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器薄膜用聚丙烯的生产现状

2021-07-02 02:17:00张丕生孙福国袁鹏辉
合成树脂及塑料 2021年3期
关键词:灰分电容器薄膜

张丕生,孙福国,徐 辉,袁鹏辉

(1.中国石化中原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河南 濮阳 457000;2.中国石化化工销售有限公司华中分公司,湖北 武汉 430000)

聚丙烯(PP)是半结晶的非极性材料,具有优异的耐热性、绝缘性、化学稳定性及力学性能,广泛用于电气绝缘材料和电容器电介质。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薄膜是电容器中重要的介质材料,占电容器成本的70%。薄膜电容器常应用于消费类电子、节能灯具、家电、交流电机、电动汽车逆变器、电力等领域[1-2]。电容器用PP薄膜有两种生产工艺,一种是目前主流的平膜法,另一种是管膜法。按空隙率分类,PP薄膜分为可蒸镀薄膜(光膜)和油浸薄膜(粗化膜)。光膜为表面光滑、空隙率小于5%的薄膜,经过金属蒸镀处理,主要应用于各种直流或高储能密度脉冲电容器等。粗化膜为至少一面粗糙、空隙率大于等于5%的薄膜,常用来制造油浸箔式电容器,用于交流输电系统无功补偿等。

近年来,随着国家特高压柔性直流电网的发展、高铁的建设、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推广等[1],对耐热性好、金属化薄膜电容器的需求快速增长。日本东丽公司预测电动汽车的需求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2]。因此,电容器薄膜用PP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目前,电容器薄膜用国产BOPP已与国外产品质量基本持平,产能占世界的一半以上,但制备BOPP的原料仍被国外公司垄断。本文对国内外相关产品、国内外生产情况和相关开发进展进行总结,为电容器薄膜用PP的国产化提供借鉴与参考。

1 电容器薄膜的主要性能

1.1 击穿强度

PP分子链中不含极性基团,因而其本征击穿电压值很高,BOPP薄膜局部击穿强度高达700 V/μm;但实际工程应用中,电击穿情况复杂,影响BOPP薄膜击穿强度的不仅是BOPP本身,还有薄膜表面粗糙度、加工环境清洁性等因素[3]。BOPP薄膜介质内部存在残留催化剂、助剂、气泡、杂质、微孔,还有链的弯曲与晶体位错、晶区与非晶区的界面等缺陷,这些缺陷构成了BOPP薄膜的电弱点,致使电容器实际应用中击穿强度普遍偏小[4]。另外,电容器长期工作会使薄膜老化,击穿强度下降,薄膜表面粗糙度对薄膜的击穿强度也有负面作用。电容器薄膜加工环境的空气净化等级至少为10万级,薄膜拉伸等重点加工区域甚至要求三千级水平,否则空气中悬浮的极小灰尘会引入原料中或吸附在薄膜表面,导致薄膜出现大量电弱点,降低薄膜耐压值[5]。储松潮等[3,6]认为,高等规PP有利于提升薄膜的耐压性。Rytöluoto等[7]研究表明,等规指数较高的PP会提升β晶含量,PP中β晶含量的增加会对薄膜的击穿强度有不利影响,β晶含量过高的薄膜容易形成空洞及缝隙,降低薄膜的击穿强度。提高BOPP薄膜拉伸比,增强薄膜取向度,可以提升薄膜击穿强度。

1.2 介电损耗

杂质是非极性聚合物引起介电损耗的主要原因[8]。BOPP薄膜内残留催化剂、助剂和其他杂质,可在高场强下解离形成导电载流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克服内摩擦阻力产生电流,消耗能量转化为热能。在高场强和高温环境中,这些热能会引起电容器内部温升过高,加速电容器薄膜老化,降低薄膜电性能,缩短电容器寿命或引发失效。纯PP介电损耗极小,损耗角正切低于3×10-4[9]。因此,在保证BOPP薄膜加工性、耐老化性等情况下,PP原料在合成、仓储运输、加工使用等过程中,应尽量降低催化剂残留、优选抗氧剂及避免外来杂质,减少材料的介电损耗。

