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芳
(甘肃第二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甘肃 兰州 730050)
在实际工程建设中,施工企业应确保质量与成本管理一体化,严格管理每一个施工环节,不断积累管理经验,优化管理措施,提高质量与成本管理的灵活性。建设项目属于大型施工项目,具有施工周期跨度大、施工技术要求高、各施工阶段综合管理难度大等特点。现场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范施工,落实各项管理制度。整合和总结影响建筑施工各方面的因素,根据建筑优化工艺特性,对融合管理方案进行改进和优化,进而提高融合管理方案与施工需求的匹配度。同时,加强对施工现场材料和设备的管理,做好储存和养护工作,提升设备使用年限,节约资源,降低施工造价。建筑质量与成本融合管理体系的建立为建筑工程注入新的活力,促进了建筑施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建筑成本控制是保证建筑质量管理有效落实的基础条件,只有提高成本的利用率,才能够对建筑质量实行更加高效的管理。建筑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及分类见表1。
表1 建筑成本控制分类及主要内容
我国已步入信息化时代,建筑质量与成本融合管理要与数字化信息技术相结合,提升建筑成本控制效果,需要必要的数据信息予以支撑,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及时收集和汇总相关数据,结合建筑工程成本管理的实际需求,优化信息化成本管理方案。同时,管理人员要重视信息来源,确保信息收集的准确性,做好数据筛选工作,减少无关信息干扰,提升数据利用价值。以收集的数据为依据,根据统计结果调整建筑成本预算方案,为固态成本和动态成本控制创造良好条件。数据化成本控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2.1.1 数据来源
一般而言,绘制施工图纸时都要事先进行勘察、测量,测量对象包括施工现场及周边建筑物。基于测量结果,综合考虑施工地点、时间、材料等因素,为成本预算提供参照。同时,结合工程量的大小,分析建筑市场发展趋势,根据相关数据的动态变化趋势来估算预算,以确保建设项目预算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1.2 建立信息化统一管理平台
充分整合信息化技术和理论,为后续固态成本管理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参考信息。通过线上管理平台,管理人员可以实时监控施工成本变动情况,确保成本支出不超过临界值,良好控制施工预算。在进行建筑材料采购、施工机械采购和租赁的过程中成本变化多,很容易出现核对不准确或资金浪费现象,是整个成本控制流程中的难点。构建综合信息化管理平台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通过网络进行交易,实时储存每一笔交易流水记录到数据库中,并将交易账单以网络拓扑的形式传递给每个管理者,避免交易数据被恶意篡改,实现建筑成本控制透明化。
在数据化成本控制的基础上,建筑成本管理系统可以进一步分为两个部分:建筑前期固定预算和随着进度变化的动态投资,即固态成本控制和动态成本控制。固态成本控制系统不会随外部条件改变,从建筑项目启动到收工的整个过程,固态成本金额都是固定不变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固态成本资金被滥用。固态成本在内容上主要包括日常行政管理费用和建设单位日常所需支出。固态成本虽不受工程量变化的影响,但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若能进一步缩短施工工期则相对固态成本也会减少。总而言之,固态成本只能减少,不能增加。此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人力和物力资源,降低固态成本的压力。施工现场管理,应遵循利益最大化原则。建筑施工获得的净收益是施工团队的最大动力,同时也是施工单位的根本目的,因此,坚持利益最大化原则可以激发施工人员的工作热情,进而保证施工进度。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施工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忽略施工质量,施工质量是施工利益的根本保障。在建筑施工现场要实行实时动态管理,保证施工现场环境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施工利益最大化创造良好条件。
