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嘉
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爆炸式增长,交通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巨大的人口规模给城市带来了极大的交通压力,私人交通在造成交通拥堵的同时也带来极大的环境污染,在此背景下,城市公共交通不断发展与进步。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经济快捷,在降低人们出行的时间和金钱成本的同时更加绿色环保。所以,要充分重视其运营安全,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们的出行安全。
关键词:地铁;运营管理;安全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程度不断加深,不断增加的城市人口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城市管理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尤其是城市交通的压力。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人们的出行方式日益多元化,出行选择也越来越多。但是诸如私家车、电动车等私人出行方式很容易造成交通拥堵,同时私家车还造成了环境污染。因此,各大城市开始大规模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以减轻地面的交通压力。但地铁具有很强的封闭性,而且承载量大,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乘客逃生困难,会带来严重的损失。所以,政府相关部门与相关公司要提高地铁的安全管理的意识和水平,不断优化和改进地铁管理模式,保障地铁的运营安全。
2 我国地铁发展现状
地铁作为独立的地下交通系统,其运行不会受到地面交通状况的影响,而且与传统的出行方式相比,其具有运载量大、速度快、能耗低等优点,所以地铁已经成为城市交通发展的首要选择。我国地铁虽然起步晚,但是发展速度比较快。根据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近期公布的报告显示,截止2021年,我国已有开通地铁的城市数量已经达到51个,总运营线路数量已达269条,地铁运营总路线的长度已达7253.73公里,占城市轨道交通的78.9%。其中上海、北京、广州的里程数排在前三,运营线路条数超过10条的城市数量已达7个,世界级地铁城市(通车里程超过400公里)有7座。我国的地铁里程与载客量均列世界第一。苏州轨道交通共5条线路,运营里程210公里,车站169座,线网日均客流超过120万人次,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近50%。随着地铁的快速发展,地铁的运营安全问题得到了更多的重视,2008年我国建设部和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共同制定并颁布《地铁运营安全评价标准》,各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也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地铁安全管理制度,保障地铁的安全运营。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地铁安全事故还是时有发生,所以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同时结合自身实际,不断优化和改进地铁的安全运营管理制度。
3 地铁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3.1 工作人员或乘客的不安全行为
地铁的工作人员与乘客是地铁运营的直接参与者,所以他们会对地铁的安全运营产生直接影响,工作人员的操作失误以及乘客的违规行为都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首先是地铁的安检人员,安检要保证没有违禁物品进入地铁,是地铁安全的基础;如果安检人员粗心大意导致违禁物品被乘客带入车厢,从而威胁乘客安全。其次是地铁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人员操作不当与维保不到位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最后是乘客,乘客的不恰当行为如拥挤、携带违禁品、卧轨自杀等都会影响地铁的安全运营。2015年,深圳地铁5号线因为一位乘客在站台晕倒而引发踩踏事件,导致多人受伤。
3.2 地铁运营管理制度不完善
地铁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是管理制度不完善造成的。地铁的运营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涉及信号、供电、站台门、车辆、站务等多个专业及部门,任何一个部门出现问题如信号故障、电力故障、电客车故障灯都会影响地铁的运行。所以要完善并细化地铁运营管理制度,在明确各部门职责与人员调度的同时,实现对整个体系的系统化管理。还要建立并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当紧急情况发生时,要有应急方案,实现灵活管理,避免管理僵化。2021年郑州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就是由于暴雨积水后,没有及时有效的应急举措造成的。
3.3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也是地铁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山体滑坡、暴雨、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灾害都会影响到地铁的运营,尤其是暴雨。因为一些地区本身地势不高,短时间内的大量强降雨造成道路积水,再加上地铁轨道位于地下,极易使城市积水发生倒灌,影响地铁安全运营。比如,2021年郑州地铁事故的主要原因就是暴雨造成的。
4 提高城市地铁安全运营的对策
4.1 加强公众安全教育
工作人员和乘客是地铁运营的主要参与者,也是地铁事故的主要受害者,所以要加强对他们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对于工作人员来说,管理部门要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专业技能,提高工作人员的应急管理能力。对于乘客来说,要加大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避免乘客的不恰当行为影响地铁安全。
4.2 健全地铁管理制度
地铁的安全运营需要一套完整、系统的制度为保障。首先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和调度,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与考核,保证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同时要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保证工作人员随时在岗,避免浑水摸鱼和职责混乱。其次,要建立地铁维护制度,对列车、轨道及隧道定期进行检修与维护,保证列车的硬件安全与轨道完整,避免安全隐患。最后,要建立地铁突发事故处理中心与联动机制,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要能够及时启动紧急预案并实现地铁内部各部门以及与政府相关救助部门的联动,能够集中力量,统一协调人力、物力,实现对事故及时有效的救助,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苏州轨道交通吸取郑州地铁7.20事件,立即组织开展了专项排查与梳理,制定的新防洪防澇设计标准(设防水位200年一遇)及一系列应对措施。
结语
地铁已经成为城市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大部分居民的出行任务,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城市的交通压力,还极大的便利了我们的生活。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地铁的安全问题,将地铁的安全运营始终放在工作首位,切实保障地铁的安全运营。
参考文献:
[1]刘严萍,王世通,张宇.基于 logistic 回归的地铁乘客应急行为研究[J].安全,2018,39 ( 1) : 23 - 26.
[2]卢文刚,叶丽娅 .非传统安全视角下的城市人为事故灾难应急响应——以香港“2·10”地铁纵火事件为例 [J].上海城市管理,2017,26 ( 5) : 49-55.
[3]朱明浩.地铁安全运营的影响因素与对策探究[J].科技展望,2014( 09) : 133.
[4]邢晶晶.新时代时期地铁安全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 11) : 164 - 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