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如庆, 汪 鹏
(安徽财经大学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技术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技术创新对于一个国家的长期经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推动我国转向创新驱动发展的动力来源。而国际技术溢出对发展中国家整体创新能力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外商直接投资(FDI)所带来技术溢出使内资企业能够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知识和管理经验,以此来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并促进自身经济的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大,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根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新增外商企业60 533家,同比增长69.80%(1)央广网.商务部:2018年中国新增外商投资企业60533家. 电子网址:http://news.cnr.cn/dj/20190114/t20190114_524482049.shtml。。然而,随着国内要素生产技术和规模的限制以及中美贸易战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必须要实现由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为此研究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对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理论已经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可,但实证研究的结果并非一致,目前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Butfring(2010)[1]表明FDI进入规模对东道国的创新能力有促进作用。刘小鲁(2011)[2]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发现它能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同时郑珊珊(2018)[3]研究表明FDI对中国技术溢出创新有显著的提升作用。第二,FDI对东道国的创新能力影响不显著。范承泽等(2008)[4]通过对世界银行的数据分析,发现外商直接投资抑制了我国国内的研发投入,且具有负向作用;陈羽和邝国良(2009)[5]指出外资进入将阻碍东道国技术落后的企业的创新投入,且技术差距越大,负作用越强;魏守华等(2010)[6]在通过对本土技术溢出和国际技术溢出的两种溢出效应的对比下,发现外商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并不显著。第三,郑幕强(2011)[7]认为FDI对东道国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一定的边界条件,其不仅受FDI进入规模的影响而且也和当地吸收能力等密切相关。鲁钊阳和廖彬彬(2012)[8]、李健等(2016)[9]、冉光和等(2013)[10]分别以知识产权、金融发展水平以及人力资本为门槛变量来研究FDI 对我国创新能力的影响。
综上所述,现有文献在FDI对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上,其研究结论和理论有所差异,这表明FDI对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更加复杂的影响机制。通过对现有的文献进行分析,发现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一是大多数学者在研究时将FDI与创新之间看作是线性关系;二是大部分文献在研究FDI对区域创新的影响时,认为FDI进入速度是不变的,即从静态地探讨了FDI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Wang等(2012)[11]指出,外资进入速度快慢程度会对本地企业吸收外资企业技术溢出产生影响;钟昌标等(2015)[12]从企业层面分析了外资进入速度与企业生产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外资进入速度会抑制内资企业生产率的提升;Wang等(2017)[13]发现FDI进入速度正向调节了FDI对东道国的创新技术的提升。以上研究表明FDI进入速度会对技术的创新产生显著的影响,若单从静态的视角来分析外资的进入,会使研究结果可靠性降低。所以,本文用2000-201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构建面板门槛模型,研究FDI进入规模对区域创新能力的非线性影响,并从动态的角度考虑FDI进入速度的调节作用。
FDI进入规模对区域创新的影响是通过其溢出效应来实现,从而产生挤入效应和挤出效应。FDI进入规模通过示范效应、人员流动和前后向联系产生的挤入效应会提升区域创新能力;而通过竞争、市场和劳动力窃取效应产生的挤出效应会抑制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
随着FDI进入规模的扩大,其挤入效应也随之增强,边际效应增加。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随着FDI进入规模扩大,给东道国企业带来大量的可供模仿的企业管理经验和技术,即示范效应;二是跨国公司将有经验和技术的员工派遣到东道国建立子公司,也会伴随着知识的转移使东道国企业获取先进国外知识,即人员流动;三是跨国公司通过技术帮助东道国建立生产线和提高生产效率,即前后联系。
挤出效应会随着FDI进入规模的扩大而增加,而且边际效应递减。原因有:其一,跨国公司掌握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当跨国公司增加资本和技术型人才进入东道国的子公司时,东道国企业无法与之竞争,会威胁企业的生存空间。其二,跨国公司加大对生产要素的投入,从而扩大生产规模,压缩东道国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所以本文认为FDI进入规模对创新能力存在非线性影响。当FDI进入规模较小时,FDI进入规模的增加会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但FDI进入规模较大时,FDI进入规模的增加会抑制创新能力的提升。