1.3 表面粗糙度

表面粗糙度是电容器薄膜的重要性能指标,主要影响薄膜的卷绕性、浸渍性和蒸镀性能等。温度处于β晶与α晶熔点之间时,含有β晶的PP铸片经过双向拉伸,β晶转化为α晶,诱导薄膜表面形成大量相互连通的环形沟槽,这一过程称为薄膜表面粗化。薄膜表面粗糙度过小,膜表面光滑,容易导致膜间相互黏结,不利于薄膜卷绕,也不能保证薄膜表面绝缘油的浸润量。粗糙度过大,则会明显降低薄膜的击穿强度。为了保证粗化膜的耐压性和浸渍性,必须控制薄膜的平均表面粗糙度。BOPP薄膜表面粗糙度与薄膜加工过程中的温度和拉伸工艺参数密切相关,β晶是薄膜粗化的关键因素[3]。提高PP等规指数,可增加PP铸片的β晶含量。PP的熔体流动速率(MFR)对β晶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10-11]。然而,Rytöluoto等[7]提出,PP铸片表面形成的横穿晶在薄膜粗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β晶并不是薄膜表面粗化的必需因素。

1.4 厚度偏差

厚度偏差是电容器薄膜的一个重要指标,薄膜厚度均匀性主要受成膜加工工艺和PP原料的影响。厚度均匀性不好,容易造成电容器大小不一,电容量偏差过大,降低电容器的合格率。厚度均匀性差的薄膜,在分切装卷时,局部常会出现过拉伸,形成“拉伸穴”,造成卷制元件体积过大,极端情况下,膜间“拉伸穴”处会存在过量液体介质或空气,诱发电容器过早失效[9]。

1.5 耐热性

电容器耐热性主要体现在薄膜热收缩率小,高温条件下电性能随着时间的衰减尽量小[12]。目前,电容器用高温型BOPP连续工作的耐温特征值为105 ℃,而高等规指数、高结晶的PP熔点可达165 ℃以上。电容器长时间工作时,内部温度升高,薄膜横向热收缩率过高,容易造成电容器芯子端面产生倒伏现象,端面喷金层脱落或附着不良,严重影响电容器的性能,甚至导致电容器失效。通常,要求薄膜横向热收缩率小于1%,纵向热收缩率小于4%(120 ℃),否则会引起膜缠绕变紧,造成电容器元件变形,降低电容器电性能[13-14];但纵向热收缩率也不能过低,否则易造成卷绕不紧密,薄膜热处理时,薄膜间的空气和水汽不能完全去除,影响电容器电性能[13]。热收缩是指在高温环境下,等规PP非晶区中的分子链段开始运动,取向的链段发生解取向,重新恢复到卷曲状态。高温环境下,受非晶区、杂质等影响,薄膜的击穿强度急速下降,绝缘耐久性变弱。PP等规指数越高,结晶能力越强,越有利于降低薄膜的热收缩率,提高耐热性和击穿强度,提高耐老化性能,延长电容器的使用寿命[3,12]。

1.6 成膜性

电容器薄膜用PP的MFR一般控制在3.0 g/10 min左右。高等规指数PP使薄膜拉伸强度高、耐热性好、挺度和膜表面硬度高,但是不利于薄膜拉伸取向,容易导致成膜时破膜,成膜率低。提高相对分子质量及加宽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可以有效提高PP的熔体强度,改善PP加工性,促使薄膜厚度分布均匀、提高成膜率。北欧化工公司的HC300BF、中国石化中原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原石化公司)PPH-FC03的性能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北欧化工公司的HC300BF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相对较宽,可以应用于加工厚度3.0 μm及以下的薄膜。中原石化公司的PPH-FC03的MFR、等规指数与之基本相同,但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制作4.0~5.0 µm薄膜时,成膜质量稳定性不足,目前较难用于加工3.0 µm及以下高端薄膜。新能源电动汽车主要使用厚度2.0~3.0 μm的BOPP薄膜。2016年,北欧化工公司公布德国创世普公司用其开发的PP HC310BF生产出了1.9 µm厚的薄膜,可进一步缩小电容器体积。HC310BF是HC300BF的改良版,MFR、等规指数与HC300BF相同,但对HC310BF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进行了再优化,适用于超薄膜的生产。

