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冰洁
摘要:目的:探究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治疗社区高血压的临床有效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高血压患者开展研究,使用抽签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缬沙坦治疗,观察组采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采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治疗有效性明显,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值得推荐。
关键词:缬沙坦;硝苯地平;高血压
高血压是现代社会十分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我国高血压人群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目前我国每10名成年人中就有2人患高血压。目前还没有方法可以根治高血压,治疗目的是控制病情,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高血压患者开展研究,使用抽签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男30例,女30例;年龄35~55岁;平均年龄(45.65±9.31)岁。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年齡34~54岁,平均年龄( 45.40±9.40)岁。两组研究对象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接受研究前1周停用所有对治疗结果可能产生影响的药物,且治疗期间注意控制低盐、低脂饮食。对照组给予缬沙坦口服,80 mg/次,1次/d。观察组给予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缬沙坦使用方法同对照组,硝苯地平30 mg/次,1次/d。两组均持续治疗8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疗效和血压控制情况。舒张压下降10 mmHg或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或虽未下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 mmHg或以上,具备其中一项,为显效;舒张压下降不到10 mmHg,但已达到正常范围,或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0~19 mm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或收缩压较之前下降30 mmHg以上,具备其中一项,为有效;未达到以上标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3.0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降压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高(P<0.05)。见表1。
2.2 两组血压改善情况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SBP与DBP对比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SBP与DB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缬沙坦是一款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抗高血压类药物,可使血管紧张素Ⅱ的I型(AT1)受体封闭,血管紧张素Ⅱ血浆水平升高,刺激未封闭的AT2受体,同时抗衡AT1受体,达到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效果[1]。
单一用药血压控制不稳定,为此,需要在临床中寻找多种药物加以治疗,帮助患者进一步稳定病情。硝苯地平控释片是较早应用在高血压治疗中的药物,属于砒啶类钙离子拮抗剂,主要作用机制是对钙离子在机体血管平滑肌细胞、心肌细胞中的跨膜转运加以抑制,可显著阻断细胞间信息传递,舒张血管,减少血管外周阻力,降低血管负荷,有效抑制血压升高,降低药物对人体重要器官的伤害性,显著提升用药安全性。上述两药联合治疗高血压,能有效解除患者血管扩张或痉挛现象,具有长期有效及效果平稳等特点,能极大地提高临床疗效。
综上,高血压患者采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高血压状况,且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冯彤,董轩.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20,18(8):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