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国富 吴晨
摘 要: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物联网技术获得了大力发展,开始逐渐的应用于我国的建设工程中。通过对建设工程施行过程中的工程材料、工程环境、操作员工等进行监控和管理,进一步完善原始建设工程的安全监管模式,实现了工程数据的真实反馈、工程现场的监督控制等高效监管模式。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建设工程信息透明化,同时,也保障了工程现场的安全以及工程的质量,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建设工程安全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物联网;建设工程;安全监管;标准化应用
引言
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作为一个支柱型产业,如何保证工程建设品质和效益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现代化建筑工程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若想取得理想的管理效果,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是有效路径,将项目监理与管理相结合,形成完善的监管一体化服务,运用创新思维的管理模式,并且渗透于工程建设各阶段,使管理组织充分融合,使项目建设更具系统性、完整性。目前,监管一体化服务模式已经在国内得到快速发展,涵盖了项目实施全过程,从前期投资决策阶段直至后期竣工完成,属于一种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服务模式。尤其是信息化建筑工程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一体化服务模式的应用优势更加突显,可以为工程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便于项目组织计划的顺利实施,促进工程项目综合效益目标的实现。
1关于物联网技术的概念分析
物联网技术是建立在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而形成的产物,其核心是通过电子芯片让物体接入到互联网平台,从而形成物物相关的局面。在互联网技术条件下,互联网中也可以通过电脑或者手机从电脑和手机开始向一个物品进行跨越。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计算机和电子芯片连入到网络体系,从而进行相关的控制操作。物联网能够通过将不同的物品进入到连接中,从而进行信息的转换,将相关信息进行整合,真正达到智能操作化的目的,为此,物联网拥有广阔的运用空间。
2建设工程安全监管模式现状
我国传统的建设工程安全监管模式主要分为三种,分别是:政府监管、企业监管、社会第三方监管。其中,政府监管主要是相关部门利用指定的法律政策和行业规定进行监督管理;企业监管主要是企业自身对整个建设工程过程中的安全监督;社会第三方监管主要有保险公司、监理单位、安全评价机构等组成的监管机构来对企业建设工程进行监管。在整个过程中,三种监管相辅相成。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伴随更多新技术的产生和应用,如果依旧将传统的安全监管模式应用于正常生产过程中,必然不能满足生产现状,且消耗太多的人力、财力以及时间,因此我国开始使用物联网技术来完善我国的建设工程安全监管模式。
3物联网技术在实际领域中的标准化应用
3.1智能监控
随着各种传感器的功能完善和升级,互联网应用的范围愈加广泛,其中,无线传感器和光纤光栅传感器网络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技术,在智能建筑领域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智能建筑当中,运用无线传感器网络,能够大大节省布线时间和空间,特别是无线传感器,它的节点较少,并且智能化程度较高,因此,无线传感器应用的场合愈加广泛,特别是在面对火灾火情的监控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已经开发出用于超高层建筑人员的定位体系,其中就要使用到无线传感器的网络定位体系,这也是为了预防灾情发生,能够对整个建筑内部的人员进行定位,更好的方便消防人员进行搜救工作。光纤光栅传感器的应用主要是固定在建筑材料当中,因此,能够准确地测量出建筑的材料、性能以及相关的参数,一旦建筑物电力系统处于高温高压的状态时,那么,光纤光栅传感器就能快速定位出要害部位,因此,可以对整个电力系统进行实时监测,从而防止由于电力系统电流过大或者是电压过大引起的设备故障问题。这项技术主要运用于超高层和高层智能建筑当中,通过运用光纤光栅传感器,能对整个建筑结构进行监测,最终检测的效果可以通过物联网向系统终端发送。
3.2人员系统管理
由于建设工程项目的规模和复杂性在不断加大,建筑从业人员也在逐渐增多且工种复杂,因此,工程项目的风险及管理难度随之加大,对于人员的科学管理就变得尤为重要。物联网技术在人员系统管理中应用有:劳务实名制子系统、热成像监测子系统和人员定位子系统等。将物联网技术引入人员管理模式中,更能科学有效地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比如:结合劳务实名制道闸系统的热成像监测子系统,可以有效实现工地人员进出场的多生物体、无接触式测温,安全、高效,保障了项目人员的安全和施工进度的顺利推进。
4优化措施
与传统的监理与项目管理独立管理模式对比,监管一体化管理模式的主要应用优势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简化管理界面,通常由同一家单位承担项目监理与管理,配备一套专业管理队伍的机构即可,大大减少了人力资源成本的支出,又可以减少不同监管單位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有效避免管理界限划分不明确的问题,促进各项建设活动顺利进行。二是有效规避管理风险,监管模式一体化的关键作用在于科学配置各项施工资源,实现工程前期咨询、设计、招标、实施以及运维阶段的良好衔接,提前规避施工风险,保证工程建设品质。在项目建设现场管理板块中,经由专业的监理人员担任管理职责,重点考察监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水平,以国家、地方及行业规范行使监理职责,做好施工现场协调工作,进而打造一支高精尖的管理队伍。
5物联网技术应用展望
首先,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有效地促进了建设工程行业的相关数据信息平台的搭建,将所有数据进行统一分析,方便更好地对工程过程进行合理安全监管。将整个建设工程项目的建设信息放置到信息平台中,使得安全监督更具有保障,同时,时刻督促自身加强安全操作的规范性,促进建设工程项目健康的发展。其次,有利于整个施工过程的正常运行。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各个施工人员和监控中心进行连接,及时地了解施工人员的具体方位和施工状态,确保人员的安全。同时,利用物联网技术传感器、RFID和条码技术等对施工现场进行测量以及信息采集,及时对施工进度进行掌控。在施工设备中运用物联网技术对其进行实时监控,通过数据采集和处理,及时预判设备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通过设备发出的危险信号,及早发现及时解决。除此之外也可以对整个施工现场进行视频监控,及时掌握现场的不安全因素并进行消除,保证整个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
结束语
本文主要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基础理论以及我国建设工程行业安全监管模式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分析,为我国的建设工程的安全监管提出建议,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传统建筑行业安全监管模式存在的问题逐步显露出来,在建设工程过程中合理的利用物联网技术进行安全监管,对整个建设工程以及整个国民经济都有着促进作用,在建筑工程安全监管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信息化监管服务模式的融合应用不仅是项目管理整体水平提升的重要体现,同样也是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为了获得理想化的管理效果,加强信息化建设,才能将文明施工管理作用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王瑞红.浅析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2(01):46-48.
[2]袁应红.物联网在建设工程安全监管中的标准化应用[J].品牌与标准化,2022(01):126-128.
[3]符苏.建设工程安全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