表1 PP性能Tab.1 Properties of PP

2 国外工业化电容器薄膜用PP生产现状

2.1 北欧化工公司

北欧化工公司为开发电气性能优良的电工级PP,旗下Borealis Polymers NV工厂保留了一套Hercules淤浆法工艺的PP装置,产能170 kt/a。该工艺采用5个串联连续搅拌的反应器,溶剂为异构烷烃混合物[约90%(w)的C11异构体和10%(w)的C10异构体,如IsoparTMH],催化剂为二代催化剂(如Lnyx900型),助催化剂为氯化二乙基铝,外给电子体为甲基丙烯酸甲酯,反应器中聚合浆液质量分数为30%~50%[15]。聚合后通入异丙醇终止反应,并将催化剂残留物络合成醇类有机物,使其溶于热溶剂中。洗涤是在4个串联带有玻璃内衬的反应釜中进行,聚合物浆液进入洗涤单元,经过水洗处理后,一同进入分离器脱出水相废液,大部分催化剂残留在废液中。分离出的PP浆液依次通过3个离心机脱除溶剂,形成滤饼送入干燥单元,再经造粒得到PP粒料。通过该工艺开发了电容器薄膜专用均聚PP BorcleanTM系列,等规指数在96%~99%,灰分质量分数小于0.002 0%。具体牌号及性能见表2。

表2 北欧化工公司PP牌号及性能Tab.2 Grades and properties of PP produced by Borealis

2.2 大韩油化工业株式会社(简称大韩油化)

大韩油化蔚山工厂拥有6套聚合装置,全为Amoco-Chisso淤浆法聚合工艺。目前,1#PP装置关停,4#PP与5#PP装置合计产能530 kt/a。大韩油化为该工艺单独设计了一套洗涤单元,用于脱除催化剂杂质,开发生产了电容器薄膜专用PP5014LHPT系列,具有超低灰分含量(质量分数小于0.002 0%)和高等规指数。大韩油化电容器薄膜专用PP占世界市场的35%,具体牌号及性能详见表3。

表3 大韩油化PP牌号及性能Tab.3 Grades and properties of PP produced by KPIC

2.3 新加坡聚烯烃私营有限公司(简称TPC公司)

TPC公司为日本住友化学株式会社控股,其第二联合工厂拥有1套产能50 kt/a的本体法PP装置。该工艺采用SCC络合催化剂,反应温度70 ℃,压力3.1~3.2 MPa,所制PP等规指数为96%~99%。该工艺有一个内部结构特殊的洗涤塔,反应器排出的浆液从洗涤塔顶部送入,新鲜精制液态丙烯从塔底加入,与浆液逆向接触,脱除聚合物中的无规物和催化剂残留物。同时,塔内加入环氧丙烷和乙醇混合物作为去活剂,避免高聚物的生成。由于此工艺采取了脱除无规物及催化剂残留物的措施,生产的PP可用于电子、电气和医学等特殊领域[16]。目前, TPC公司生产的电容器薄膜专用PP的灰分质量分数小于0.003 0%,具体牌号及性能见表4。

表4 TPC公司PP牌号及性能Tab.4 Grades and properties of PP produced by TPC

目前,国外各大聚烯烃生产企业都致力于高纯PP的研究开发。传统高纯PP是通过洗涤脱灰处理实现的,几乎不含残留催化剂和小分子低聚物,但存在成本高、污染大、耗时耗能的缺点。获得高纯PP发展趋势之一是大幅提高催化剂活性,采用一步法直接在反应器内制备。同时,精制原料,严控聚合、包装储运等各生产环节,努力实现产品总灰分含量最小化。比利时Total公司提出了通过Basell公司的Avant ZN126/127(内给电子体为二醚化合物)、Avant ZN168(内给电子体为琥珀酸酯化物)型Ziegler-Natta催化剂,开发低灰分含量PP的方法[17-18]。泰国HMC公司采用新型高活性Ziegler-Natta催化剂,在Spheripol工艺上开发出电容器薄膜用PP Monplen HP6047,产品灰分质量分数小于0.003 0%。目前,国内已有电容器薄膜厂家进行试用。

电容器薄膜挤出加工过程中,由于挤出温度较高,挤出的PP熔体极易挥发烟雾和析出小分子低聚物,一是恶化加工环境,二是长时间累积附着在挤出机T型模头上,影响薄膜的成膜质量,或有较高概率落到薄膜上,严重影响薄膜的金属蒸镀性。据客户反映,北欧化工公司的低聚物析出最少,其次是大韩油化和TPC公司。

3 国内企业生产及开发现状

3.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辽阳石化分公司(简称辽阳石化公司)

