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荡千亩,和谐人居
——诸家村的历史文化渊源与自然环境

2021-07-02 03:37文图张涵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杨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人类居住 2021年4期
关键词:石臼宗祠家村

文图|张涵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杨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1. 诸家村鸟瞰

褚家村印象

诸家村位于南京市溧水区和凤镇的西南部,北临石臼湖,西倚凤栖山,距南京市区约70公里。诸家村历史悠久,特色鲜明,是由烧窑、耕田、捕鱼等传统手工业、农耕业发展起来的典型水乡聚落。位于村西的古窑遗址,是古村手工业兴衰的历史见证。建村以来,每至石臼湖汛期,水位高涨,村东、北、西三面环水,似湖中之岛,习称湖头诸家。

时代变迁,宗族文化在诸家村留下了深刻印记。村族先祖于北宋熙宁八年(1075 年)由浙江余姚迁至高淳并渐成丁村诸家,元统元年(1333年),诸继寿公(第七世)自高淳一路行医迁至此处,为今村始祖,至今680余年,传二十四代。延承至今的诸氏家规在“治家、立业、教子、劝善、亲睦、恤贫、嫁娶”等方面的内容也彰显着中国传统乡约制度的精神内涵。

诸氏将杭州湾畔靠海吃饭的捕捞传统也带到了石臼湖边的诸家村。背靠万顷良田,面朝千亩鱼荡,农忙耕作,农闲打渔,诸家村民半耕半渔,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耕渔交替生产作息。村民50%以上从事渔业工作,形成了“三人一船,三船一帮,一帮九人”的传统捕捞作业方式,并沿袭着渔家特有的“请网菩萨”传统习俗,每年绞网开张的第一天,都会举行隆重的出渔仪式。唐代诗人李白曾写下 “湖与元气运,烟波浩难止。龟游莲叶上,鱼戏芦花里。少女棹轻舟,歌声逐流水”赞美石臼湖,而诸家村作为石臼湖畔的主要渔业特色村落,也是金陵新四十景之一“石臼渔歌”景色的重要空间载体。

纵览诸家文脉,诸家先祖由五代十国时期的古越文化区,一路迁至石臼湖边的吴文化区,同时在地缘上不断接受金陵文化的辐射,发展过程中又受到古徽州新安文化影响,渐成“青砖小瓦马头墙,雕梁画栋飞檐角”的建筑风格。小小村落变迁反映出的中国江南区域内部文化交融之深,十分耐人寻味。

2. 石臼湖畔渔业生产方式延续

村落布局与人居环境

诸家村村落布局同样是宗族礼制文化的空间体现,村落组织结构直接对应了“祖墓/宗祠-小祠堂”两级体系,诸继寿公墓位于古村中间,北面村内方塘,遥望浩渺湖面,占据了村中最佳的风水位置,诸继寿公的七个儿子独立成“旁”,各自集中分布,但总体上与祖墓形成环绕之势,通过空间的向心性彰显宗族的凝聚。

同时,诸家先祖主渔业为生,村落选址、格局与水密切相关。诸家村拥石臼湖南岸,圈圩筑堤,西倚凤栖山,整体形成了两面环水、一面林山的风水格局。诸家村外廓整体依“湖”就势,局部凹陷与楔入村庄的东、北湖荡和村西凤栖山尾三条绿廊相互糅合,聚落的山、水、林环境融为一体。

从亲水关系上看,村庄街巷纵横交错,顺应地形,四百余年历史的古巷道由花岗岩、青石、鹅卵石砌筑,仍保存较为完好,街巷的尽头往往对着码头等开敞空间。诸家村民居建筑早期朝向渔业生产场所,建设惯性一直保持对石臼湖的朝向。村内建筑也根据微环境调整朝向,诸家村内方塘周边形成了由祖墓、诸氏宗祠、天后宫、土地庙和传统民居共同形成的三面建筑围合,一面向湖敞开的空间结构。村内河、塘、池、渠星罗棋布,与传统建筑有机结合,形成了外有大湖,内有水网的特色江南水乡村落风貌格局与人居环境。

3. 传统民居

4. 诸氏宗祠内倒座戏楼

建筑遗存的价值特色

诸家村古建筑整体仍保持着较为完整的传统风貌、布局形态和历史文化环境,包括宗祠、庙宇、民居、古窑等多种类型,建设年代多为清代。由于溧水位于南京市域南部,受古代徽州地区文化传承与影响,诸家村建筑风格呈现出江南民居与徽派建筑相融合的特征。村落周边缺乏名山大川,木料有限,所以大多数诸家村民居木构用材较小,局部斗拱铺叠精致,反映了江南民居小巧玲珑的特点;同时,村内传统民居又大多高墙和小窗,以天井调节室温并作为院落核心,体现了民居封闭内向的特征。