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假设:
H1:FDI进入规模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
在此基础上,FDI进入规模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可能还受FDI进入速度的影响。当FDI进入速度逐步增加时,东道国企业有足够的时间去模仿、吸收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提升本地的创新能力;伴随着FDI进入速度的加快,东道国企业无法在短时间内有效地学习和利用外资的技术溢出。因此,FDI进入速度会减弱外资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关系。
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假设:
H2:FDI进入速度会负向调节FDI进入规模与创新能力的非线性关系。
本文重点研究FDI进入规模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效果,并且考虑到区域创新能力还受到FDI 进入速度的调节作用以及R&D资本与人员等区域因素的影响,以此来构建面板模型如下:
随着互联网与社交媒体技术的日益普及,弹幕视频引起了人们的兴趣与关注。弹幕视频之所以能够媲美甚至超越传统视频,其中一个最突出的差异就是评论的即时反馈性。传统的评论由于留言在视频下方,通常在一定时间差之后才会收到回复,但通过弹幕视频系统发布到视频播放的画面上,受众能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进行在线评论。这种沟通不存在反馈的时间差问题,更加接近于即时反馈。
creatit=β0+β1fdiit+μi+εit
(1)
creatit=β0+β1fdiit+β2fesit+β3agdpit+β4openit+β5rdlit+β6rdkit+β7humit+μi+εit
(2)
其中,i代表省份;t代表年份;β为相应的系数变量;creat代表区域创新能力;fdi代表外商直接投资进入规模;fes表示外商直接投资进入速度;μi为地区i不随时间变化的个体效应;εit为随机误差项。
为了考察FDI进入速度调节作用下FDI进入规模对区域创新能力作用效果中可能存在的非线性门槛效应,本文采用Hansen(1999)[14]的面板门槛回归模型进一步验证上述关系,模型设定如下:
creatit=β0+β1fdiitI(fes≤γ1)+β2fdiitI(fesit>γ1)+…+
βnfdiitI(fesit≤γn)+βnfdiitI(fes>γn)+μi+εit
(3)
creatit=β0+β1fdiitI(fes≤γ1)+β2fdiitI(fesit>γ1)+…+
βnfdiitI(fesit≤γn)+βnfdiitI(fes>γn)+axit+μi+εit
(4)
其中,fesit为门槛变量,代表外商直接投资进入速度;xit为控制变量;γ为门槛值;I(.)为指示函数,括号中的式子成立时,I取1,否则取0。
(1)变量的设定 被解释变量为区域创新能力(create)。区域创新能力指标反映了区域创新活动所取得的研发成果与区域创新活动带来经济效益的能力。地区新产品的销售收入和专利都可以客观地反映区域的创新能力,但是新产品没有统一的划分标准,在实际衡量过程中很难准确把握数据的真实性且度量的难度较大。Gumbaualbert等(2009)[15]认为专利能够很好地衡量地区创新能力。与专利授权数相比,专利申请数无滞后性,且更具有代表性,所以本文采用各地区专利申请数量来衡量其创新能力。
(5)
其中:i表示省份,fesit为i省份第t年的外商直接投资进入速度;fdiit和fdiit-1分别表示第t年和t-1年的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
控制变量:R&D资本投入(rdk)选用各区域R&D内部经费支出的自然对数表示;R&D人力投入(rdl)采用R&D人员全时当量的自然对数表达;对外开放程度(open)采用各地区进出口总额占GDP 比重来表示;人力资本水平(hum)本文以各地区人口平均受教育年数来衡量地区人力资本水平,计算公式:hum=6p+9m+12h+16u,其中p、m、h、u分别表示小学、初中、高中和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居民占该省份6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而6年、9年、12年和16年分别表示小学、初中、高中、大专以上教育程度的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朱承亮,2011)[16];经济发展水平(agdp)选取各地区人均GDP的自然对数来表示。
(2) 数据来源及描述 本文采用2000-2018年我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西藏及港澳台地区除外)为研究样本,其中研发支出(rdk)与研发人员全时当量(rdl)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各地区专利申请授权数据来源于各省市和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年报;其他变量的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各个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1:
表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本文运用Stata16.0软件进行模型的检验与估计。为了检验FDI进入速度对FDI进入规模与区域创新能力关系的调节作用及其结果的稳健性,首先对全国层面的样本数据在有无控制变量的基础上分别进行线性估计和门槛估计,以此来研究FDI进入规模、FDI进入速度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关系;其次在中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FDI进入速度约束下,分析FDI 进入规模对不同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异质性影响。
(1)线性模型影响效应估计 对模型(1)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以此检验FDI进入规模和进入速度对区域创新能力的线性影响,同时与本文研究FDI进入规模对区域创新能力的非线性影响作对比。
