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科学问题解决的影响
——以父母参与为中介

2021-07-05 15:09廖雨曈吴荔红林洵怡田晶晶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教养科学儿童

廖雨曈,吴荔红,林洵怡,田晶晶

(1.南昌工学院教育学院,江西南昌 330108;2.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福建福州 350117;3.三明医科职业技术学院人文教育学院,福建三明 365000)

一、问题提出

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技术革命阶段,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科学技术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加强科学教育以培养人们良好的科学素养既是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也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有效推动力。美国政府最早提出STEAM教育理念,以加强美国儿童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及数学教育,鼓励儿童在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及数学领域的发展,提高全球竞争力。探究技能是儿童早期科学学习的关键要素,2012年加州教育门将儿童的科学探究过程定义为“儿童进行观察、提出问题、计划调查、收集和解释信息、提出假设、交流观点”的过程。幼儿的科学问题解决是幼儿科学探究的一种形式,Fusaro 等人认为幼儿科学问题解决主要是指学龄前儿童利用他们新兴的科学探究技能,通过问题寻求信息,探索并解决他们周围物理世界中的问题[1]。

影响幼儿科学问题解决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首先幼儿的生理发展水平、认知经验影响着幼儿科学问题解决的水平,其次儿童所处的环境、家庭背景、父母因素等同样影响着幼儿科学问题解决。Aydogan 认为就解决问题的技能而言,向儿童提供解决问题的经验并支持他们解决问题十分重要[2]。Tan、Temiz 的观点认为对问题的思考和问题解决技能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与探索科学过程相关技能的获得[3]。Bingham 等人认为,儿童的年龄、准备程度、家庭、环境等因素与幼儿的问题解决直接相关[2]。根据布朗芬布伦纳所提出的生态系统理论,我们可以得知:家庭是影响幼儿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微观系统,对其学习与发展均有重要的影响。

近年来,关于家庭因素对于儿童学习动机、学业成就等方面影响的研究增长迅速,大量的关于此方面的研究证实了家长教养方式及父母参与影响着儿童的学习成绩、学业成就等方面。Darling 和Steinberg 将父母教养方式定义为父母抚养子女的情感氛围[4]。教养方式的特征在于父母的反馈和要求的不同水平,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维度即专制型、权威型、溺爱型。权威型家长教养方式的特点是高要求和高反馈能力,溺爱型家长教养方式的特征是低要求和高反馈能力,专制型教养方式的特点是高要求和低反馈能力[5]。Ren 等人发现,权威型家长教养方式使得幼儿有更少的内在化和外在化问题,而专制型家长教养方式则导致了幼儿更多的问题行为[6]。相关国内外研究表明,权威型家长教养方式可以正向预测学龄前儿童的识字能力和算术能力[7];幼儿园入学准备与适应能力[8];语言和认知发展[9]。通过对已有研究的梳理可以发现,对于家长教养方式与幼儿学习发展的相关研究较为丰富,但缺少对于家长教养方式与幼儿科学问题解决的关系研究,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本研究提出以下研究假设:权威型家长教养方式与幼儿科学问题解决具有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专制型家长教养方式对幼儿科学问题解决具有显著的负向相关关系。

父母参与是指父母对自己孩子教育的理念、发展的期望,以及在家庭和学校中做出的促进孩子取得更好学业成就和心理发展的多种行为的期望,以及在家庭和学校中做出的促进孩子取得更好学业成就和心理发展的多种行为。科尔曼从社会资本理论出发,认为家长在家的卷入行为为子女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家庭资本,而家长与社区、学校及其他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形成支持性社群,从而实现对学生的鼓励与监督,促使学生学习行为的发展。已有的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父母参与影响着幼儿的入学准备、认知发展等方面[9-10]。基于以上研究背景,研究者提出以下研究假设:父母参与与幼儿科学问题解决具有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

在关于家长教养方式、父母参与、幼儿科学问题解决三者关系的研究中,Darling 和Steinberg提出,在调查儿童的社会化结果时,既要考虑父母的养育方式,又要考虑父母的参与行为[4]。家长行为对于儿童学习成绩、学业成就影响的有效性可以部分取决于家长教养方式的特点[11]。家长教养方式在父母参与幼儿认知发展、学业成就之间起到中介作用[4,12-13]。以上这些研究发现表明,幼儿的认知发展、学业成就与家长教养方式和家长参与行为的相互影响有关。然而,大多数关于家长教养方式与父母参与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更多地集中于青少年,而对年幼儿童的关注则较少[11]。对于家长教养方式及父母参与行为如何对儿童的早期发展产生交互作用需要有必要做进一步的研究。除此之外已有的相关研究主要关注于幼儿的入学准备、学业成就等方面,缺少对幼儿科学问题解决方面的针对性研究。基于以上研究背景,研究者提出研究假设:父母参与在家长教养方式及幼儿科学问题解决之间其中介作用;权威型家长教养方式在父母参与的中介作用下能够正向预测幼儿的科学问题解决;专制型家长教养方式在父母参与的中介作用下能够负向预测幼儿的科学问题解决。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幼儿被试主要选自福建省五所幼儿园,分别为省级示范园、市级示范园、普通公立园、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县乡镇幼儿园,参与测评的幼儿共计312 人,对于所有参与测验的幼儿家长发放父母参与问卷及中国家长教养方式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26 份。以下研究结果基于226 名参与测验的幼儿以及所回收的家长教养方式问卷、父母参与问卷。被试幼儿平均年龄为62.1个月(SD=7.14),其中男生118人,女生108人。父母学历多为大专以上(61.1%,57.5%),父母职业以技术工人及一般性公务人员为主(42.9%,38.1%),家庭平均月收入多在7 千元至2 万元之间(56.2%)(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基本信息表