辽阳石化公司开发了电容器薄膜用PP 61023。采用Amoco浆液法工艺,以正己烷为溶剂,利用营口市向阳催化剂有限责任公司的高活性CS-1-C型催化剂生产。聚合温度(65±1)℃,聚合压力(1.65±0.05)MPa,反应釜液位控制在75%~90%,浆液质量分数30%,同时周期性加入质量分数为0.050%~0.070%的乙烯。最终产品MFR为2.5~2.8 g/10 min,等规指数为94%~95%,灰分质量分数为0.006 0%~0.008 0%。该产品由于采用浆液法聚合工艺和高效催化剂,同时纯化丙烯、氢气等原料和延长反应时间,PP粉料灰分质量分数最小为0.002 3%[19]。

3.2 中原石化公司

中原石化公司开发了电容器薄膜用PP PPHFC03。在中国石化2代环管工艺上,主催化剂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开发的HA型催化剂,工艺参数参照BOPP聚合控制指标执行。HA型催化剂为第5代高效Ziegler-Natta催化剂,选用至少二醇酯类和二醚类化合物作为内给电子体,助催化剂为烷基铝化合物[20]。聚合温度70~75 ℃,反应压力3.3~3.6 MPa,三乙基铝与外给电子体质量比控制在0.25~0.28,反应时间2 h内,催化剂活性高于150 kg/g,实际生产中活性一度高达200 kg/g以上。使用该方法制备的PP粉料灰分质量分数小于0.002 0%,PP粒料总灰分质量分数低于0.003 0%,等规指数高于98%,且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宽(>6)。

4 助剂

电容器薄膜用PP是高等规均聚PP,具有高熔点及高加工温度,在成膜加工过程中容易降解,因此需要优选主抗氧剂和辅助抗氧剂。同时,为了保证薄膜的介电损耗和击穿强度,PP中一般不添加成核剂、爽滑剂、抗静电剂、防粘连剂等助剂。北欧化工公司实验表明,抗氧剂Irganox 1010可以从膜中迁移到油中,故不优选作为油浸膜的抗氧剂,而抗氧剂Irganox 1330及丁基羟基甲苯(BHT)不易被油从膜中析出。在实际应用中,一般需要Irganox 1010或Irganox 1330与辅助抗氧剂(如BHT)混合使用,可有效防止聚合物在挤出加工过程中降解。含磷辅助抗氧剂会增加电容器的介电损耗,应避免使用[21]。电容器薄膜用PP应避免任何对电击穿和介电损耗性能有消极影响的添加剂。在兼顾灰分的情况下,可以加入适量的硬脂酸钙,减缓BOPP在拉伸阶段的损坏和内部卷绕导致的从内侧到外侧的起皱和波纹[22]。

5 结语

传统高纯PP主要在聚合后采用洗涤的后处理过程获得,但洗涤过程耗时耗能、成本高、污染大。国内外获得高纯PP的另一种发展趋势是提高催化剂活性,实现在反应器内一步法直接制备高纯PP。同时,精制原料,严控聚合、包装储运等各生产环节,努力实现产品总灰分含量最小化。电容器薄膜用PP作为商业产品,不仅需要极低的灰分含量和高等规指数,还应满足薄膜表面粗糙度可控、低热收缩、厚度均匀、成膜性好等要求,因此,需要优化PP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与助剂配方。建议国内石化企业应根据电容器不同用途细分牌号,加强与下游加工企业、设备企业合作,开发出国产电容器薄膜用PP。

猜你喜欢
灰分电容器薄膜
复合土工薄膜在防渗中的应用
基于灰分回控的智能密度控制系统在寨崖底选煤厂的应用
选煤技术(2022年2期)2022-06-06 09:13:10
灰分在线检测对选煤智能化建设作用的思考
选煤技术(2022年2期)2022-06-06 09:12:22
潘集选煤厂重介灰分控制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选煤技术(2021年6期)2021-04-19 12:22:08
不同重量僵蚕总灰分含量的比较研究
四川蚕业(2021年4期)2021-03-08 02:59:56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物理之友(2020年12期)2020-07-16 05:39:20
含有电容器放电功能的IC(ICX)的应用及其安规符合性要求
电子制作(2019年22期)2020-01-14 03:16:28
无功补偿电容器的应用
山东冶金(2019年5期)2019-11-16 09:09:38
β-Ga2O3薄膜的生长与应用
光源与照明(2019年4期)2019-05-20 09:18:18
一种不易起皮松散的柔软型聚四氟乙烯薄膜安装线
电线电缆(2017年2期)2017-07-25 09: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