在随机效应、固定效应和混合的OLS模型中,通过对LW检验和Hausman检验,选择固定效应模型,采用最小二乘虚拟变量法(LSDV)估计回归结果见下页表2。从回归结果来看,当无控制变量影响时,FDI进入规模的系数为0.964,且在1%的显著水平上显著,这表明FDI进入规模对区域创新能力有影响。但考虑控制变量时,FDI进入规模的系数为0.025,它对区域创新具有积极作用,统计数据不显著的原因可能是FDI进入规模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并非简单线性关系,这证明了FDI进入规模与区域创新能力存在非线性关系的假设。而FDI 进入速度的系数为-0.014且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原因可能是随着FDI进入速度的加快,会限制其对部分省份的技术溢出效应,国内企业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去有效的学习和发展,所以FDI进入速度的加快,使企业学习和模仿的难度增加会导致企业无法与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竞争。
表2 全国层面面板数据线性估计结果
(2) 门槛效应检验与估计 选取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率代表FDI进入速度作为门槛变量,考察FDI进入速度对FDI进入规模与区域创新能力的调节作用的影响效应。首先进行门槛值的检验。由表3检验结果所示,无论是否考察控制变量的影响,门槛变量都在1%和5%的显著性水平通过了单一门槛和双重门槛的检验,但没通过三重门槛,即存在双门槛值。当考虑到控制变量时,FDI进入速度的单一门槛值和双重门槛值分别为-0.291和0.110且都位于95%的置信区间,说明门槛估计值和实际门槛值相符合。
表3 门槛效应检验
续表
综合分析可知,FDI进入规模对区域创新能力存在门槛效应。在FDI进入速度的门槛条件下,进行全国层面的面板模型估计,估计结果如表4所示。模型(3)和模型(4)分别为没有考虑控制变量的估计结果和考虑控制变量的估计结果。与线性模型(2)相比,非线性模型(4)在控制变量上除经济发展水平(agdp)之外的估计结果方向均一致,但估计系数的大小和显著性有所差异,说明模型的估计比较稳健可靠。
表4 全国层面门槛面板系数模型估计结果
具体分析可知,R&D人力投入的估计结果不显著,说明研发人才投入对于区域创新影响程度较弱。对外开放程度的系数为正,说明地区对外开放程度可以影响区域的创新水平,且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人力资本和R&D资本投入都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为正,说明人力资本和R&D资本的投入是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而经济发展水平系数为正且与线性模型(2)的估计结果相悖,说明区域的资源分配能力较高,越利于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
在表4中的模型(3)和模型(4)中,在FDI进入速度调节作用下,不管有无控制变量的影响,FDI进入规模对区域创新能力都存在负向作用,即表明FDI量的增加不一定会带来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这还与FDI进入速度有关。通过对模型(4)的结果分析,当FDI进入速度门槛值低于-0.291时,FDI进入规模的系数为0.871,且在1%的显著水平上显著。因为在FDI进入速度缓慢提升时,一方面可以增加区域内较高技术外商直接投资的资本数量,并且东道国企业有时间进行技术学习和模仿;另一方面可以缓解跨国公司和东道国企业竞争程度,使东道国企业可以通过加大研发资本和人才的投入来刺激区域内企业自身的技术水平或创新能力,增加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当FDI进入速度进一步提升,此时门槛值介于-0.291-0.110时,FDI进入规模对区域创新效率的促进效应有所减弱,系数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为0.247。当FDI进入速度跨过更高门槛值0.110时,系数在5%的显著性水平为-0.313,说明随着FDI进入速度的提高,FDI进入规模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边际效应由正转为负向显著。表明当外商直接投资进入过快时,会使区域企业面临FDI快速进入的压力和竞争力。这种情况下,跨国公司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会吸引大量人才的加入,同时会推动当地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使东道国企业失去竞争力退出市场;另外,东道国企业在外资过快进入下,企业无法有效地学习、吸收外资带来的技术和经验,跨国公司的示范效应会受到抑制。
中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区由于受到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等多因素影响,在地区的区域创新能力方面表现异质性,所以为了揭示这种区域的异质性门槛效应的存在,本文分别从东、中、西三大地区的角度研究在FDI进入速度的约束下FDI进入规模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通过检验结果可知,以FDI进入速度为门槛变量,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都通过了双重门槛检验。但,西部地区只通过了单一门槛检验。所以,东、中、西部地区应分别采用双重门槛检验、双重门槛检验、单一门槛检验模型来估计。表5为基于中国三大区域考虑空间差异情况的面板数据模型估计结果。可见在不同区域,FDI进入速度调节的作用使FDI进入规模对区域创新能力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
表5 区域异质性的面板门槛模型估计结果
续表