相对于固态成本,动态成本主要包括后期投资、建筑施工中材料的采购费、增加工人和技术人员的雇用费以及有关建筑设备和材料供应费等。对施工企业而言,应以施工质量为前提,使净收益最大化,从而确保企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所以,动态成本控制与固态成本控制的本质是一样的,只要提高成本利用率,就可以大大减少动态投资。目前,建筑材料市场比较混乱,材料质量参差不齐,因此,在建筑材料采购中,必须慎重对待,做好材料的质量检验和评定工作,避免以次充好,及时排除施工中的安全隐患,避免后期返工,这也是提高动态成本利用率的重要条件。项目成本管理过程中施工方案变更时有发生,在此情况下,管理人员应对施工方案调整前后的差异进行比较,新方案实施完毕后,需进一步审核,以确保资金支出的合理性。
3.1.1 施工材料质量
施工材料作为建筑工程实施的基本单元,对于整个项目质量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建筑施工材料主要分为装饰性材料和建筑用料。应用过程中,要提高材料处理水平,以保证材料性能达到最优。
3.1.2 施工工艺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和成本控制都与施工工艺密切相关,提升施工工艺水平,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可有效保证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并有效控制成本。施工工艺要与建筑施工设计方案相适应,融入现代化管理模式,确保各环节实施的可靠性。为了最大程度发挥施工工艺的潜在价值,开工前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要进行深入交流,对所采用的技术进行优化和调整,以确保建筑各层次规划合理,满足现代化工艺质量需求。
3.1.3 施工现场及周边环境
无论是建筑基础结构的搭建,还是装饰装修的完善,都要考虑到对建筑施工现场及周边环境的影响。环境因素包含了许多方面,例如:当地的气候和地质条件会对施工进度造成影响;遇到雨雪天气,需要对混凝土材料进行遮盖和保温处理;遇到温度差变化较大并且较为频繁的情况,需要加强材料的储存和保护。因此,管理人员必须要注重控制环境变量,进一步完善质量和成本管理机制。
3.2.1 做好预防和应对措施
建筑工程在实施安全质量管理和监督时,应事先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特别要注意一些频发问题。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工作是管理的重中之重,如果施工现场出现突发问题,现场管理人员必须立刻反馈,并做好应急处理,以确保施工能够稳定、顺利地进行下去,避免延误工期。为确保落实好预防管理措施,管理人员需要加强日常巡查工作,发现隐患及时排除。在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和布置的过程中要求按照规范化流程进行,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施工现场意外事故的发生概率。对施工队伍提出标准化要求,能够有效提升管理效果,保证预防和应急措施落到实处,保证建筑工程现场作业能够顺利开展。
3.2.2 加强人才培养
施工质量离不开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因此,不能忽视管理者在成本控制和质量控制方面的重要作用。一般而言,建筑工程项目整体规模较大、施工技术复杂,要想全面控制各方面施工是很难的。尽管随着现代社会发展、科技水平不断提高、许多施工新技术得以应用,但是,相关人才的数量是非常有限的,这也使得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无法跟上时代发展。为了提高建筑质量监管的现代化水平,建筑企业必须加强管理人才的培养,与相关高校进行对口合作,提高人才的待遇水平,防止人才流失。建筑企业可以设立专门培训部门,定期培训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培训内容要根据管理对象的差异进行多元化分类,确保专业人员能够充分掌握建筑成本和质量管理的要点,提高安排组织、应急处理等管理能力。
3.2.3 完善管理理念
管理理念对于建筑成本控制和质量管理起指导性作用。为提高管理水平,必须改进管理理念,将精益化管理模式融入到各环节,确保理念更新能够切实起到相应效果。同时,管理人员要做好责任划分工作,完善奖惩机制,营造良好的管理氛围,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施工效率。
综上所述,建筑成本控制是保证建筑质量管理有效落实的基础条件,只有提高成本利用率,才能够对建筑质量实行更加高效的管理。对建设工程施工现场进行质量管理时,应明确管理要点,重点监控施工材料质量管理、施工工艺管理、施工现场环境管理等环节。施工企业应把握好质量与成本投入之间的平衡关系,做好相应的权衡工作,在保证质量达标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质量管理与成本控制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