(二)研究工具

1.幼儿科学问题解决测验

幼儿科学问题解决能力测验是Maria Fusaro,Maureen C.Smith 等人于2018 年设计制定,并用于对幼儿科学问题解决能力的研究中,其设计制定过程及主要研究成果刊登于2018 年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 杂志[11]。该测验主要包含一个练习任务以及七个正式任务。在这项测验任务中,主试将向幼儿依次展示七幅黑白图片,图片中描绘了幼儿所熟悉的现实世界中相关的科学问题场景,主试将依据图片内容向幼儿进行简短的问题描述,例如“草莓被冻在了冰块里面,有什么办法可以将草莓从冰块里面拿出来呢?”“这个小朋友想浇花,但是桶里的水装的太满了,太重了他提不动。有什么办法才能用桶里的水浇花呢?”然后询问幼儿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幼儿对问题情境进行回答之后,主试进行追问“还有其他办法吗?”当幼儿表示“不知道”“就这些”或重复已有答案或沉默不再回答的时候提问停止。测验全程由两名主试面对一名幼儿完成,幼儿的反馈将被录音及转录。两名主试首先针对于幼儿的回答进行回顾和讨论,达成有效和无效问题解决策略的共识,并依据其中有效解决方案,对幼儿的回答进行评分,每个任务幼儿回答出一个有效答案记为1分,满分为3分,测试总分为21 分。研究者对于226 名幼儿被试中25%即57名幼儿的测验结果进行了kappa一致性系数检验,所得kappa 值为0.80,两名主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2.中国家长教养方式问卷

1995 年,Robinson 等人在Block 等人编制的父母教养问卷(CRPR)的基础上制定出专门用于评估学龄前幼儿父母的《父母教养方式问卷》(The Parenting Styles and Dimensions Questionnaire,PSDQ),经检验,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其中权威型、专制型、宽容型被证明是三个可靠的维度。2016 年,我国学者谢莎根据中国的本土情况对量表进行了翻译以及调整,形成《中国家长教养方式问卷》(Chinese parenting style questionnaire;CPSQ),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等分析证明,CPSQ 适用于中国社会文化背景,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本研究采用谢莎翻译及调整的《中国家长教养方式问卷》,共有27 个题项,包括权威型教养方式共15 个项目、专制型教养方式共12 个题项,采用李克特5 点计分法,问卷整体克伦巴赫α 系数为0.834,其中权威型教养方式与专制型教养方式克伦巴赫指数分别为0.885,0.840,该量表总体上信度良好。

3.父母参与问卷

本研究所用到的父母参与问卷主要参考早期父母卷入量表(Measures Early Parental Involvement Scale(EPIS),共包含26个项目,涵盖了六个家长卷入维度,父母使用李克特5 点计分量表报告自己的卷入行为,该量表六个维度的克隆巴赫α系数的范围在0.60(学校参与)~0.90(父母讨论)之间。香港学者Eva曾应用该量表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对于家长参与与儿童入学准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13]。研究者在原量表的基础之上,依据本研究的性质需要将问卷项目进行一定删减并重新进行EFA分析,最终抽取有效的因字数为4个,形成的问卷项目为18个,结合各项目所表达的含义命名为家长园所参与、家长生活指导、家长讨论、家长语言认知活动参与。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4.033%,各个项目在相应因素上具有较大的负荷,处于0.662~0.846 之间,各因子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769~0.890之间,问卷总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88(见表2)。

表2 父母参与问卷的因素分析

三、结果

(一)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幼儿科学问题解决与父母参与呈现显著相关的关系,权威型家长教养方式与父母参与具有显著相关的关系,专制型家长教养方式与父母参与及权威型家长教养方式呈现显著负相关的关系(见表3)。

表3 各变量描述性、相关性统计表

(二)中介效应检验

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可进一步进行中介效应检验。依据方杰、张敏强和邱皓政提出的中介效应检验的新程序—偏差校正的百分位Bootstrap 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14]。使用Hayes编制的SPSS 宏PROCESS,分析父母参与在不同类型教养方式和幼儿科学问题解决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控制家庭平均月收入后,专制型家长教养方式与权威型家长教养方式对于幼儿科学问题解决的预测作用不显著(P>0.05);放入中介变量后,权威型家长教养方式对于幼儿科学问题解决的正向预测作用显著(B=0.607,t=5.026,P<0.01),专制型家长教养方式对于幼儿科学问题解决预测作用不显著(P>0.05);在两个中介模型当中父母参与对于幼儿科学问题解决的正向预测作用显著(B=0.790,t=2.368,P<0.05;B=0.981,t=3.093,P<0.01)(见表4、表5)。