在地理区域检验下发现:第一,在FDI进入速度的门槛条件下,东部地区FDI进入规模对创新能力的影响呈现出正“U”型非线性特征,即当门槛值低于0.101时,FDI进入速度正向调节FDI进入规模对创新能力的效应;FDI进入速度强度处于[0.101,0.181]时,FDI进入规模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正向效应会呈现弱化趋势;FDI 进入速度高于0.181时,FDI进入规模对创新能力的效应又会逐步上升。因为,我国东部处于沿海地区,而我国沿海地区率先进行对外开放,东部地区扩大开放程度吸引了大批外资和人才的进入,同时也承接国际的产业转移。在这样的情况下,本土企业加快自身的学习,吸收外资带来的技术和经验,使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对东部地区的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提升。但,随着地区对外开放力度增加,FDI进入速度的提高和FDI进入规模逐渐增加,跨国公司快速扩张,限制了区域内技术效应的溢出,使中国本土企业处于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产业末端,进而导致区域创新能力下降。在创新技术为第一发展力的战略的驱动下,东部地区逐步控制外资的进入速度和规模,加强对以技术寻求型投资为动机的外资导向,注重外资质量的把控,使以往的投资方向转向服务技术寻求型投资,这会有利于本土企业对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吸收,进而提升区域的整体创新能力。
第二,在FDI进入速度的约束下,FDI进入规模对中部地区创新能力的影响呈现显著的倒“U”型非线性特征。当FDI进入速度的门槛值处在[0.104,0.120]时为最优的门槛区间,高于这个区间或者低于这个区间,会减弱FDI进入规模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因为,中部地区企业之间的技术发展水平有所差异,早期的外资进入会产生时间压缩不经济,所以中部地区的本土企业需要时间来扩大生产规模的投入以此来提高企业的吸收能力,才能更好地利用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增强与跨国公司竞争的能力,提升区域内整体的创新能力;但,随着FDI进入速度和规模的进一步提高,跨国公司加大了对当地市场的投入力度,提高了市场的竞争力,进而限制了本土企业的发展,影响了区域的整体创新能力。
第三,在FDI进入速度的约束下,最后会抑制西部地区FDI进入规模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即FDI缓慢进入时会正向调节FDI进入规模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但当FDI进入速度的程度超过0.091时,会逆向调节FDI进入规模对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可能是因为早期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程度并不高,经济发展水平滞后,教育水平低,很难吸引外资的进入,导致各省的FDI规模普遍较低,创新能力较弱。当外资缓慢进入时,给西部地区的本土企业提供机会加大生产投入规模促进了整体的创新能力,而随着FDI进入速度的增加,西部地区的企业无法短时间内提高市场竞争力,进而抑制了企业的创新,影响生产率的提高。
本文基于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以FDI进入速度为门槛变量的门槛面板回归模型研究FDI进入规模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的非线性回归关系,得到如下结论:第一,FDI进入规模对区域创新能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FDI进入速度调节作用下,FDI进入规模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当FDI进入速度低于门槛值时,FDI进入速度能够促进FDI进入规模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当高于门槛值时,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由正转负。第二,近年来,中国东、中部大部分省份FDI进入速度处于两个门槛值之间,且东部地区有部分城市已超过FDI进入速度的临界值,继续扩大外资的进入速度不利于全国层面的整体创新水平,且易造成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第三,通过对于区域层面分析,在FDI进入速度的调节作用下,FDI进入规模对区域创新存在区域异质性,在东、中部地区分别呈现正向“U”型和倒“U”型非线性规律,而西部地区过快的FDI 进入速度会抑制FDI进入规模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
第一,在引进外资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应采取合适的政策与手段适度地把控外资进入速度和规模,清楚地认识到一味地加快引进外资的规模,并不能一定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甚至还有可能会抑制区域创新效应的提升,因为,地区创新能力的提升还取决于外资进入速度的缓慢程度。第二,我国各省份在引进外资的同时也要通过对门槛值进行实际的规划,通过对省域内的投资数据计算出各行业FDI进入速度的门槛值。根据门槛值的大小进行合理的产业布局,明确区域内外资进入规模和外商投资动机,使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像上海、北京等地区应该限制外资的进入规模,调整外商投资的产业结构;而安徽、河南等地区还要继续扩大开放,引进外资,使产业结构得到完善。第三,我国东、中、西部地区要实现因地制宜的差异化引资政策。东部地区要将引进外资的方向向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转换,但不能完全依赖FDI的技术溢出,同时我们要重视人才引进战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培养自己的高端技术人才,真正意义上实现自主创新和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水平;中部地区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程度,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降低外商直接投资的成本,为外资的进入提供便利化服务,同时也要逐渐扩大知识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型的外资比例;西部地区要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投资的配套服务体系,依赖地区资源优势有节奏地扩大FDI进入的规模,同时也要响应政府号召去承接东、中部地区的产业转移,来推动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和提升区域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