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芳,杨艳霞,易国萍,杨红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为后续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课程学习奠定基础,也是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前提。然而常规教学中更多的关注专业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医学人文在职业教育中的引领与规范作用[1],导致学生在进行护理操作时缺乏人文关怀。因此在专科教学中引入思政课至关重要。当前在护理学基础思政教学已有关于混合式教学[2]、“课程思政”方案[3]等方面的报道,本研究结合当前形势开展课程思政,引起学生共鸣,达到更好育人效果,报告如下。
1.1对象 本院三年制高职护理专业2019级有9个班级共448人,随机抽取3个班151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均为普通高考入学,均为女生,年龄16~21(18.72±2.37)岁。研究对象均已学完正常人体结构、生物化学、生理学基础、护士人文修养等前续课程,成绩均合格。
1.2方法
1.2.1课程思政模式的构建 课程组以护理学基础课程为依托,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利用多种网络平台,收集课程思政相关素材,如新闻事件、论坛、历史故事、视频、图片、案例等,结合护理教育实践情况,制作适合护理专业特点的课程思政素材。将专业知识传授和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融合,构建以“育德育才、仁心仁术”为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命观、护士职业素养贯穿始终的护理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该模式主要由教学与评价两部分构成。教学部分分为6个方面:榜样力量、爱国情感、历史回顾、科学精粹、传统文化、工匠精神。具体内容见样表1。评价分为自我评价、他人(同学间)评价、教师评价、行业(见习医院)评价。护理学基础课程总学时数136,其中理论课、实训技能操作各68学时,思政元素所融入的课程内容占总学时的73.9%。
样表1 护理学基础课程思政融入方案
1.2.2课程思政模式教学实施
1.2.2.1教师统一教学认识 护理学基础由课程组中的3名教师完成,教师多次开展集体备课统一思想认识和教学方法,开课前确定教学思路,将课程思政贯穿教学始终,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重培育学生稳定的性格品质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强调先有医者仁爱之心,再有救死扶伤之术。据此,对原有课程标准进行修订,注重“术”与“道”的结合[4],将护理学基础课程的德育目标定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爱岗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积极的专业态度和稳定的心理素质,具有高度的爱心、细心、耐心、同理心;具有严谨慎独、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1.2.2.2思政教学实施 按照表1所示课程思政融入方案,采用专题嵌入、思维拓展、主题讨论、热门分享、情景体验等方式开展思政教学。①专题嵌入。新冠肺炎疫情是2020年最突出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在抗击疫情中涌现出大量深入人心的人物、事件,以此为课程思政素材可以让学生更加感同身受,铭记榜样精神。借助“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的建成”和“援鄂医疗队的事迹”,让学生体会到中国效率、中国力量、中国速度,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以“方舱医院出院患者的终末消毒”“疫情时一线护士的防护技能”和“新冠肺炎患者的咽拭子标本采集”作为切入点,展示医护人员舍己为人、无私奉献、大爱无疆的品质,引导学生今后成为有情怀、有责任、有担当的护理人员,为祖国和人民作出贡献。②思维拓展。在讲授“体温的评估与护理”“血压的评估与护理”“口服给药法”“静脉留置针输液法”知识点时,进行思维拓展,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体温计、血压计、药片、留置针的由来,帮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同时体会到医学前辈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通过讲述“孙思邈与导尿术”“张仲景的猪胆灌肠术”的历史故事和张伯礼的先进事迹,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医学的博大精深,体会到习总书记所说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的意义,增强中医文化自信、文化自觉[5],树立民族自信心。③主题讨论。在“饮食护理”章节中,将学生分组成8~10个小组,以小组为单元编写高血压、肝硬化、急性肾小球肾炎、肺结核、便秘等疾病饮食护理案例,并根据病情和家乡饮食特色为患者制订一日食谱;然后组间讨论食谱的合理性、可行性,最终教师并做出点评总结。由此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当地特色文化,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增加服务家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意愿。④热门分享。“课前5 min”开展热门分享:学生针对历史事件、时事热点、行业新闻、最新进展、研究成果等主题,收集相关资料和信息,于课前以播报、演讲、故事、小型情景剧等形式进行分享;按学号顺序每次安排1~2人。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强自主思考能力培训[6],同时实现专业思想内化、人文情怀养成、职业信念建立。⑤情景体验。实训课是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承载量最大、项目最多、频度最大的承载体,实训教学中着重思政元素渗透到护理操作各环节与场景中。要求学生勤学苦练,技术上精益求精;用物摆放井然有序、整齐划一,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如进行“特殊患者口腔护理”训练时,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亲身体会患者的感受;进行“留置胃管”“留置导尿术”训练时,请标准化病人参与,使学生体验临床真实情景,增强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通过沟通学会护理人文关怀和应遵守的伦理道德。
