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喜郎,常文喜
(延安市安塞区人民医院骨科,陕西 延安 717400)
不稳定骨盆骨折是一种严重的骨折。在此病发生的早期,患者常会出现失血性休克等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不稳定骨盆骨折常伴发髋臼骨折等合并伤。发生合并伤会导致患者的病情更加严重,增加治疗的难度。针对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患者,临床上常在其发病的早期治疗其合并伤,以确保其各项生命体征的稳定性,然后再对其进行手术治疗。临床上对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患者主要是进行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这种手术需要做较大的切口,在分离皮下组织的过程中会导致患者大量出血,手术操作较为复杂,手术的时间较长,易引发不同程度的并发症[1]。随着手术入路方式的不断改进,Stoppa 入路手术逐渐被应用于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的治疗中。此入路手术弥补了髂腹股沟入路手术的不足。本次研究主要是比较用两种入路手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7年6月至2020年5月期间延安市安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患者。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是:1)确诊发生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的患者;2)存在进行手术适应证的患者;3)不存在麻醉禁忌证的患者。本次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是:1)合并有其他严重创伤的患者;2)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且基础疾病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患者;3)存在陈旧性骨折或病理性骨折的患者;4)有相关手术史的患者;5)存在相关手术或麻醉禁忌证的患者。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其年龄为25~68岁,平均年龄为(45.6±3.5)岁;其中,致伤原因为发生车祸、摔倒、从高处跌落的患者分别有15例、8例、7例。在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其年龄为28~70岁,平均年龄为(46.2±4.1)岁;其中,致伤原因为发生车祸、摔倒、从高处跌落的患者分别有14例、9例、7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对其进行相关检查,并对其基础疾病及合并伤进行治疗,待符合手术指征后再对其进行手术治疗。对观察组患者进行Stoppa 入路手术,方法是:使患者取仰卧位,对其进行全身麻醉,对其手术部位进行常规的消毒、铺巾。待麻醉起效后,自脐下至耻骨联合上缘的腹正中处做一个切口,向腹白线逐层切开此处的皮肤及皮下组织,将皮下组织钝性分离至耻骨处。在分离皮下组织的过程中,注意避免损伤患者的膀胱,并将其腹直肌向两侧牵拉(必要时可切断腹直肌),分离其腹股沟管。对于女性患者,注意避免损伤其子宫圆韧带。对于男性患者,注意避免损伤其精索。将腹壁下动脉吻合支及闭孔动脉结扎,以预防患者发生出血。切开髂腰筋膜,向前方牵拉股神经、髂腰肌、髂外血管及下腹壁肌,分离盆腔,充分暴露耻骨支及耻骨联合,将四周的体骨膜剥离,充分暴露髋臼。充分暴露骨折区域后,使用复位钳复位骨折部位,使用钢板对骨盆进行塑型,并将骨盆妥善固定在耻骨上缘的解剖部位。如果复位效果令人满意,使用螺钉固定钢板。在C型臂X线透视机下观察复位、固定的效果。若效果令人满意,逐层关闭切口。手术后,为患者常规放置引流管,并对其进行抗感染治疗,叮嘱其控制日常饮食,密切监测其各项生命体征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早期的功能训练,以提高其骨盆及髋关节的功能。手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观察其手术的效果。对对照组患者进行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方法是:手术前麻醉及选取的体位均与观察组患者相同。待麻醉起效后,自患者髂嵴前2/3的髂前上棘、腹股沟韧带至耻骨联合上方约3 cm处做一个切口,剥离腹外斜肌的肌腱及髂肌的附着点,充分暴露骶髂关节的前方,直至腹股沟管外环上方。将精索或子宫圆韧带、腹股沟神经分离,切断耻骨联合上方的腹直肌鞘及肌腱,显露髂骨翼、髋臼前柱、四边体、耻骨支。手术中的复位及固定方法、手术后的处理方法均与观察组患者相同[2]。
1)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中的出血量、手术的时间及手术后的引流量。2)手术半年后,采用骨盆损伤量化评估体系(Majeed)功能评分、骨盆骨折术后Matta 评分评估两组患者手术的效果。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的评定标准是:(1)优:手术后,患者的Majeed 功能评分及骨盆骨折术后Matta 评分均>85分,其髋臼移位<5 mm。(2)良:手术后,患者的Majeed 功能评分及骨盆骨折术后Matta 评分均为56~85分,其髋臼移位5~20 mm。(3)差:手术后,患者的Majeed 功能评分及骨盆骨折术后Matta 评分<56分,其髋臼移位>20 mm。手术效果的优良率=(总例数-手术效果为差的例数)/总例数×100%。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手术中的出血量、手术后的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手术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的比较(±s)
组别 例数 手术中的出血量(mL)手术后的引流量(mL)观察组 30 425.6±58.7 232.2±12.5 130.8±10.3对照组 30 680.1±73.3 285.7±15.8 176.7±13.1 t值 14.844 14.545 15.086 P值 0.000 0.000 0.000手术的时间(min)
观察组患者手术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的比较
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创伤性骨折。此病患者常因病情危重及伤情叠加而死亡,早期实施确定性手术存在较大的困难[3]。创伤失血性休克是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此并发症的发生是导致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患者在伤后的24 h内死亡的主要原因。伤后把握治疗的时间非常重要。一般来说,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患者伤后的4 h内是最佳的治疗时间,在其伤后的2 d内对其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固定的成功率最高,在其伤后的3~10 d内对其进行手术复位治疗的成功率明显降低。笔者认为,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患者伤后的7 d内,对其进行复位固定手术治疗,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确保其疗效[4]。
对于采取何种入路对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临床上还存在争议。有研究者认为,采用髂腹股沟入路对此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需要对其重要的神经血管组织进行解剖,可引发较大的创伤,手术操作较为复杂,手术中的出血量较多,导致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高[5]。Stoppa 入路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在患者骨盆的内侧缘入路实施手术,可充分暴露其四边体及耻骨上支等部位,可有效地探查骨折部位,在确保手术能够顺利进行的同时,又可避免过多神经血管的解剖结构受损,保证手术的安全性。采用重建钢板对患者的手术部位进行内固定,操作较为简单,对患者机体造成的损伤较小,使用的钢板还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及贴合性,可以确保对骨盆及髋臼进行复位的效果[6],有利于术后患者骨折部位的愈合。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与采用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的效果相比,采用Stoppa 入路手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的效果更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