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群建设路径探索
——基于“双高计划”背景

2021-07-05 09:34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双高计划养老智慧

苏 红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智慧康养学院,重庆 401331)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而我国的职业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仍不能完全适应经济高速发展,亟需加快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和高水平专业群,以培养契合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1]。2019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和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也称“双高计划”),明确提出集中力量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等职业学院和150个左右骨干专业(群),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支撑国家产业发展,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2-3]。2019年,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群被评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A档单位。学院依托“双高计划”政策支撑,在专业群建设层面对人才培养模式、新型课程体系、智慧教学资源库的创建及教材教法改革、实践教学基地打造等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经验。

一、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群建设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指出“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4],这标志着养老服务发展进入快车道,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知识结构、技术技能亟需更新。高职院校应承担起优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职责,树立新时代养老服务业发展新理念,利用大数据云端整合、人工智能终端融合等技术手段大力发展智慧健康养老服务。

2020年国家统计局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年末全国大陆14亿总人口中,65周岁及以上年龄人口1.76亿,占总人口的12.60%;60周岁及以上年龄人口2.54亿,占总人口的18.10%[5]。调研数据显示,我国目前80岁以上老年人2900万,失能、半失能老年人4400万,空巢老人和独居老人数量1.18亿,这类人群对养老服务存在刚需[6]。这表明我国养老服务产业急需大量人才,而该产业是一个综合专业技能需求多元化的蓝海产业,这些人才应该具有老年机构管理、健康教育、康复护理、生活照料等技能,还要拥有针对性地对失能、失智、残疾、临终老年人进行照护的技能。

当前,社会对于养老服务产业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社会地位不高、收入较低,导致该产业中存在大量文化水平低、年龄大、专业程度低的从业人员,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进入该产业工作的意愿不强,或进入不久便离开[7]。此外,我国每年培养的高层次养老服务人才数量也不高,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有159家高等院校开办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每年输出的毕业生数量不足4000人,远远不能满足养老服务产业的人才需求[8]。

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群建设实践探索

(一)制定建设目标,确立建设理念

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群总结教学经验,分析当前老年产业发展的背景与趋势,结合国家“双高计划”的定位,提出如下建设目标与理念:

1.建设目标

(1)造就养老服务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依托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标准的创新推进“三教”改革,培养“养护医技能一体”的养老服务人才,满足健康中国人才所需。

(2)引领我国养老服务业职业教育发展

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出台养老服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标准等,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养老服务职业教育发展模式,走在我国养老服务业职业教育的前列。

(3)办学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通过国际合作、联合培养与为亚非拉美等发展中国家提供“养护医”高端养老人才培养经验,逐步建立养老服务业国际新标准,提高我国在全球养老服务领域的影响力。

2.建设理念

(1)对接产业集群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群在对老年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接养老服务产业高端——“养护医”的需求,实现专业群与岗位群精准匹配。专业群由老年服务与管理、社会工作、民政管理、护理、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构成,其中,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对接老年照护、膳食指导、老年介护等岗位,社会工作专业对接社会工作岗,民政管理专业对接机构管理岗位,护理专业对接临床护理、健康管理、康体指导等岗位,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对接康复治疗、保健按摩、技术服务等岗位,最终实现人才培养标准与岗位胜任标准的有机统一。具体见图1。

图1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群对接养老服务产业群

(2)向高水平发展

专业群建设定位高。专业群建设要服务于国家和区域的养老服务产业,经过“双高计划”建设,能在养老服务行业人才培养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培养高质量人才,可提供相应的经验给国内同行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专业群产教融合程度高。专业与产业协同发展,产业对专业有支撑,专业对产业有人才和技术反哺[9]。专业群选择养老企业开办产业学院,建立基于校企共同体的目标链、标准链,形成一体化链接,及校企双方责任共担、人才共育、利益共享的校企命运共同体。

专业群“双师型”师资水平高。通过疏理“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确定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群“双师型”专业教师的“操作性认定标准”,坚持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中心和全过程培养的原则造就具有专业领域知识、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知识,熟悉养老服务产业人才需求趋势,具有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教学改革与评价能力、专业与课程建设能力、专业实训能力、企业实践能力、技术创新与服务能力、项目开发能力的师资团队。

专业群科技创新平台高。围绕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专业群以促进科技创新、服务创新、机制创新“三轮驱动”为路径,以养老服务产业相关领域为重点方向,构建技术技能创新体系,集聚社会协同创新要素,提升专业群教师技术研发、技能应用、科研创新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3)以成果为导向

强调专业教学设计和实施以学生接受教育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学,并对照毕业生核心能力和要求,评价专业教育的有效性[10]。专业群建设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长远发展所获得的预期能力为导向进行反向设计,分析养老服务产业各岗位所需的核心能力与要求,兼顾学生发展与产业发展一致的原则,明确毕业生标准,突出学生的知识目标、职业道德、能力要求、素质要求,据此设计课程体系与教学过程,组建师资团队,助推培养过程从“以就业为目标”转为“以学生长远发展为目标”。