1.2.2.3思政考评 改变传统的课程考评方式,纳入思政品德、人文素质等[7]内容,具体包括思政过程性评价和阶段性操作考核两部分。过程性评价为4个层面:①学生自评,写1篇心得体会、1篇反思日记,根据写作质量评分,权重为20%。②学生评价,以小组为单位,安排2次任务,根据完成情况评分,权重为20%。③教师评价,包括平时考勤、课堂参与度、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权重为30%。④见习医院评价,包括医院见习报告及带教教学评价,权重为30%。阶段性操作考核包括两部分:①人文思政,包括仪容仪表、用物整理、人文关怀,权重为30%。②技术操作,包括技术操作熟练度,各环节融入人文关怀、尊重患者、遵守伦理原则等情况,权重为70%。上述考评均纳入课程最终成绩中。
1.2.3评价方法 ①护理学基础考核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包括思政过程性评价得分)、理论成绩(课程学毕考试成绩)、操作成绩(包括阶段性操作考核得分),3项满分均为100分。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0%;理论成绩30%;操作成绩40%。②学生综合素养评分。由研究者在查阅相关文献[8-9]的基础上编制学生思政综合素养调查表,包括遵纪守法、社会公德、身心健康、诚信友善、团队合作、沟通交流、志愿服务、社会实践、专业认同、热爱护理、刻苦钻研、创新意识12个条目。使用数字1~10表示符合的程度,1表示完成不符合,10表示完全符合,总分12~120分。于课程开课前与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调查,通过问卷星现场发放问卷,统一指导语,由学生独立填写后提交,均发放151份,均有效回收。
1.2.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分析,行统计描述分析、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1思政教学组学生护理学基础考核成绩及与同年级学生比较 见表1。
表1 思政教学组学生护理学基础考核成绩及与同年级学生比较 分,
2.2思政教学组学生综合素养评分 教学前(99.54±6.93)分,教学后(105.39±6.63)分,教学前后比较,t=-7.502,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1课程思政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养 在护理学基础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学生更加关注国家和社会的时事要闻,能够自觉地践行公民的义务,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明显增强;同时对护理专业的内涵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专业自我概念更加积极,职业认同感也明显增加。大多数学生表示“要学好专业知识,掌握操作技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别人”“决心做一名救死扶伤的、优秀的医护人员”“在将来国家有难时挺身而出”等。有研究表明,在教学中应用思政案例,学生潜移默化地在专业课程中接受思政教育,使护理知识教育与思政元素相互融合,可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10]。医院带教老师评价学生在与患者交流时更有感情、更有温度,具有较高的综合素养。本研究结果也证实了上述论点,学生的综合素养较教学前有显著提升(P<0.01)。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主动性增加。教师发现在课堂中,学生的积极性和活跃度较其他班学生显著增高,课程思政教学组的平时成绩、操作成绩、总评成绩均高于同年级学生(均P<0.01)。
3.2课程思政教学有利于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思政意识 课程思政教学对于教师意味着要更新教学理念和角色,从“专业课程的承担者”到“课程育人的实施者”[11]。课程组教师改变了“专业课只需教授专业知识”的观念,认识到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播同等重要,提升了思想政治觉悟。多次开展集体备课和讨论,梳理现有的专业知识,精心组织设计每个知识点,把握好恰当的切入点,运用适合的切入方式,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一一配对;并且立足新时代护理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从“微元素、小篇幅”着手,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育中,做细做小做实[12],通过不断地打磨,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明显增加。教学督导听课反馈,“课程思政”设计合理,融入策略可行,评价方式得当,教师教学实施能力和组织能力有所提高,课程氛围活跃,实现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统一、教书与育人相统一的目的。因此,本课程在我校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中获奖。
在护理学基础中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促进了专业教育与德育教育地有机衔接,致力于培养政治上有高度、思想上有温度、知识上有深度、能力上有强度的综合性护理人才。课程组在下一步工作中将对成果经验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完善此模式,在下一个教学周期进行巩固成效、实践检验、改进优化,促进护理专业课程思政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