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敏,邬丽萍,周 莉,刘桂英
(淮南市东方医院集团总医院 安徽淮南232001)
目前,PCI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首选方法,该术式可有效改善患者动脉血管狭窄,缓解患者病情。然而部分患者认为PCI可根治冠心病,当其出院后再次发生胸痛等不良症状时易产生焦虑情绪,影响生活质量和术后康复。医务人员应加强对行PCI术患者出院后的随访干预,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优化患者预后[1]。SBAR沟通模式是集状况、背景、评估、建议于一体的高效沟通方式,有利于提高医护人员与患者沟通的程序性与科学性,降低护理失误发生率。本研究以微信为工具,探讨其联合SBAR沟通模式在PCI术后患者出院随访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月1日~2020年1月31日收治的120例冠心病行PCI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或其直系亲属对本研究流程充分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③患者确诊冠心病,行PCI术治疗;④患者或其直系亲属会使用微信,可配合填写相关问卷。排除标准:①患者入院时患有其他严重脏器疾病或于PCI术后住院期间合并心力衰竭等严重病症;②患者存在精神问题或无法正常沟通;③患者中途退出研究;④患者临床资料缺失。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52.11±2.90)岁;入院时合并症:糖尿病25例,高血压24例;出院时心功能:Ⅰ级32例,Ⅱ级28例;家庭收入:≥3000元 27例,<3000元33例;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下31例,大学及以上29例。对照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52.10±2.88)岁;入院时合并症:糖尿病24例,高血压26例;出院时心功能:Ⅰ级33例,Ⅱ级27例;家庭月收入:≥3000元26例,<3000元34例;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下30例,大学及以上3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出院指导联合常规随访干预。包括:①患者出院时实施疾病知识健康教育,告知其术后注意事项并发放调查问卷。②为术后患者提供个性化的饮食方案。③嘱患者遵医用药,提高其用药依从性。④定期对患者电话随访,了解患者康复情况,包括用药及身体状况,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指导其复查事宜,每次电话随访时间约10 min。
1.2.2 实验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微信联合SBAR沟通模式。①于患者出院时添加患者或其家属微信好友,告知其微信是患者出院后的重要医患交流工具[2-3]。②组建由5名医生和8名护理人员构成的SBAR沟通小组。③提高医患沟通频率,提醒身体出现异常症状的患者及时复诊[4]。④通过微信行SBAR沟通模式,首先告知患者SBAR沟通模式中状况(S)、背景(B)、评估(A)、建议(R)的含义,以便患者配合;其次,根据统一的SBAR语言与患者进行交流,询问其目前状况,包括手术切口是否疼痛、日常生活是否受影响、冠心病的临床症状是否加剧;调查患者的背景、病史,包括其是否在离院后罹患新病,记录患者当前的用药、饮食及运动状况,聆听患者主诉;根据患者提供的信息评估患者情况,分析患者在术后恢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针对其个人情况更改用药量或运动量,调整其饮食方案;询问患者当前需求,并根据其回答内容及个人情况给出相应建议,同时安抚患者及其家属,增强其恢复信心。
1.3 观察指标 ①采用中国心血管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包括体力、病情、医疗状况、一般生活、社会心理状况、工作人际状况6项,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5]。②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心理发生情况: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定,分数越高表明患者不良心理状况越严重。③疼痛评分:采用疼痛量表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情况,评分范围为0~1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疼痛感越强。④比较两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再发心梗、心力衰竭与室性心律失常。⑤随访满意度:采用医院自拟量表,评分范围为0~5星,其中5星为非常满意,3~4星为满意,≤2星为不满意。
2.1 两组CQQC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CQQC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SAS、SDS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疼痛评分比较 实验组患者出院时疼痛评分(7.50±1.11)分,T1时疼痛评分(5.00±3.21)分,T2时疼痛评分(4.01±2.20)分;对照组出院时疼痛评分(7.51±1.10)分,T1时疼痛评分(6.61±3.25)分,T2时疼痛评分(5.10±1.2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不稳定性心绞痛1例,再发心梗1例,心力衰竭2例,室性心律失常2例,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共发生6例(10.0%);对照组患者不稳定性心绞痛3例,再发心梗5例,心力衰竭3例,室性心律失常4例,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共发生15例(25.0%)。两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75,P=0.031)。
2.5 两组随访满意度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非常满意42例(70.0%),满意16例(26.7%),不满意2例(3.3%);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18例(30.0%),满意32例(53.3%),不满意10例(16.7%)为。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26,P=0.015)。
PCI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式之一,该治疗方式可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动脉血管狭窄情况,但无法起到根治作用,患者术后仍易发生冠状动脉再狭窄,因此术后需采取服药、饮食、运动等措施继续治疗,以缓解病症。临床中部分患者对PCI存在一定误解,导致其出院后用药依从性较差,无法缓解胸闷等病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6-8]。SBAR沟通模式是指医护人员在了解患者现状和背景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诉求提供医疗建议,对患者表述能力的要求较高,而电话交流不能起到良好、实时的工具性作用,为此本研究选择普及率较高的微信软件作为交流工具,旨在提升医患沟通效率及频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分析原因可能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易出现焦虑不安等情绪,而疼痛加重了其抑郁心理,微信沟通方式可提升患者询医便捷性,增强其与医护人员间沟通紧密性,患者在身体不适时可立即与医护人员联系,而医护人员不仅可为患者讲解病情,还可帮助其宣泄心理压力。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疼痛评分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原因可能为SBAR沟通模式可让医护人员在微信构建的“虚拟病房”中为患者诊治并推送疾病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风险辨析能力,患者也可在微信群中反馈自身情况,该沟通模式使医患交流更具科学性、高效性,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Lincoln Ford以MSN为工具组建了PCI术后患者交流小组,并在组内采用SBAR沟通模式与患者交流,最终群组内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9.7%(15/154),而采用常规随访模式的小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5.3%(39/154)[9],与本研究所得数据相符。本研究结果可知,实验组患者CQQC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随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采用微信联合SBAR沟通模式,可使患者恢复状况更理想、心理情绪更佳。
综上所述,微信联合SBAR沟通模式可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减少其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优化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