的宣传针对性不够,缺乏针对性的素材和队伍;对外宣传的系统性不够,宣传的主动性和灵活性不足。

核能事业关系到国家安全、经济发展、能源战略和生态环境改善,是国家战略工程,是实现“碳达峰”的有力支撑。打破民众“谈核色变”,提高全民核安全文化素养是一项十分必要和急需开展的任务。因此,建立一个系统、长期、有效的核文化宣传机制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要从体系到队伍、从内到外、主动作为,不能让外部核文化成为核能事业发展的拦路虎、绊脚石。

3结论和建议浅谈

文化建设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练好内功、完善体系、主动出击、循序渐进、坚持不懈,方见成效。如何建立一套系统的长期有效的核文化宣传机制呢,依据工作经验和实际,基于上述问题分析,浅谈几点建议:

3.1 完善外部宣传体系

现有核安全文化建设体系更多是内在核安全文化的建设和提升,而对外开展的文化建设很少,且不成体系。涉核企事业单位要融入地方、共同发展的同时,也需要承担必要的核安全文化的建设。因此,要将对外的核安全文化建设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补充完善相关的宣传体系,以利于外部核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

3.2 打造专门的宣传队伍

企事业单位人员专业化程度较高,不同于企事业单位内部环境,公众宣传具有普惠性、科普性。涉核单位要组建一支多专业、多部门、多领域的对外宣传队伍,让每个人在对外接触、沟通和交流中,有意识的去讲解、去宣传,每个人都是一面宣传红旗,才能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3.3 编制一套专用宣传材料

核电站内部的宣传材料专业性较强,而一套系统而又通俗易懂的宣传材料胜过专业生硬的专业书籍。因此,需要编制一套专门对外使用的宣传素材,如宣传册、丛书、视频、讲座等。根据不同受众,由浅入深、引人入胜,才能更快更直接的拉近群众与核的距离,一旦有了基本的认知和理解,才有助于群众系统而全面的认识核能,不容易被负面信息影响。

3.4 “走出去”和“引进来”并举

核安全文化宣传不能闭门造车,需要计划有序、主动作为,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并举。通过讲座、夏令营等活动走进校园,让一代代的年轻人在幼小的心田就种下绿色核能的种子;通过扶贫、慰问等活动走进社区、敬老院和福利院,体现企业社会责任和温暖;通过共建、访谈等形式走进政府、媒体,加强交流合作,才能有更多的认识和支持。引进来需要针对性,引进周边群众,因为他们离核最近,感受最深;引进学生,学生时代的学习和感受可以影响一生;引进权威人士、媒体人开办讲座,利于在社会上形成积极效应。

3.5 建立地方宣传平台

依托地方广告牌、景区、广播、电视、APP等资源搭建核文化科普宣传平台。设立宣传月、与地方文化旅游、科普宣传等相结合等。如公众可通过手机APP提交必要的个人材料,申请预约参观核电站;如与地方旅行团或景区建立合作模式,开展核电一日游等。

江苏核电有限公司 江苏省 连云港市连云区 222000

猜你喜欢
建议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我的学习建议
高考二轮复习的几点建议
开好首次家长会的几点建议
“有联大家改”第十九期联作修改建议选登
“有联大家改”第十四期联作修改建议选登
“有联大家改”第十二期联作修改建议选登
『有联大家改』第十期联作修改建议选登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