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无双 王欢
【摘要】目的: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与病原菌耐药性研究。方法:研究自医院抽取30例患者检验报告出现误差,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对其微生物检验报告及相关资料进行研究,对研究标本实施细菌培养,使用K-B法进行药敏实验,观察病原菌耐药性。结果:在影响因素中,占比最高的是检验人员自身素质,占比为14例(46.67%);占比第二为患者自身生理因素,占比为11例(36.67%);占比第三位检验标本留取时间,占比为4例(13.33%)。在回归性分析中,微生物质量因素包含患者自身生理因素,检验人员自身素质、检验标本留取时间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0例患者中查看到病原菌有168株,在这之中有革兰阳性菌102株、革兰阴性菌45株、真菌21株。在革兰阳性菌耐药性判断结果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41株(40.20%):在耐药性结果判断中,青霉素耐药率最高38株(92.68%);红霉素耐药率第二,占30株(73.17%),左氧氟沙星耐药率第三,占29株(70.73%)。在革兰阴性菌耐药性判断结果中,大肠杆菌:头孢噻肟耐药率最高13株(56.52%)、阿莫西林占比第二为11株(47.83%)、头孢吡肟占比第三9株(39.13%)。肺炎克雷伯菌:头孢噻肟、阿莫西林耐药率并列最高8株(38.10%),头孢吡肟占比第三7株(33.33%)。结论:检验科微生物质量影响因素,在检测过程中规范操作步骤,增加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对病原菌使用耐药性检测,根据检测结果择选合理的抗菌药物。
【关键词】检验科;微生物检验;影响因素;病原菌;耐药性
在临床治疗中,微生物检验是诊断感染疾病最有效、最准确方法之一,临床微生物检验是感染性疾病诊断、治疗的基础,能够快速顺利察觉流行病学[1]。微生物检验通常有种类繁多、步骤及过程复杂繁琐等缺点,且在检测过程中质量实施检验的工作人员的素质也存在着差异,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2]。通常而言使用抗菌药物耐受程度均为病菌的耐药性,病原体产生了耐药性后,抗菌药物的药效必定下降[3]。本次研究选取我院30例患者检验报告出现误差,实施对研究标本实施细菌培养,使用K-B法进行药敏实验,观察病原菌耐药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自医院抽取30例患者检验报告出现误差,时间段为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对其微生物检验报告及相关资料进行研究,男17例,女13例,年龄24~81岁,平均年龄(52.5±4.65)岁。
1.2方法
将本次研究的30例患者的微生物检验报告及相关资料进行研究,在无菌条件下实施药敏试验,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鉴定。使用K-B是指扩散法对微生物的药敏性实施检测。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微生物检验工作质量有影响的因素
表1所示,在影響因素中,占比最高的是检验人员自身素质,占比为14例(46.67%);占比第二为患者自身生理因素,占比为11例(36.67%);占比第三位检验标本留取时间,占比为4例(13.33%)。
2.2影响因素的回归性分析
表2所示,在回归性分析中,微生物质量因素包含患者自身生理因素,检验人员自身素质、检验标本留取时间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病原菌耐药性结果
表3、4所示,在30例患者中查看到病原菌有168株,在这之中有革兰阳性菌102株、革兰阴性菌45株、真菌21株。在革兰阳性菌耐药性判断结果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41株(40.20%):在耐药性结果判断中,青霉素耐药率最高38株(92.68%);红霉素耐药率第二,占30株(73.17%),左氧氟沙星耐药率第三,占29株(70.73%)。在革兰阴性菌耐药性判断结果中,大肠杆菌:头孢噻肟耐药率最高13株(56.52%)、阿莫西林占比第二为11株(47.83%)、头孢吡肟占比第三9株(39.13%)。肺炎克雷伯菌:头孢噻肟、阿莫西林耐药率并列最高8株(38.10%),头孢吡肟占比第三7株(33.33%)。
3讨论
影响微生物质量检验因素及对策:实际试验中,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首先,微生物检验方面需要较高的专业知识,检查员需要具备相关知识[4]。如果检验人员的相关知识、经验或判断不充分,检验结果将不可避免地被影响。其次,标本因素:护理人员取样后在规定时间内送入检验科,在送标本的途中易受感染;抽取标本后,处理过重或过轻时,测试结果影响标本的最终结果。如果患者在采集样本前使用过抗生素,这可能会影响结果准确性。再则,操作因素:验证人员必须准确确定测试结果,以确保后续测试程序顺利进行,如果相关过程未按规定进行,则可能直接影响测试结果准确性。
应考虑到上述因素,即为确保微生物检验准确执行,需要改进对检查人员进行正确和适当操作微生物检验以及提高其知识和专业水平培训[5]。在采样阶段,有必要根据采样程序对常用微生物采样方法进行精确描述,以避免应检验人员及操作等客观原因影响标本质量。标本检测环境有效监控相关规定,在此期间,检验操作人员提高对规范操作意识,减少或消除违规行为发生概率,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6]。
