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胜
摘 要:在水利工程质量检验中,常规的检测手段已不能适应水利项目的要求,迫切要求提高技术水平。由于无损检测技术的存在,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利工程结构的损坏,因而在国内外已广泛使用。然而,由于这种技术在国内刚刚起步,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还不够成熟,因此在许多方面都要提高无损检测的精度。
关键词:无损检测技术;水利工程;应用
1.无损检测技术的优势
1.1连续性
传统的检测方法需要反复的采样和分离的方法,使得检测的流程不能持续,检查周期较长,不能立即获得。但水利工程建设规模大,待检区域众多,常规方法往往占用大量的时间,从而影响到后续的施工过程。利用无损检测技术可以在不需要人工干扰的情况下,对被测目标进行持续的测试,保证了数据的连续、实时、可靠,使原始资料的精度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利用时间,保证了水利工程的进度。
1.2物理特性
非破坏性测试是指通过声光、电、电等物理性质来探测零件的缺陷,而不会对被测物体的性能造成损伤。根据这一特点,可以在工程施工中随时进行非破坏性试验,及时获得工程质量与性能,并对工程质量作出科学、合理的判断,为工程施工单位控制工程质量、控制材料使用提供了参考。
1.3远距离检测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推动无损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深入融合,极大地提高了检测工作的质量和质量。所谓的“无损检测技术+信息技术”,就是将相关的仪器安装在检测点,获得该区域的所有数据,同时将数据传送给相应的接收装置,由工作人员对检测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既减少了工作的压力,又提高了检测的精度和效率。
2.水利工程中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分析
2.1回弹法检测技术
2.1.1检测原理
回弹法是利用弹簧的力量,利用重锤的力量,将重锤在混凝土的表面上弹开,然后再根据反射的角度来计算出钢筋的强度。它的检测原理是根据混凝土的强度和表面的硬度来进行,它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堤坝和其它地方,既快捷又经济。采用此方法对混凝土进行检测,既不会对结构、构件造成重大影响,又能保证其正常工作。回弹法在检测时,要提取大量的零件,这样可以更好地发现混凝土的问题。新的时代,各种测试方法都有。不过,回弹法依然是一种很好的检测手段,因为它的结构很简单,而且操作起来也不算太复杂,所以测试的时候,测试的精度也会更高。
2.1.2应用
在进行检测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能让水泥表面有任何的灰尘,要确保混凝土的表面能够保持干净、光滑。要严格掌握各建筑物测区间距,若所测的地表构造尺寸较窄,则应适当减少测区数目。在进行测试的时候,要保证回弹仪的轴线与混凝土的表面保持垂直,然后以慢速、均匀的速度进行试压,在检测的过程中要控制好力道,避免突然用力过猛。每个测量点都要均匀的分布在测量点上,测量点和暴露在外的混凝土之间的距离要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安装的时候要特别小心,不要在气孔和裸露的石头上设置测点。在测定了回弹值之后,要选取一个有代表性的方向来测定碳化深度,最后的碳化深度值是以平均值为主。在计算回弹的时候,要先把三个最大的值和最小的三个值合并起来,再把其他的数值都加在一起,得到一个平均值。
2.2探地雷达监测技术
2.2.1原理
探地雷达是利用发射天线向地面推进高频率的 电磁脉冲信号。更强的电磁波会从发射天线上射入地面,然后在地面上扩散,如果在不同的界面上,就会产生折射和散射。探地雷达的接收天线是非常强大的,不仅能够接收到反射的信号,还能够记录到反射的信号,通过电磁波的运动和回程的不同,可以更好的了解目标的内部情况。
2.2.2应用
探地雷达是一项重要的水利勘测技术,在水利工程中应用此项技术,能准确测量出混凝土浇注后的质量。同时也可以检测到水库的潜在问题,让工程人员能够有效的处理这些问题。采用此技术进行探测时,可在探测两侧分别设置相应的测线。选定了自己想要的雷达,然后再进行数据采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在探测的过程中,雷达发天线必须要靠近目标,然后根据测量的方向前进,释放出一道高频率的电磁波,當电磁波到达不同的界面时,就会产生一道反射波,由接收器接收,由接收器将其转化为数字,由计算机进行处理,得到被测物体的截面。
2.3超声波法技术
2.3.1技术原理
采用超声技术可以有效地探测出结构的内部缺陷,并且在不伤害人体的情况下,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它的工作原理是将高频电振荡的高压电晶体运用于其上,通过其自身的压电作用,产生一种机械振动,通过发射电波来实现探测。超声波在进入到非金属材料和水泥里面的时候,频率会下降,在21-501 kHz之间,对于某些比较敏感的金属,它的频率会比较高。将此技术用于水利工程,不仅具有很好的方向性,而且还可以利用超声技术对各类物料进行检测。
2.3.2具体应用
超声技术是目前混凝土结构质量的一种常用技术,它的具体应用有两种,一是单面法,二是双面法,即:一种是在截面较大的混凝土结构上使用,或在结构的表面只安装了一个探针;另一种是将超声波技术用于比较小型的构件,在此结构中,可以在两侧布置探测器。而在探测过程中,必须使发射探测器和接收探测器沿部件的两边运动,同时保证运动的均匀、同步,以保证各个部件的声学参数能够精确地测量出来。另外,超声波技术还可以探测到混凝土内部的裂纹,从而确定结构的裂纹深度。
3无损检测技术应用效果保证措施
3.1建立完善的检测选择依据
根据不同的检测对象和检测重点,可以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案和方法来实施。而在实际运用中,我们也要建立一个健全的检验体系来进行筛选和保证。它的建设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一是按照测试单位现有的设施和运作良好的方法,对每一个可能探测到的目标进行相应的规划;二是在不同的计划模型下,给出相应的测试标准和标准;三是宣传和训练有关的计划,形成一套由多人组成的小组,互相监督的测试范例,从而在实际测试中建立一个符合标准的测试基础。
3.2构建合规的检测环境
非破坏性试验都是在野外进行,不能在采样的基础上建立实验室环境。其次,在实际检测中,如超声波等无损检测设备和方法,都会受到温度、相对湿度、目标杂物、结构结构、现场噪声等因素的影响。而要提高无损检验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就必须强化检验场所的规范化建设。通过列出影响因素,逐个检查,以排除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并依据以往的测试实践和有关测试标准,对测试结果进行了相应的修改,达到了较好的测试效果。
3.3形成全生命周期的检测模式
首先,根据项目的工期和进度节点,建立相应的检验系统,最优的方案要与施工设计同步进行;其次,按开工前编制的 无损检测技术计划,按步骤进行,并在不同的施工周期中,重点检查各阶段的检测中心和具体内容之间的差别;最后,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为公司的质量监管和管理部门提供了可靠的参考。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无损检测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可靠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在我国许多水利工程中,无损检测技术是保证工程质量的一项重要手段。然而,目前无损检测技术还存在着一些缺陷,有待于以后的研究与完善,同时也要规范自己的操作方式,以保证测试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张昀保,张红梅,张心欣,等.无损检测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河北水利,2015(8):30–31.
[2]聂雪锦.超声波检测技术在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的实际应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8,46(7):173–175.
[3]江祖昌,周秋露.无损检测技术在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的应用[J].科学技术创新,2019(9):130–131.
[4]王阳明.无损检测技术在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3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