5. 6. 传统开渔习俗

7. 诸氏宗祠小尺寸如意斗拱

诸氏宗祠是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诸家村北,紧临石臼湖。宗祠共三进,面阔三间,总面积638平方米。宗祠内第一进上部为戏台,第二进为诸氏村民传统议事场所,第三进为重建的敦叙堂。一、二进和二、三进之间皆有天井并逐进抬高。其中一进月梁上饰有花鸟纹样,额头、门楣上均刻有彩绘花纹。二进大梁上饰有葵花纹,斗拱刻饰精美,石质柱础上均有雕刻花纹。二进与三进之间的厢房檐下砖上饰有彩画。除传统建筑装饰外,宗祠前两进内墙壁,枋上木板等位置可见较为密集的文革时期标语。宗祠整体为砖木结构,属清代建筑,至今仍是村民们聚会、议事、观戏的主要场所。

天后宫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位于诸家村诸氏宗祠旁。由于村落倚重渔业,故多信仰妈祖文化。该宫为清代一层建筑,占地110平方米,镶在墙上的“重修碑记”记载清光绪年间曾重修,目前保存尚好。建筑由前进、后进和两侧厢庑共同围成一座方形建筑。大门设在前进中间,上挂“天后宫”匾额和与其有关的故事人物画。前后进之间设有天井,两侧厢庑陈设有刀、戈等法器,后进供奉着妈祖塑像。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生日)和农历九月初九(妈祖仙逝日),当地村民会举行隆重的庆、祭活动。近年来,族人对天后宫信奉的内涵又有了新变化,除了渔民出湖时前来祭祀,家中孩子出痧,村人生病等也会来此祈愿。

8. 村内朝向石臼湖的开放空间及妈祖庙

9. 天后宫

10. 透空花脊

11. 村内水圳系统

位于栖凤山与村庄之间的古窑遗址,距今600年,可追溯至唐朝,现只能确定大致位置。始建于清代的古民居建筑群,位于诸家村东部,是五栋一层建筑,分为两个院落,占地面积313平方米。此建筑群墙体皆为三段式堆砌结构,底层用粗大的石材作为基础,中层用扁平条形毛石找平,上层青砖砌筑,层次清晰,颇有构造美感。其中北侧院落顺应街巷走向的东西朝向建筑,主要结构保存较好且细部十分精美,门头为典型徽派建筑砖雕装饰,窗上也有三角形砖作凸起装饰。房屋东墙一侧宽约四十厘米的水沟与村内水网相联。而位于诸家村中部的一栋独立建筑,是始建于清代的一层传统民居,占地面积87平方米。经过多年改建,原有院落格局已不复存在,但主体建筑墙体完整、门窗装饰精美。村中龙树,相传已有千年历史,因其特殊的造型而得名。

结语

诸家村的重要价值在于独具特色的古村落水乡风貌景观特色,而村落山水格局和村内水网结构又是此价值最重要的空间载体,应重点保护三条绿楔与村落轮廓的关联性和村内河、塘、池、渠的水网基底。首先,应进一步确定凤栖山轮廓,划定生态保护边界,范围内严禁新建建筑,防止山体遭到侵蚀,确定村内重要公共节点与凤栖山的视线通廊范围,整治影响视线的非传统民居、构筑物等。第二,以历史文脉为依托,改造石臼湖畔的大面积硬质驳岸为生态护坡,并结合码头、平台的设置增加岸线亲水性与文化体验。第三,组织进行村内水网系统的摸底调查,与街巷系统统一考虑,在网络节点处通过设计手法,结合村民日常生活生产和游客休闲游憩需求进一步加强空间场所感塑造。第四,诸家村依湖而生,因渔而兴,具有地方特色的绝美湖景和生产生活体验是在乡村旅游背景下的宝贵资产,地方政府未来可将此作为乡村展示利用的切入点,结合环境整治促进诸家村整体品质提升与基础设施完善,通过特色产业的复兴,带动村庄脱贫致富,激发活力,优化人居环境。

猜你喜欢
石臼宗祠家村
新加坡的庙宇宗祠会馆建筑
城郊经济“围城”——申家村“弃工务农”现象解析
惜物即惜福
惜物即惜福
惜物即惜福
幸福像花一样开放——蒲城县闫家村的金银花海
神奇的鼠尾
那片盛开的“金银花”——从闫家村党支部书记王春颜看“带头人”的重要性
一个人的山区“扶贫公交”
庄严隆重的祭祀仪式与不可预知的祭祀效果*——论《红楼梦》的除夕宗祠祭祀与《儒林外史》的泰伯祠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