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当前区域发展战略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的认识

2021-07-04 13:38张晶
科学与财富 2021年7期
关键词:协调发展区域

摘  要:区域经济学是一门从经济学角度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关系协调的科学,作为经济学的分支学科,区域经济学将区位因素作为重要的考察对象引入了经济学研究中,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离不开区域经济学理论的支持。本文结合课程内容,分析了新发展局面下我国的区域发展战略以及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关键词:区域经济学;区域;区域发展战略;城乡不平衡;协调发展

一、概述:

本学期我们开设了区域经济学这一门课程,课堂上老师从浅到深,由易到难为我们介绍了区域经济学的起源、发展、完善和延伸过程。区域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左右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老师引入了一些西方学者比如艾萨德的著作《区域分析方法》来解读区域经济学在西方国家的发展,也佐证了楼继伟,黄奇帆等学者的观点,并结合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经济战略政策调整方向,来阐述区域经济学在国内的发展。

二、区域经济学的几个重要概念:

(一)区域

从社会科学的角度出发,政治学当中对区域的划分依据是地方管理的行政边界,社会学中的区域意味着有同样的文化传统和语言生活习惯的社会群落,地理学中的区域划分标准是处于不同海拔和气候带的地表单元,所有的区域共同构成地球的生态环境;经济学中的区域指的是由人类的经济活动所造成的,具有特定地域特征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二)区域的重要性及主要特征

为什么要划分区域的概念呢?传统经济学聚焦于对市场、个体、政府等对象经济行为的研究,对区位因素的考虑较少,实际上,不同的区位会导致不同的资源禀赋(这种资源禀赋不仅包括自然资源,还有人为因素带来的各种会对经济活动造成影响的优劣比较),不同的资源禀赋会给地区经济带来不同的特点和优势。

区域的主要特征:(1)可度量性:区域的边界时明确的,不论是从地理学,社会学还是经济学方面去考虑,区域都可以在地图上明确地标示出来,各区域之间有序排列,互相接壤。(2)整体性:在每一个区域内,各要素都以一定的秩序和比例有机结合,不是简单的加总,区域整体对外表现出特定的功能,可能是服务功能,也可能是空间上的连接功能,整个地区可能由多个区域构成,如果其中某一个或多个区域发生变化,就会改变整个地区的经济格局,对外表现出高度的整体性和统一性。

(三)区域经济学的研究问题

区域经济学也就是空间经济学,核心研究内容集中在三个问题上“哪里有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第一个问题指的是各类经济活动,因为各地区的要素禀赋不同,每个地区的产业也不尽相同,有些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适合发展冶金业、能源产业,有些地区水土资源优势明显,适合于大面积种植农作物,发展农业畜牧业等第一产业,有些地区常住人口较少,人口流动性强,但是自然风景秀丽,适合发展旅游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第二和第三个问题指的是经济学家对地区经济发展区别的解释,以及对未来发展途径和方向的探索。

三、我国的区域经济学问题

(一)当前新发展局面下的区域发展战略

1. 提出背景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经济腾飞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中国从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成长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当前我国所处的国际形势和经济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全面的变化,2020年是全球经济动荡的一年,全球治理矛盾突出,逆全球化趋势抬头,经济全球化面临的巨大不确定性,对我国经济提升内需,从维持对外贸易顺差到内部市场和消费为主导的快速转型提出了要求。

“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反映出了党和政府对当前我国所面临的经济形势的准确判断:疫情造成了全球经济供应链断裂,各个国家疫情爆发的波峰波谷时间先后错位,这导致了全球贸易进程受阻,比如我国的冷链产品进口行业,数次从国外的冷链加工进口产品中检测出了病毒样本,考虑到贸易订单和其他因素的影响,虽然没有完全禁止冷链产品进口,但是贸易量明显下滑。疫情也导致了一些跨国公司蒙受巨大损失,特别是一些对外输出技术的科技企业,美国已在2020年下半年要求跨国企业尽快将海外业务分批次撤回国内,此举一方面在于创造国内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美国政府转移产业重心,希望构建国内完整产业链的目的。