表4 权威型家长教养方式为自变量的中介模型检验

表5 专制型家长教养方式为自变量的中介模型检验

由表6 可知,权威型教养方式对幼儿科学问题解决的直接效应不显著(bootstrap95% 置信区间的上、下限包含0)。父母参与在权威型家长教养方式对幼儿科学问题解决中的中介效应显著(bootstrap95%置信区间的上、下限均不包含0),表明权威型家长教养方式不能够直接预测幼儿科学问题解决,但能够通过父母参与的中介作用预测幼儿科学问题解决。该中介效应(0.479)占总效应(1.145)的41.87%。专制型教养方式对于幼儿科学问题解决的直接效应及父母参与的中介效应均不显著(bootstrap95%置信区间的上、下限包含0),该中介模型不成立。

表6 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分解表

四、讨论

(一)家长教养方式与幼儿科学问题解决

本研究发现,权威型家长教养方式对于幼儿科学问题解决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专制型家长教养方式与幼儿科学问题解决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接受权威型家长教养方式的幼儿更加倾向于在科学问题解决中取得好成绩,接受专制型家长教养方式的幼儿则相反。家长良好的教养方式是促进儿童学业成就发展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已有文献中,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家长教养方式与孩子的学业成绩有关[15-17]。其中权威式父母对孩子的积极影响与专制和溺爱型父母所产生的负面结果并存[18]。权威型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业成绩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19-20]。究其原因可以认为,权威性的教养方式是一种更灵活的育儿方式,父母可以在制定相关规则的基础上让儿童拥有更大的自由,权威型父母对孩子的需求和想法反应更加灵敏,并经常在家庭讨论和决定中征求孩子的意见。Bogenschneider,Small 和Tsay 认为,温暖的、更易接受和更有益的教养方式对而儿童而言是更有力的教养方式[21]。

(二)父母参与与幼儿科学问题解决

本研究发现,父母参与与幼儿科学问题解决具有显著的正相关的关系,家长具有更高参与行为的孩子倾向于在科学问题解决中有更好的表现。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父母参与与幼儿学业成就、认知发展相关。Fantuzzo 的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父母参与是学龄前儿童学业成绩的最强预测指标[22]。同样,Lau 等人研究发现,中国父母以家庭为基础的教育卷入行为对于幼儿的入学准备具有最强的预测作用[10]。家长通过参与幼儿的语言认知活动、指导幼儿生活行为等方式培养幼儿好奇心,在潜移默化中开发幼儿的思维、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与此同时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幼儿在面对问题情境时,能够调动自身已有经验有效解决问题,促进了幼儿在科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三)家长教养方式与幼儿科学问题解决——父母参与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发现,父母参与在权威型家长教养方式与幼儿科学问题解决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占比为41.87%。权威型家长通过教育卷入行为影响着幼儿的科学问题解决,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父母的阅读参与行为可以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23-24];权威型父母的教育行为与儿童的认知和早期的识字能力有关[25]。已有的大量研究结果已表明父母教养方式可以在父母卷入行为和儿童学业成就之间起到中介作用[4,12-13]。这表明父母以权威型为主的教养方式(高水平的回应和要求)监督孩子的家庭作业可能会促进孩子的学业成绩提高;相反,父母以专制型教养方式(低水平的回应和高水平的要求)监督孩子家庭作业可能会阻碍孩子的学业成绩提高。在此基础上,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说明以权威型教养方式的家长通过参与到幼儿的教育活动当中,例如参与幼儿的语言认知活动、指导幼儿生活、参与幼儿的园所活动等,对幼儿的科学问题解决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本研究结果进一步佐证了鲍姆林德育儿类型的特征,权威父母提供的温暖和支持符合最适宜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

五、研究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主要考察了家庭因素(家长教养方式、父母参与)对于幼儿科学问题解决的影响机制,丰富幼儿科学问题解决的相关研究,对于培养幼儿科学问题解决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本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1)本研究只关注家庭因素,未来可结合教师、幼儿园课程等其他因素,进一步探讨多重因素对幼儿科学问题解决的影响;(2)本研究仅在福建省进行,一定程度限制了研究结果在更大的人群中推广的程度,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扩大研究范围,考虑不同省份的经济发展差异,使研究结果更具有推广价值;(3)父母参与的影响可能部分是由于幼儿自身的内在因素[26],如智力、个性或气质等。未来的研究可以尝试将儿童的特征纳入模型中,研究幼儿自身的特征如何调节父母参与和教养方式之间的互动影响。

猜你喜欢
教养科学儿童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教养方程式
使人高贵的是根植于内心的教养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科学拔牙
十二位果敢妈妈不同寻常的教养笔记
熊孩子的超市教养课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