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振双
刘义庆《世说新语·术解》云:“荀勖尝在晋武帝坐上食笋进饭,谓在坐人曰:‘此是劳薪炊也。’坐者未之信,密遣问之,实用故车脚。” 劳薪,指以旧车轮当柴火烧,因车子运行以车脚车轮最辛苦,故称。
吃着饭,入口即知为劳薪炊,烧的是故车脚,果真是见识卓越的。只是,易叫人怀疑是造了假,夸张过头,实则不然。
林绍志先生所著《临朐方言》,在解释车脚时,说:“车脚子[che(方言读平舌音)jue zi]——车轱辘子。”一个车脚,把车轮子拟人化,也形象化了,车轮走过的路和时光成为过眼云烟,浸润着劳动人民对它的深厚感情。
张维明在《“车脚子”和“劳薪炊”》一文中,详细讲述了“推脚”和“拉脚”。他指出,过去没有公路,靠独轮车搞运输,叫作“推脚”,推车人称“推脚的”。而在“推脚”途中,碰上大岭陡坡,单靠“推脚的”一人,拼了命也拱不上去。于是,就诞生了专门牵了牲口,拉坡赚钱的生意,也就是“拉脚”。
关于“推脚”,我不清楚,倒是“拉脚”,印象还深些。以前,老家人说“拉脚”,跟坡不坡的没关系,甚至和独轮车没关系,而专指用车拉东西去卖的行为。比如有赶着骡子车卖干草的,一车码上一两千斤,需要本金一百多块,一卖,挣的基本上都是翻一倍。可不要小看这净挣的一百多块钱,能买好些东西的。在二十年前,建筑工的日工资才三十左右,而现在要二百左右。
干草,是谷子收割后的枯黄秧苗。秋季谷子成熟,人们将谷穗掐下来,谷草直接收割,随之晾干,储藏到厢房,以备来年牛羊食用之需。中学时代,没少跟着父亲收购干草,再拉到临近县城的集市上卖。那座以钢铁闻名于世的小城,发展牛羊养殖业够早,也很有规模。高高的草垛,割肉的草叶,是我难忘的噩梦。
拉脚,最考验的是脚夫的耐性和体力,还有牲口的脚力。待看到荀勖的“劳薪”之说,未免叫人感叹那车轮子的不易。特别是古时候,车轮子尚为木质,坚实的大枣木也好,凑合用的榆木也罢,饱受劳顿之苦后,被烧是难跑的了。好在有荀勖这样的识货人,车脚还有知音,算是没被白烧了。
这样看来,清人黄景仁《杂感》诗“文倘有光真怪石,足如可析是劳薪” 不可谓不识货,倒是苏东坡《贫家净扫地》诗“慎勿用劳薪,感我如薰莸”有些过虑了。劳薪绝不会有香草和臭草之别,劳薪炊或更有烟火味。这就好像农村的柴火锅,做出来的饭菜,是城市燃气灶所比不了的。遗憾的是,大多数人尝不出来,与其说没这能力,不如说是没机会。
到底,食辨劳薪是一种智慧,也更是一种福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