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卡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

2021-07-02 08:57蒋长青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13期
关键词:卡西平卡马西平三叉神经

蒋长青

(西部战区总医院药济科,四川 成都 610083)

三叉神经痛是指发生在面部三叉神经支配区域的一种反复发作的、剧烈的、阵发性神经性疼痛,疼痛持续的时间从数秒到2 min不等。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三叉神经痛的常见类型。春季和冬季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高发季节,年龄在40岁以上的女性是该病的高发人群[1]。在该病患者病情发作时,其面颊的上下颌、舌部均可出现明显的、剧烈的电击样、针刺样、刀割样疼痛,病情严重者可因疼痛而出现面部肌肉反射性抽搐、口角向患侧牵拉的现象[2]。卡马西平是临床上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一线药物。该药可明显减轻患者三叉神经痛的症状,并可延长其头痛发作的间隔时间。但该药可导致患者出现头昏、嗜睡、皮疹及共济失调等不良反应,可影响其对治疗的耐受性。奥卡西平是卡马西平的10-酮基衍生物,其结构与卡马西平相似。本文以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期间西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74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用奥卡西平治疗该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期间西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74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等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37例患者中有男性17例,女性20例;其年龄为33~68岁,平均年龄(47.85±4.87)岁。乙组37例患者中有男性16例,女性21例;其年龄为32~67岁,平均年龄(46.76±5.65)岁。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相比,P>0.05,存在可比性。

1.2 研究对象的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其病情符合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标准。2)患者及其家属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有肝、肾功能异常。2)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3)合并有舌咽神经痛。4)处于妊娠期的女性。5)合并有白细胞计数过低的现象。6)属于过敏性体质。

1.3 方法

使用卡马西平片(生产厂家: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规格:100 mg/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4023982)对乙组患者进行治疗。该药的用法为:口服,初始的服用量为1片/次,2次/d。从开始治疗的第3 d起,每隔1日增加1片,直至患者疼痛的症状得到缓解后,将每日的服用量维持在4~8片,分2次服用。每日最大的服用量不可超过12片。使用奥卡西平片(生产厂家:北京四环制药有限公司,规格:300 mg/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1518)对甲组患者进行治疗。该药的用法为:口服,初始的服用量为1片/次,2次/d。若疗效不佳,可每周增加1次服用量,每次增加1~2片,直至患者疼痛的症状得到缓解。每日最大的服用量不可超过8片。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1个月。

1.4 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等级。显效:治疗后,患者三叉神经痛的症状消失。有效:治疗后,患者三叉神经痛的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治疗后,患者三叉神经痛的症状未改善,其病情甚至在加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治疗前后,分别使用简明36项健康状况调查问卷(The Short Form 36 Health Survey,SF-36)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患者SF-36的评分越高,提示其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处理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对比

甲组37例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59%,乙组37例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1.07%,二者相比,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对比

2.2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的对比

治疗期间,甲组37例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5.4%,乙组37例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24.31%,二者相比,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的对比

2.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SF-36评分的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SF-36的评分相比,P>0.05。治疗后,甲组37例患者SF-36的评分为(88.47±6.37)分,乙组37例患者SF-36的评分为(72.76±6.33)分,二者相比,P<0.05。详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SF-36评分的对比(分,±s)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SF-36评分的对比(分,±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乙组 37 62.98±6.47 72.76±6.33甲组 37 62.42±6.65 88.47±6.37

3 讨论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指三叉神经分布的区域出现突发性、短暂性的、剧烈的电击样、针刺样、刀割样疼痛,且痛感可经三叉神经的分支向周边蔓延,扩散至眼部、额头及唇部[3]。临床上尚未明确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具体的发病机制。关于该病的病因,目前有以下几种学说[4]:1)中枢病因学说。三叉神经痛的发作是由中枢系统敏化所导致的,其发作部位位于三叉神经的脊束核内。2)病毒感染学说。大脑皮质是全身感觉的最高中枢。三叉神经系统任何部位发生的疼痛均可通过大脑皮质反映出来。疱疹病毒等病毒感染可沿着三叉神经的通路侵入相应的大脑皮质,导致三叉神经疼痛的发生[5]。3)周围病原学说。从三叉神经末梢到脑干核团的任何部位发生病变均可刺激三叉神经,使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紊乱,并发生器质性病变,从而可导致三叉神经分布的范围内出现阵发性的剧痛。

目前,临床上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方法主要有中医疗法、注射疗法、药物疗法及手术疗法等,其中以药物疗法最为常用。奥卡西平是一种神经性药物,具有一定的抗惊活性。该药属于卡马西平的10-酮基衍生物,其药理机制与卡马西平类似。该药可一定程度地阻断脑细胞的电压依赖性钠通道,阻止病灶放电的扩散。该药可通过对P物质介导的痛感传导进行抑制,发挥止痛的作用。该药还可抑制被高电压激活的P型Ca2+和N型Ca2+通道[6]。对于用卡马西平进行治疗后效果不佳的患者,可用该药进行治疗[7-8]。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用奥卡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较高。

猜你喜欢
卡西平卡马西平三叉神经
基于MRI探究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三叉神经形态学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奥卡西平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预后分析
奥卡西平片致白细胞减少1例
特殊类型血管神经压迫致三叉神经痛二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三叉神经痛患者三叉神经脑池段MR形态测量研究
卡马西平与加巴喷丁对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价值比较
探讨小剂量托吡酯联合奥卡西平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效果
不同年龄阶段癫痫患儿奥卡西平活性代谢产物血药浓度的临床价值
卡马西平与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脑炎后癫痫的疗效观察
卡马西平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