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衍美
【摘要】目的:探究长程视频脑电图检测对癫痫的诊断效果。方法:本文研究对象共计80人,均为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病患,均为可疑癫痫病患。80例病患中,16例拟诊为非癫痫发作性疾病,納入对照组,剩余64例拟诊为癫痫,纳入实验组。对所有病患分别以常规脑电图及长程视频脑电图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实验组中,常规脑电图检出癫痫样波的概率为50%(32/64),长程视频脑电图检出率为81.25%(52/64),两种检测方法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对照组中,15例(93.75%)病患在发作期及间期均未检出癫痫样波,结合其临床表现可排除癫痫,剩余1例(6.25%)病患,经长程视频脑电图检测出癫痫样波3次。结论:对于癫痫病患,长程视频脑电图的应用可提高检出率,因此值得推广。
【关键词】长程视频脑电图;癫痫;检测价值;诊断效果
癫痫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以往多以脑电图检查结合病患表现进行诊断,但脑电波单次检测的假阴性风险较高,对癫痫样波的检出率较低。近年,长程视频脑电图在临床上的应用率越来越高,该技术对癫痫样波的检出率较传统脑电图更高,并且在常规脑电图基础上,结合了录像技术,可对病患脑电波情况及癫痫发作时的情况进行长时间记录,在事后可进行回放,进行多次的分析,进而有效提高检出率。而常规的脑电图的记录时间较短,易导致漏诊。基于上述理论,本文纳入80例病患展开研究,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共计80人,均为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病患,均为可疑癫痫病患。80例病患中,16例拟诊为非癫痫发作性疾病纳入对照组,男11例,女5例,年龄2~64岁,平均年龄(33.59±9.38)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33±1.26)年;临床表现:6例屏气发作,4例非癫痫性强直发作,3例抽动障碍,2例癔病性发作,1例发作性腹痛。剩余64例拟诊为癫痫纳入实验组,男48例,女16例,年龄2~64岁,平均年龄(33.67±9.15)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39±1.19)年。临床表现:24例部分性发作,20例强直-痉挛性发作,12例失神性发作,8例强直发作;其中13例单纯部分性发作,11例复杂部分性发作。该研究符合伦理委员会要求,研究详情已告知病患与家属并获得同意[1]。
1.2方法
对所有病患分别以常规脑电图及长程视频脑电图检测,先行常规脑电图检查,再行Bio-logic16导长程视频脑电图检测,导联的放置按照国际10-20,检查前清洗患者头发,将盘状电极固定于头皮,展开24h的检测。
1.3观察指标
统计常规脑电图及长程视频脑电图的检出率。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符合癫痫标准;2)同步脑电波检测中,出现与背景不同的伴有明显暴发的脑电节律,或是棘波和尖波,以及多棘波群或是棘慢波。当出现波幅异常、异常慢波、极度纺锤波均为非特异性异常。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种检测手段的检出率比较实验组中,常规脑电图检出癫痫样波的概率为50%(32/64),长程视频脑电图检出率为81.25%(52/64),两种检测方法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对照组中,15例(93.75%)病患在发作期及间期均未检出癫痫样波,结合其临床表现可排除癫痫,剩余1例(6.25%)病患,经长程视频脑电图检测出癫痫样波3次,见表1。
2.2确诊病患的癫痫样波情况
经长程视频脑电图检出癫痫样波的52例病患中,有20例病患在睡眠期检测出癫痫样波,有5例病患在觉醒期检测出癫痫样波,有27例病患在觉醒期和睡眠期均检测出了癫痫样波。
3讨论
癫痫病患临床病理以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表现为主,导致此情况的原因在于,位于病灶部位的神经元出现了高度的同步放电,并且为快速同步放电、且反复的放电。脑电图的检测是临床常见的诊断癫痫的手段,既往临床主要以常规脑电图进行诊断,常规脑电图对病患脑电波的持续记录时长仅为30min,诊断依据不足,这也是导致检出率较低、漏诊风险高的关键原因。本文分别以常规脑电图及长程视频脑电图对实验组病患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长程视频脑电图对癫痫样波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脑电图,这是因为长程视频脑电图可对病患的脑电波进行长时间的监测及记录,可在患者正常活动情况下对其进行全天的监测,避免了漏诊的发生[2]。
综上所述,对于癫痫病患,长程视频脑电图的应用可提高检出率,因此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玲.长程视频脑电监测在诊断癫痫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疗,2018,37(4):47-49.
[2]尚炫.长程视频脑电图在诊断癫痫中的效果观察及检出率影响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50):126,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