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国新
武汉市光谷实验中学校长,湖北省校长协会初中分会秘书长,湖北省第二批“荆楚教育名家”成员,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研究生兼职导师,国内“帮教育”的倡导者,著有《为何而教》《教育是帮的艺术》《帮教育:一位校长对教育的理解》等书。
当我们强调“一个教师就是一本教科书”时,意味着校园中的教师都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者。
一名学科教师,体现在课程开发方面的行动有三: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学科知识的科普;结合学生的成长需求和自己的兴趣特长开发课程。
我们可以将学科教师的教案理解为一种校本课程,实际上是一种国家课程的校本化。而学科知识的科普,有利于教师弄清学科的发展史,弄清知识的源头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和其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从而有助于理解和发现学科知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价值和意义是一种哲学思维,这便将学科知识上升到了哲學的高度。
一个学科教师,倘若没有本学科的哲学思维和视野,其学科教学就可能会失去人文性,从而失去学科教学的教育功能和育人作用,仅仅成了一种单一的训练。教师将学科知识的科普作为一种校本课程来开发,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强化了学科知识的人文性,让学科教学走向了教育、走向了育人。
关于“校本”,华东师范大学的郑金洲教授强调:“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所以,校本课程的开发,一定是基于学校的需要和学生的需求,基于自己动手而不是依靠他人和专家,其目的在于促进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从而推动学校发展。
在此,我想以生物学科为例,探讨如何规划和启动校本课程的开发。倘若学校需要完成一本有关校园植物的校本教材,教师可能会做出这样的规划:学校树木的种类及特性;校园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种类及特性;适合学生在校园种植的植物;教室及厕所等室内植物的种植与养护;班级小花园的搭建与布置技巧;校园农作物的种植与管理;学生家校种植图片展等。教师还可以从“空中牧场”及动物出发,甚至可以结合平时飞进校园中的各种鸟儿,开发出校园的动物养殖课程。
当然,我们强调从校园出发,并不是将视野仅仅局限于校园,我们还需要考虑樟树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山羊在自然界中如何生存等。我们需要建立与世界的联系,需要从校园出发,走向世界和自我。
上述只是一种探讨和假设。生物学科和其他任何一个学科的教师都可以结合专业和生活的实际,选择性地、有计划地开发学生需要的各类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是每一位学科教师的事,更是学校各处室及干部的事。“每月一事”“阳光大课间”“毕业活动”“职业体验”“小升初衔接”“路队放学”“文明就餐”等,这些校园活动课程的开发,涉及学生核心素养及人格成长,涉及一所学校的办学品质和品位,决定了一所学校能够走多远。这些课程,都是学校干部需要考虑和行动的。
光谷实验中学用“帮教育”理念逐步回答了教育是什么、教育为什么以及教育应当如何展开等教育的基本问题,建立了“生命本帮”和“帮能再生”的教育目标论和“教育是帮的艺术”的教育方法论,并用“互助德育”“帮学课堂”“自救教师”和“弘帮课程”构建了“帮教育”的基本框架和体系,从而找到了践行“帮教育”的基本路径和方法,并且用两年的时间完成了一套“帮教育”丛书。这套丛书,我们可以将其定性为一所学校关于教育的校本课程,也是学校校本课程的顶层设计。
我认为,一所学校的特色和品质,是通过校本课程体现出来的,校本课程是学校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当我们强调“教师发展学校”时,开发校本课程,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责任编辑/曹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