(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群建设路径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把准发展脉搏

专业群根植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思想,把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育人过程,着力培养学生“敬业、专注、精益、创新、奉献”的职业道德和老年日常照护、老年社会融入、养老产业管理、老年康复护理、老年健康促进、智慧医养产品研发六大核心技能,实现育人“德技双核”。采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融合、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融合、专业教师与行业专家融合、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融合、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融合、职业教育与社会服务融合的“六融合”机制;并以“互联网”为技术支撑,实现校行资源智能化灵活共享和校行深度合作,提高校行合作效率,实现教学“校行双驱”。

以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为核心,专业群组建养老服务人才培养联盟,构建人才培养平台;以专业群内博士团队为推手,提升养老服务理论研究能力,搭建养老服务技术创新平台;以高职称、高学历教师领衔,成立教师教学创新与服务团队,夯实养老服务人才培养质量基础,搭建养老服务产业社会服务平台;打造双创导师队伍、师生融合的创新创业团队,搭建就业创业平台。“四平台”发力推动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专业群人才培养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为专业认知能力培养阶段,主要在第一学年上期,学生校内学习基础知识为主;第二为专业核心能力培养阶段,主要在第一学年下期与第二学年上期,学生校内外结合学习专业知识为主;第三阶段为专业技能提升阶段,主要在第二学年下期与第三学年上期,学生校内外结合学习专业技能提升课程;第四为职业综合能力培养阶段,主要在第三学年,校外实训基地内学生综合运用理论与实践知识为主。“四阶段”着力提升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具体见图2。

图2 “德技双核、校行双驱,四平台、四阶段”人才培养模式

2.构建新型课程体系,激发学生学习潜力

对照养老服务产业“养护医”新业态发展,分析养老服务产业内典型工作任务——老年教育、机构管理、生活照料、康乐服务、康复护理、智慧养老,构建由专业群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技能提升课、专业综合能力培养课等组成的“职业岗位技能与职业素养并重”课程体系,实现养老服务产业高端技能人才的培养。专业群基础课程包括老年康复护理、老年社会工作实务、老年医学基础、养老产业管理和智慧养老信息技术5门资源共享课程,提升学生对养老服务产业的全面认知;专业核心课程由各专业主干课程构成,提升学生养老服务产业岗位链核心能力;专业群技能提升课程则借鉴国际通用养老服务分类,开发与专业核心课程相融合的自理照护技能、失智照护技能、失能照护技能、残疾照护技能、安宁照护技能和现代养老产品实用技能6个模块化课程包,提升学生应对老年社会个性化需求服务的能力,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专业群学生根据专业特点及兴趣选择1-6个课程包学习;专业综合能力培养课主要由学生在实训基地的实习课构成,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就业竞争力。将“1+X”证书内容融入课程体系,实施“学历教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养”的复合型教育,鼓励专业群学生在接受学历教育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结合专业教学目标和个人职业发展愿景,获取老年照护、失智老年人照护等多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提升学生就业创业综合能力。除职业岗位技能课外,还融入了公共基础课和职业素养教育及活动类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具体见图3。

图3 “职业岗位技能与职业素养并重”课程体系

3.创建智慧教学资源库,夯实教学基础

专业群与德国IB集团 、泰康健康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开办养老产业学院,深化校企合作,定制开发 “产教融合型共享式”智慧教学资源库,共同开发和改进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学标准;并打造“双推进”智慧化教学资源建设:一是推进全课程智慧化,培养教师信息化课程建设能力,建设各等级在线开放课程,按照自理照护、失智照护、失能照护、残疾照护、安宁照护、现代养老产品研发6个专业模块打造6个虚拟现实工作场景,实现“智能+教育”模式在专业群教学资源开发过程中的深度应用;二是推进全流程智慧化,顺应“互联网+养老”行动,融合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以创新教学资源为核心,围绕智慧环境、智慧管理、智慧评估等方面,实现教学资源智慧化管控,教学环境智能化调控,教学模式多样化支持,教学资源大数据多维度采集、分析。教学资源库可满足教师或培训师的教学使用需求,也可满足学生、企业人员、社会人员随时随地学习需求。

4.实施教材教法改革,提升教学水平

以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为导向,围绕自理照护、失能照护、失智照护、残疾照护、安宁照护、现代养老产品研发6个专业模块,开发线下基于工作任务的新型活页式教材,开发线上模块化教学的云课程资源包,形成职业化、模块化系列教材。结合教材开发、教学资源建设、云课堂建设等,开展“模块化螺旋式教学”改革。根据不同类型老年人的照护需求,将教学内容分成若干模块,与国际国内行业专家、兼职教师共同完成教学过程,按照行业调研—任务分解—工作步骤—项目实施—自我评估—行业评估—项目评估的方式螺旋完成教学改革。具体见图4。

