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春蕾
摘 要:古诗词具备一定的美感,古代诗人在创作的过程中,往往触景生情,在诗词中融入自身别样的情感,且部分诗词会蕴含一定的哲理,对学生的成长以及个人品行的培养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考虑到古诗词与现代文学之间的差异性,教师在展开教学的过程中,应当认识到学生的理解能力,尽可能的避免教学过度枯燥。本文将简述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方法,希望能够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语文 古诗词
1 引言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教师的教学手段以及教育理念都得到了转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也需要不断地创新,以满足当下学生对校园教育的需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在展开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秉持创新精神,真正意义上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美感,并且能够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理解古诗词的涵义。
2 通过朗读的方式初步感受
古诗词是古代文人抒发自身内心情感时的一种文学体裁,诗人创作时往往会考虑诗词自身的韵律,这也使得古诗词朗朗上口[1]。在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意境,以及古代文人墨客的心理情绪。通过朗读的方式,让学生进入到诗词的意境之中,感受其中的美感,以此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
例如,宋代诗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该诗闲散自由,重在“杂兴”,诗人范成大描写了一篇很常见的田园风光,该诗的内容也较粗浅,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理解。教师在展开教学的初期,就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的方式,让他们感受田园间的闲散与自由。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要尽量避免过度限制学生的想象力,不妨让学生大胆猜测诗中所描述的场景为何,感受“梅子金黄杏子肥”中到底何为“肥”,“麦花雪白菜花稀”中的“稀”是否又与“肥”相矛盾等等,让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朗读,实现个人对诗词的理解,最终完整的理解该诗的涵义。
3 构建古诗词情景感受
古诗词大多来源于古人的有感而发,大多数诗词往往会将古代诗人的所见描绘出来,这其中就不乏大量的美景与趣事[2]。教师在展开教学时,不妨通过创设情景的方式,让学生先融入情景,接着在该情景中感受诗词。通过该种方式,构建一个自主学习理解的氛围,既能够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也能够帮助其培养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让他们能够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分析古诗词中的涵义。
例如,宋代诗人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该诗并无特殊涵义,主要是对苏轼好友惠崇僧人的《春江晚景》缩写的题画诗。教师在展开教学时,就要合理的应用诗中的动态描述手法,比如“春江水暖鸭先知”与“正是河豚欲上时”来说明场景中的季节等等。在展开教学的前期,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初春时期万物复苏的景色,而后让学生举例在初春时节能够看到的动物,随后引入该诗。并将逐字逐句与学生的联想结合起来,“竹外桃花三两枝”教师可以用窗外的柳树比拟成诗中的桃花,将“春江水暖鸭先知”与河流开冻相结合说明等等,通过该种方式,让学生从情景中联想到诗词中的画面,最终形成一幅完整的属于自己的《春江晚景》图。
4 整体分析体会作者情感
想要感受古诗词的内容以及涵义,就必须要深入到该诗词作者的生活时期、背景以及整体内容[3]。教师在展开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重视起针对诗词整体的理解。对古诗词进行整体的理解和分析,并且通过对作者的故事以及生平,感受古诗词所蕴含的情感。
例如,唐代诗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该诗通篇二十八字,以每两句为一层一时,前一句“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直接说明了作者此时望月所处的环境,教师在展开教学时,要有意突出“树栖鸦”,告知学生此两句并非仅描写了作者所处的环境,还说明了作者与友人此时的孤独,明明八月十五应是朋友相聚共同赏月的时节,但是身边无人能惊起“鹊鸦”,就连秋露打在园中的桂花上也没有一点声音,这也间接折射了作者心中的寂寥。后一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一句,在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将该句与前一句进行结合,帮助学生感受此时作者对友人的思念。
5 在名句赏析中感悟诗中哲理
古诗词具有悠久的历史,部分古诗词具备较为重要的学习价值,其自身往往蕴含着警醒世人的名句。在小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起部分名句对学生的教育意义,让学生在名句赏析的过程中,感受古诗词中所蕴含的哲理,并且通过该种方式,帮助学生约束自身的行为,养成良好的品行与习惯。
例如,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教师在完成教学后,“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句,该句描写了庐山从不同角度看呈现出来的不通风景,并与后一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句相互呼应,该诗借景说理,指出看问题应当客观全面,如若只是通过主观判断事物,就会存在纰漏。教師在展开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将该诗与孔子“眼见为虚”的典故相结合,让学生学会客观分析事物,不以主观臆断肆意评判他人,通过该种方式,来帮助学生养成积极良好的品行。
6 结束语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精华,学习古诗词具备重要的意义。教师在展开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古诗词中的正确涵义,还要让其真正意义上学会自主赏析诗词,真正意义上掌握对古诗词的有效应用。
参考文献:
[1] 吴茜琳,郭子峰.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改善方法分析[J].科技资讯,2019,1710:106-107.
[2] 张海晓.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20,03:114+116.
[3] 王春梅.探析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新思路[J].品位经典,2020,04:160-161.
青岛西海岸新区台头小学 (山东省青岛市 266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