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呵 凌珠娟
摘要:目的:分析在脑血栓患者中实施强化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普陀区中心医院2019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脑血栓患者60例,采用随机骰子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强化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生活质量、神经功能、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 ;观察组护理后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 ,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强化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脑血栓患者的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神经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血栓;强化康复护理;护理效果;生活质量;神经功能
脑血栓是指局部脑组织出现供血障碍或血液循环受阻,主要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其次与血液成分改变、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血管管壁病变等有关,诱因包括肥胖、嗜酒、高血脂、高血压、不良生活习惯及遗传等[1]。患者一旦发病即出现肢体麻木、言语不清、视物模糊及眩晕等症状,若不及时给予治疗可导致昏迷、休克及死亡等严重后果。目前治疗原则主要为改善脑缺血区域的血流循环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常见的治疗方式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但康复期予以优质的护理措施,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2]。本研究主要探讨在脑血栓患者中应用强化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普陀区中心医院2019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脑血栓患者60例,采用随机骰子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48.31±10.35) 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3.28±1.37) 年。观察组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41~76岁,平均年龄(48.82±10.28) 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3.28±1.49) 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 > 0.05) ,可对比。
纳入标准:(1) 符合脑血栓相关诊断标准;(2) 患者同意本次研究,家属签署相关告知书或协议。排除标准:(1) 合并肝、肾功能障碍者;(2) 精神异常或行为过激者;(3) 对相关治疗禁忌或不耐受者;(4) 伴有恶性肿瘤或血液系统疾病者;(5) 不愿配合或依从性较差者;(6) 中途退出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用药指导及生活护理等。
观察组采用强化康复护理。(1)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拉近护患关系,缓解患者恐惧、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多给予患者鼓励和安慰,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病魔的信心。(2) 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指导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包括翻身、站立、肢体伸展及弯曲、抬高等。可先进行上肢的功能锻炼,包括抬高手臂、握拳、拿捏物品等;卧床者,定期进行翻身和肢体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刺激肌肉神经,恢复肌肉张力。(3) 指导患者进行鼓腮、伸舌等动作,训练从词语到短句和段落的阅读,多与患者沟通交流,锻炼语言功能。(4) 鼓励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的锻炼,包括梳洗、刷牙、穿衣及叠被子等,训练其生活自理能力,促进患者康复。若患者病情恢复良好,可适当进行高强度的运动,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1.3 观察指标
(1) 比较两组护理效果。显效:相关症状消失且神经、肢体、语言功能等均恢复正常;有效:相关症状、神经功能、肢体、语言功能等均有改善;无效:相关症状无明显变化,患者神经、肢体、语言功能等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
(2) 比较两组神经功能、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采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 进行评分,总分42分,分值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采用肢体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 进行评分,总分100分,轻度运动障碍(Ⅳ级) 为96~99分,中度运动障碍(Ⅲ级) 为85~95分,明显运动障碍(Ⅱ级) 为50~84分,严重运动障碍(Ⅰ级) 为 < 50分,分值越高表示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越好。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Barthel) 进行评分,总分100分,0~20分为极严重功能障碍,21~40分为严重功能障碍,41~60分为中度功能障碍, > 60分为生活基本自理。
(3) 比较两组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 进行评分,总分为100分,从躯体功能、情感职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维度进行评分,分值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0.0软件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 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 表示,行t检验,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效果比較
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 。见表1。
2.2 两组神经功能、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NIHSS、Fugl-Meyer及Barthel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 > 0.05) ;护理后,观察组Fugl-Meyer和Barthe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 ,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 。见表2。
2.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 > 0.05) ;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 。见表3。
3 讨论
脑血栓的发病率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具有病情发展快、发展迅速的特点,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因此一旦发病需立即进行就医诊治[3]。脑血栓的治疗是快速恢复缺血区的供血障碍,并尽量减少脑梗塞的发生,急性期的治疗主要是以吸氧、通气支持、抗凝治疗以及抗血小板治疗为主,再采取药物治疗进行控制。而强化康复护理是一种康复护理措施的加强表现,可通过干预护理措施以提升患者的治疗疗效,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此护理措施会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医患关系的建立,还会及时引导和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也会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以使其掌握正确的认知观[4~5]。脑血栓患者大多会出现肢体功能的障碍,严重者还会出现偏瘫或口角歪斜等,而强化康复护理能根据患者的状况进行语言、运动、肢体关节等功能的锻炼,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日常生活能力,以提高康复的治愈率,使患者得到理想、安全的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 ;可见,患者通过强化康复护理的干预后,其相关临床症状以及肢体功能、语言功能等均得到很大的改善和提升,其不仅对脑血栓的病情控制有很大的帮助,还能有效缩小梗塞的程度,促进患者早期康复[6]。观察组护理后Fugl-Meyer、Barthel、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 ,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 。强化康复护理会根据患者的状况进行各项康复训练,包括言语训练、肢体及关节训练以及生活能力的提升,锻炼方式是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且在训练期间会密切关注患者的状况,并根据患者的锻炼情况进行强化护理方式的调整,以帮助患者达到理想的康复疗效,对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很大的作用和意义。
综上所述,强化康复护理用于脑血栓患者中效果显著,可促进肢体功能和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孟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于急性脑血栓患者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20):216-218.
[2]曾紫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血栓患者介入术后预后的影响[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4):236-237.
[3]翟莹.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脑血栓患者中的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4):208-209,212.
[4]李岑.早期康复护理在脑血栓后遗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8):182-183.
[5]陈英秀.无缝隙护理在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1,11(15):72-73,76.
[6]冯燕琼,刘乐乐,高玉韶,等.早期康复护理在脑血栓后遗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20):199-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