图4 教材与教法改革示意图

5.组建“四化”教师团队,形成专业群发展核心

支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国际性大型行业展会和教师海外工作站研修,并聘请德国养老服务产业有影响力的专业师资到校交流合作,拓宽教师团队的国际化视野。同时,专业群设立行业教师工作站,实施骨干教师进入企业和教师工作站实践锻炼,与行业技术骨干协力改进传统养老服务技术,为专业群与企业行业的融合发展提供技术服务;实践校行互聘、共用制度,推动企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教师双向流动;利用线上线下学习沙龙,加强团队成员对专业群相关领域专业技能的提升和交叉运用的衔接与合作,创新教学方式,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开展教学与研究,参加各级各类信息化教学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优化校内专任教师及兼课教师师资结构,提升高级职称、硕博学历教师比例,提高具备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和3年以上行业工作经验教师比例,实现老中青结合梯队式发展,最终形成国际化、模块化、信息化、结构化教师团队。

6.打造实践教学基地,夯实专业群发展基础

(1)打造智慧民生产教融合应用体系

整合政府、学校、行业、企业资源,建设以智慧康养、智慧治理为主要特征的“智慧民生产教融合基地”,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出资,从实训环境营造、实训设备定制、实训系统开发、实训管理融合、实训空间布局5个方面,打造集教学、实践、科研、创新创业于一体的智慧康养实训中心和社会治理智慧融合实训中心,对内开展实训实践活动,对外拓展社会实践渠道,加强社会培训。

(2)开发智慧民生产教融合技术体系

一是定制开发基于养老服务的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实现真实与情景模拟结合的养老服务工作场景;二是实现实训软件系统与教学资源库系统的有效对接,建立教学辅助系统、社会实践系统、研究支撑系统、产教融合大数据管理系统、产教融合成果管理系统、AI综合仿真实训平台等系统。

(3)建立智慧民生产教融合评估体系

分析运营过程,总结运营成果,建立基础平台建设内容评估、运营管理评估、实践教学成效评估、学生能力成效评估、技术应用成效评估、行业影响力评估等智慧民生产教融合评估体系。

7.建设技术技能平台,提升创新能力

建立智慧康养研究院,注重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在智慧养老服务行业关键领域的应用研究及相关产品的开发,促进养老服务企业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与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重庆市养老服务协会、重庆市第一社会福利院、青杠老年护养中心等深度合作,开展科技攻关、智库咨询、英才培养和创新创业,拓展信息技术在养老领域中的应用,建立现代智慧养老服务标准,开展智慧养老服务应用试点示范,引导养老服务产业结构升级及技术创新,助力西部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同时,将现代保健、中医养生、运动康复技术融入养老服务产业,提高专业群集聚力和配套供给服务能力。

8.加强社会服务功能,助推专业建设外延

借助政府、行业的力量,成立健康养老职教联盟,为养老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提供政策咨询、专业督导、项目评估等应用技术服务,提高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与养老产业相关单位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或服务品质。成立西部健康养老培训基地,吸纳社会考生到校学习,面向中职学生开展“3+2”贯通人才培养,提升其学历层次;面向农村和偏远地区经济发展急需紧缺人才,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训,重点围绕乡村干部、乡村农业建设骨干、农民工返乡创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等开展职业教育培训;与政府有关部门或企业合作,开展养老护理员、社会工作师、健康管理师等高技能人才培训。建立社区学院,协力社区建设老年大学,共同完成老年大学课程开发,探索建立老年人学分累计制度和终身学习激励制度,进一步满足市民终身学习需求。组建等级证书培训团队,对接“1+X”证书,开发制订老年照护、老年教育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教学标准,并完成相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提高社会人员养老服务职业技能。

9.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助力专业群国际化发展

专业群与德国IB集团、柏林易北大学合作成立中德养老研究院,学习研究并实现国际老年护理标准本土化,形成以传统中医养生为基点的中国特色老年护理国际标准,并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出,为其老年护理从业人员提供自理照护、失能照护、失智照护、残疾照护及安宁照护等方面的国际标准、师资和培训,推动国际养老服务业规范发展,提升我国职业教育在国际养老领域的影响力。借助中德职业教育合作试点院校、重庆高职教育国际合作联盟、“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发展人文交流研究院,通过短期交流、微留学、学分互认、学历晋升等多种形式开展学生培养,拓宽学生境外学习渠道;此外,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群招收学历和非学历国际学生,传播中国特色养老服务技术技能。

猜你喜欢
双高计划养老智慧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养生不是养老
基于双高计划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