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凯
每個人都需要他人的关心或帮助,也享受着“被他人需要”的过程。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为什么我们渴望被他人需要?换言之,为什么我们渴望体现自身的价值?从表面上看,体现自身的价值,可以使自己的人生道路更顺遂,也能防止自己从社会中被剔除,二者一正一反,让我们渴望“被他人需要”的感觉;从深层来讲,“被他人需要”的需求,是人性之善的体现,是过了数万年群居生活的人类的天性,是体现为自然境界的道德境界。满足他人的需要,正是人之本性。
满足他人的需要,体现了个人的价值。马恩之所以流芳百世,正是因为他们满足了无产阶级对思想武器的需要,马克思主义也成了二人一生价值之凝结;林肯满足了广大黑奴对平等的需要,他的价值也因此达到永恒,最终凝成了拉什莫尔山上的丰碑,与华盛顿一同为芸芸众生所崇敬。
每个人都有价值可言。陶渊明归隐田园,对社会做出了何种贡献?少一个经世致用之臣,多一个难以养活自己的农夫,他对社会似乎没有价值可言。但是他丰盈的内心亦有其价值,这种价值最终化为精神图腾,满足了他人对精神的追求,发掘自身价值之所在。
反观当下,有太多人的“被需要”没有得到重视,其价值也没有被自己发掘。“空巢老人”们或因年老体衰或因孑然一人,失去了满足他人需要的能力,也因此为世人所遗忘。他们自觉为社会所抛弃,心理疾病频发,令人扼腕叹息。
可喜的是,对他人的关怀与照顾,对个人之价值的重视,愈发在社会中占据主流。无论是戴着红袖标的志愿者还是投身基层的大学生村官,他们都在满足他人的需要中满足了自身“被需要”的渴望,体现了自身独一无二、不可或缺的价值。我辈青年正当如此,通过帮助他人满足双方需要,在双赢局面中体现自身价值。
上海市实验学校 (上海市 20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