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海拔寒区山地战时护理能力指标体系

2021-07-01 13:38:44杏玲芝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寒区卫勤高原

杏玲芝,江 雷

(1.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安宁分院妇产科,兰州 730070;2.海军军医大学卫生勤务学系卫生勤务学教研室,上海 200433)

我国西南藏区边境地势恶劣险要,平均海拔4 000 m以上,战场环境异常复杂,山高坡陡、沟谷纵横、气候寒冷、通道狭窄、植被稀少、战场卫勤保障困难多等高危因素,严重影响我军卫勤作战效能[1]。护理力量是我军保障任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参战力量之一[2]。在新军事变革背景下,恶劣的西南边境战场卫勤保障任务要求更高、难度更大。如何提高我国极端、恶劣环境的高原超高海拔战场救护保障能力已成为军事高原卫勤学科研究的焦点、难点问题[3]。国内研究护理卫勤技术培训要求、科目不统一,尚未建立规范化、标准化高原军事卫勤保障护理技术标准建设体系。因此,本研究选择全球极端、恶劣环境的西南边境高原战场区域构建护理救护能力标准指标体系,对有效提升高原寒区战场急救护理能力和军事训练护理科目的培训具有重要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本课题组8名成员,均女性,年龄25~51(35.24±6.78)岁,本科以上学历,研究生导师2名、研究生1名、主任护师1名、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2名,均执行过高原寒区卫勤保障任务。依据Delphi专家函询法,确定专家标准:①多次参加执行高原军事实战化演训、卫勤保障任务三个月以上;②中级以上职称、工作5年以上卫勤护理管理专家;③自愿参与本研究;④主动配合完成专家函询。2020年9—10月特邀日喀则、拉萨、喀什、阿克苏、狮泉河、阿里地区等,高原地区部队、基地、医院等30名医院管理、军事卫勤不同单位专业管理专家。涉及总医院、中心医院、战勤保障等医疗保障单位;主任护师7名,副主任护师12名,主管护师11名;工作年限为8~29年;执行单次相关军事演训等任务均四个月,即120天。

1.2 方 法

1.2.1 研究设计调查问卷 本研究以文献分析、实战经验及战伤救治总则为指导依据,开展3轮小组讨论,筛选研究区卫勤保障护理能力的敏感性指标,编制研究问卷框架:依据军事卫勤保障技术标准要求,特邀本研究专业领域的专家,通过现场问卷调查、通信函询及网络在线形式展开讨论、分析、修改。

1.2.2 专家咨询问卷内容 主要包括问卷导语、指导原则、问卷条目与专家咨询四部分。①问卷导语:重点阐述研究目的和意义。②指导原则:详细说明具体方法、完成时限与注意事项。③问卷条目:初步包括“战场综合专业护理素质、高原寒区卫勤全科知识、高原寒区卫勤护理能力”3个I级指标、46个Ⅱ级指标体系;④咨询专家:专家一般信息资料等内容。专家咨询前首次预调查,课题组随机选择15名,经整理、修改专家咨询意见、建议,形成第1轮问询。问卷效度指数=0.812,信度系数r=0.864。

1.3 统计学分析

1.3.1 筛选条目标准 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4],本指标体系的变异系数≤0.3,赋值均数≥4,各指标条目的内容效度≥0.78,总指标条目效度≥0.8,每项指标专家接受度不低于80%[5]。

1.3.2 分析体系指标 专家积极性以每轮问卷回收率表示;专家的权威系数,即Cr=(Ca+Cs)/2[6];专家意见协调程度以肯德尔和谐系数(Kendall’W)表示[7],专家意见集中程度以指标重要性赋值的均数与标准差表示;指标权重按专家的重要性程度评分计算[8-10]。

1.3.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系统,体系指标条目的重要性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专家的权威性和知名度采用积极系数、协调系数、判断系数、变异系数、熟悉系数等对专家咨询的可靠性和权威性进行统计、综合分析研判,检验标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专家基本资料基于德尔菲法专家选择对本研究价值具有关键作用。共遴选出我国西南区域高原、高海拔8个市县、地区的部队、医院等30名专家,高级职称护理专家19名(占63.33%),体现遴选专家地域的代表性、广泛性,突出专家学术造诣深及研究价值。涉及特邀15名专家的基本资料,见表1。

表1 专家基本资料统计(n=15)

2.2 专家积极性4轮专家问卷函询共发放105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05份,有效回收率100%。通过综合研判专家咨询表数据分析,显示该研究调查问卷的有效回收率符合统计数据要求,说明专家参与该研究项目积极性与支持度高。

2.3 专家权威系数本研究3轮专家的权威系数(Cr)均≥0.870,表明参加的专家具有较高的权威性[15],确保研究结果可靠性,见表2。

表2 专家权威系数

2.4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本研究卫勤保障护理任务核心能力指标体系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检验中,第1轮中Ⅰ级、Ⅱ级指标的W值依次为0.542、0.436;第2轮中Ⅰ级、Ⅱ级指标的W值依次为0.634、0.503;第3轮中Ⅰ级、Ⅱ级指标的W值依次为0.710、0.545。经Kendall W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专家协调性较高。