微生物检验在传染病治疗中作用:病原菌在病原菌分析:随着抗菌药物研究发展,感染性疾病的病死率逐渐降低,但在世界范围内也存在病原菌耐药性问题。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有高度耐药性。因此,临床医生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患者时,应积极采集标本,对病原体进行检测,以确定患者疾病,从而为治疗建立可靠依据,提高治疗疗效和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影响因素中,占比最高的是检验人员自身素质,占比为14例(46.67%);占比第二为患者自身生理因素,占比为11例(36.67%);占比第三位检验标本留取时间,占比为4例(13.33%)。在回归性分析中,微生物质量因素包含患者自身生理因素,检验人员自身素质、检验标本留取时间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0例患者中查看到病原菌有168株,在这之中有革兰阳性菌102株、革兰阴性菌45株、真菌21株。在革兰阳性菌耐药性判断结果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41株(40.20%):在耐药性结果判断中,青霉素耐药率最高38株(92.68%);红霉素耐药率第二,占30株(73.17%),左氧氟沙星耐藥率第三,占29株(70.73%)。在革兰阴性菌耐药性判断结果中,大肠杆菌:头孢噻肟耐药率最高13株(56.52%)、阿莫西林占比第二为11株(47.83%)、头孢吡肟占比第三9株(39.13%)。肺炎克雷伯菌:头孢噻肟、阿莫西林耐药率并列最高8株(38.10%),头孢吡肟占比第三7株(33.33%)。结果表示:检验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于检验质量至关重要,因为检验人员本身问题可能会导致检验过程中错误。为避免出现问题,必须加强对检验人员专业培训,详细讲解微生物检测、基本步骤和医院相关规定的重要性,确保工作人员能够正确执行检验过程[7]。在微生物检验之前向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医务人员在取标本前解释微生物检验意图、方法和意义等,以确保患者遵守医嘱配合检查。这能够将患者自身生理因素影响降到最低。护理人员在取好标本后尽快进行送往检查。工作人员方面:从日常工作开始时,首先监测试验环境,加强设备评估,适当使用仪器,必须在试验前进行评估,如果性能不理想,则不能用于微生物检验检查。此外,微生物标本耐药性大幅度降低抗生素临床治疗有效性[8,9]。
本研究结果显示,从病人身上分离出个别病原体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等。治疗分析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等药物耐药性较高,而阿莫西林、环丙沙星、头孢噻污等药品的耐药性较低,说明:临床上应选择阿莫西林、环丙沙星、头孢噻污等主要药品。肺炎克雷伯菌对红霉素、阿米卡星、青霉素等耐药性相对较低。说明这些药物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不同药剂或药剂耐药性也可能存在重大差异。为加速患者症状改善,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病历进行准确评估是提高治疗效果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沙敏.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与病原菌耐药性研究[J].系统医学,2020,5(18):7-9.
[2]王义贺.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与病原菌耐药性研究[J].系统医学,2019,4(4):43-45.
[3]赵静.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与病原菌耐药性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7):39-40.
[4]国显红.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与病原菌耐药性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23):196-197.
[5]李萍.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与病原菌耐药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1):153-154.
[6]赵世祥.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与病原菌耐药性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20):135-136.
[7]洛丹婷.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及病原菌耐药性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4):237-238.
[8]任继欣,吴连杰,周善荣.2018年某基层中医院临床分离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16(20):3036-3040.
[9]任继欣,吴连杰,冯燕.某二甲中医院2018年重症监护室临床分离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16(15):2220-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