2. 实现路径

(1)聚焦区域不平衡问题,着力解决地区发展矛盾。从中央提出的“构建国内大循环”战略来看,大循环的主体不仅包括沿海地区发达城市,黑河——腾冲线以西的广大欠发达地区也是国内循环的重要环节,国内大循环的构建不同于西部大开发战略,不仅仅是东部地区对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和经济扶持,从疫情爆发以后的各地的经济情况来看,中西部地区应对危机冲击的能力要明显高于东部地区。

(2)要深化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我国的区域总体发展规划是“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大循环的构建需要各区域加强流通,这种流通不仅局限于要素流动方面,还应该包括教育资源再分配,人才引进和各级政府治理能力、治理体系完善等。

(3)充分发挥区域增长极作用,由点至面带动全国发展。目前我国最重要的四大经济中心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这些地区人口稠密且产业发达,是我国经济增长重要环节,不仅要承担培育国内科技创新发展项目和带动国内需求的任务,还要为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提供借鉴经验和多方面支持,通过区域联动,促生中西部地区新的都市圈(如兰西城市圈建设),谋求共同发展。

(二)城乡地区发展

1. 不平衡问題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秦汉至隋唐年间,关中地区是全国的经济、文化、政治发展中心,而东南部沿海地区则是“蛮夷之地”,隋唐以后,由于南方地区物质丰裕且气候温和,以农耕文明为主的中原国家开始向南移动,北方的农牧业和手工业开始没落,南方地区的经济中心地位一直贯穿了此后的整个封建时代。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先后提出了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地区崛起等发展战略,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始终在协调平衡的动态进程中。城乡地区发展不平衡是区域不平衡发展的一类重要问题,我国目前的人均GDP已经达到了2000美元左右,但是城乡收入差距依旧在持续扩大中。

2. 如何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1)城乡发展工作要统筹推进.

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推进,要坚持“求同存异”的思想,求同指的是要促进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在公共服务、教育医疗、产业发展方面能够有机融合、共同发展,存异指的是要客观认识乡村和城市地区在资源属性和产业特色方面的差异,乡村地区的主要功能就是为城市提供优质农产品和生产资料,不能将城乡发展问题一刀切,用发展城市的方法去改造农村。

(2)促进产业融合,进行总体规划

城市地区商业功能发达,但是衣食等基本保障需要來自于农村。广大农村地区为城市人口提供最基本的粮食保障和新鲜的农副产品,很多地区存在供求不匹配的问题,乡村居民农产品售卖不出去,但城市居民需求缺口很大。应当利用好互联网、跨地区物流等手段,在农村地区专门设立物流中心和电商运营中心,基本做到省内供需匹配,跨地区信息共享;从农产品的种植、质量监控、采摘、包装、运输、售卖等环节入手,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条,增强乡村地区经济活力和自我造血能力,实现城乡地区产业深度融合。

区域经济学的思想和理论方法在当前经济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中国目前的区域发展问题和战略方向进行研究思考将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入的理解经济现象的背后动因,理论学习应当来自于现实生活,又回归于解决实际问题,虽然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和认识还不够深入,但我们已经收获了全新的研究视角和思路。

参考文献

[1]李建国,李智慧.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城乡一体化的中国探索[J].当代经济研究,2017(04):78-85.

[2]杨荫凯,刘利,杨俊涛.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基本现状与缓解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2010(13):36-37.bao

[3]杨锦英,郑欢,方行明.中国东西部发展差异的理论分析与经验验证[J].经济学动态,2012(08):63-69.

[4]秦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研究[J].现代商业,2020(12):55-56.

[5]张可云,肖金成,高国力,杨继瑞,张占仓,戴翔.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区域经济发展[J].区域经济评论,2021(01):14-29.

作者简介:张晶,女,汉族  山东菏泽,96.12.23 ,本科,银行职员,枣庄学院 。

猜你喜欢
协调发展区域
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域“禁废”
分割区域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