2.5 咨询问卷的修订情况本课题组经综合研判,第1轮函询中6名专家提出4条修改意见,4个Ⅱ级指标修改“野外生存技能”为“高原寒区极端恶劣野外生存技能”、“团队合作精神”为“团队主动合作精神”、“医学英语”为“卫勤医学英语”、“军事作业训练”改为“军事基础知识”。第2轮函询中9名专家提出6条修改意见,4个Ⅱ级指标修改“自我心理调适能力”为“战时自我心理调适能力”、“自救互救能力”为“战术环境下自救互救能力”、“吸氧知识”为“高原寒区吸氧知识”、“高原寒区保健措施”为“高原寒区女性保健措施”。新增1个Ⅱ级指标“战术环境下暗光静脉穿刺技术”;第3轮函询4名专家提出3项修改建议,3个Ⅱ级指标修改“护理文书书写与管理”为“战时护理文书书写与管理”、“高原寒区吸氧知识”为“高原寒区用氧卫生知识”、“卫生防护知识”为“高原寒区野外卫生防护知识”。第4轮函询2名专家提出1项改进意见,1个Ⅱ级指标修改“应急能力”为“快速应急能力”。最终所得3个Ⅰ级指标、46个Ⅱ级指标条目标准体系,见表3。

表3 西南边境高原战时卫勤保障护理能力指标体系

3 讨 论

3.1 研究方法科学、可靠本研究所得指标体系采取回顾大量国内外文献、小组讨论、专家咨询等技术方法构建Ⅰ级指标3个、Ⅱ级指标46个条目池。研究区域地理条件、战场环境特点,依据战伤救治总则为指导,本课题组深入分析、筛选,最终确定研究的指标体系包含Ⅰ级指标3个、Ⅱ级指标46个条目池,专家接受度均≥89%。本研究所得指标体系结果说明,研究技术方法、数据科学可靠,筛选指标条目精准实用。

3.2 研究构建指标体系的重要性我国西南地域边境局势错综复杂,安全威胁类型持续增加[11],其卫勤保障能力面临更大难度和挑战。本研究区以全球极端的自然环境恶劣区域为例,将战伤救治工作始终贯穿于高原联合军事训练中,以常态化加强护理卫勤训练能力,为西南边境军事卫勤提供高效的护理保障技术。该研究区构建的指标体系中3个Ⅰ级指标“战场综合专业护理素质、高原寒区卫勤全科知识、高原寒区卫勤护理能力”为所得指标体系框架,表明新时期军事卫勤保障护理建设向打仗型、全能型发展;46个Ⅱ级指标充分明确该地区实效卫勤技术能力支撑的卫勤保障,重点结合战场实际深入评估,调研、讨论,尽最大努力适应其恶劣环境高危因素影响,紧贴战场救治护理急救技术及相关高原医学护理知识。因此,研究结果所得指标体系科学性、系统性和实操性较强。

3.3 研究所得指标体系的特点设置的指标权重对构建体系至关重要。本研究构建的Ⅰ级指标3个、Ⅱ级指标46个指标体系中:①Ⅰ级指标“战场综合专业护理素质”权重值(0.308)是圆满完成卫勤任务的基础。4个Ⅱ级指标 “合格的战时政治素质”、“军事基础知识”、“严格安全保密思想意识”、“高原寒区极端恶劣野外生存技能”权重均较高,突出现代军事卫勤保障代表性、针对性,为研究配置护理参战人力布局、提高护理保障战斗/生存能力[12]以及军事卫勤护理训练科目培训工作提供参考;②Ⅰ级指标“高原寒区卫勤全科知识” 权重值(0.284)是圆满完成卫勤保障的前提。Ⅱ级指标“慢性高原病种护理知识”、“常见理化疾病护理知识”、“新概念武器伤救护知识”、“高原寒区用氧卫生知识”条目权重较高,表明该区的主要减员战斗力危险影响因素,提示实效的战场救护技术能力须储备全面的高原卫勤医学理论知识来支撑,以有效卫勤技术保障卫勤任务的完成;③Ⅰ级指标“高原寒区卫勤护理能力”权重值最高(0.424),是圆满完成卫勤保障的核心。3个Ⅱ级指标“战伤救护五大技术技能”、“全科护理能力”、“战术环境下暗光静脉穿刺技术”权重较高,此阶段是降低伤亡率、恢复战斗力的关键环节[13]。鉴于此,本研究所得指标体系高度契合恶劣的战场区域,结合战场急救无法预计性、复杂性特点,符合现代新军事卫勤保障所具备的多专业联合全科急救技术能力。

猜你喜欢
寒区卫勤高原
不同施肥处理对寒区苜蓿草地产量的影响
高原往事
迸射
高原往事
高原往事
烧伤伤员综合救治卫勤保障经验
千里移防,卫勤保障不中断
解放军健康(2017年5期)2017-08-01 06:27:44
寒区某水电站大管径PCCP管施工过程
某部抗洪抢险卫勤保障经验做法
某部冬季野营拉练卫勤保障体会
西南军医(2016年3期)2016-01-23 02: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