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齐,丁 陶,康 鹏
(1.海军工程大学基础部军事体育教研室, 武汉 430000;2.海军军医大学卫生勤务学系卫生勤务学教研室,上海200433)
70周年国庆阅兵,徒步方队参阅的方队共有15个,主要分为挎枪方队、端枪方队、徒手方队三种。三种方队在队列训练方法、手段、目标和内容等方面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例如静态站立训练、踢腿训练、端腿训练,不同之处例如端枪方队劈枪训练,挎枪训练,徒手方队摆臂训练。阅兵训练强度非常之大,阅兵训练时间段主要分布在当年的3~9月,也是非常炎热的夏暑时间段,持续高温导致队员们的伤病率不断提升。笔者作为阅兵参训人员,基于实地调查及统计,针对三种队列类型中人员参训产生的伤病原因及类型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并提出合理有效的改善措施和防治手段。
1.1 研究对象针对阅兵三种类型方队的受训人员、训练方法、损伤类型及原因进行调查分析。
1.2 数据来源结合受训人员问卷调查及驻训医疗保障部门伤病的统计情况进行分析,分析各伤病发生率,并进行比较分析。
1.3 数理统计数据描述采用例数和百分比的形式体现,运用EXCEL建立数据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对三种队列类型队员基础训练阶段、专项技术训练伤病数据进行检验与分析。
2.1 基础训练阶段中的损伤及原因分析无论是挎枪方队、端枪方队还是徒手方队的队员,在队列训练初期多以原地稳定性训练为主,训练手段多以静态站立训练、踢腿训练、端腿训练为主,功能为强化动作姿态和动作定型。
静态站立训练易产生肩背部肌群训练损伤,原地踢腿训练中易导致腿部肌群训练损伤,端腿训练易产生踝关节训练损伤(表1)。
表1 基础训练损伤情况
2.2 专项技术训练阶段损伤及原因分析基础训练阶段之后总方队各自开展专项技术动作训练阶段。专项技术训练对提高队员上下肢协调性和难度有显著作用,急性损伤和疲劳性损伤的人数也随之提高。例如长时间快速摆臂训练而引发肩带肌群疲劳性损伤;摆臂训练未进行神经激活而引发的肘关节软组织挫伤等。从各方队专项技术训练阶段训练伤数据分析得出,特定关节肌群的疲劳性损伤,人数比重较大,例如肩胛关节肌群劳损;不同程度或特定部位的急性损伤,人数比重同样不容小觑,因此须加强避免特定动作的损伤问题。
专项技术训练阶段中徒手方队和端枪方队多以肩带关节、肘关节和腕关节肌群伤病为主。挎枪方队主要以疲劳性伤病为主,包括肩背关节、腕关节肌群损伤(图1)。
图1 方队专项技术训练伤病类型及人数
2.3 不同训练阶段损伤部位分析
2.3.1 肩带关节肌群伤病 肩带关节肌群灵活性相对较高,尤其是在摆动、环绕方面作用显著。而队列训练中静态和动态两种类型动作模式都会引发肩带关节肌群不同训练损伤。挎枪和端枪方队以静态损伤居多,伤病类型以站立姿态损伤为主。其中肩胛疲劳性损伤(122,46%)和斜方肌群疲劳性损伤最为显著(141,54%)。
动态损伤以徒手方队为主,伤病类型以摆臂训练引发的肩胛关节急性损伤(肩峰撞击症)(9,8%)和相关肌群(三角肌、冈上肌)疲劳性损伤(111,92%)为主。
2.3.2 手腕关节肌群伤病 手腕关节伤病以徒手方队摆臂训练引发的急性损伤和慢性挫伤两种损伤为主。其中手掌急性损伤人数居多,此类损伤包括食指近节指骨相关肌肉关节挫伤(84,49%)、小拇指近节指骨外侧相关肌肉关节挫伤(73,42%)和腕骨相关肌肉关节挫伤(15,9%)三种。
2.3.3 下肢关节肌群伤病 通过数据分析可看出,三种方队中都存在因高强度高密度队列训练而引发的下肢关节肌群急性挫伤和疲劳性损伤,损伤部位包括膝关节(136,30%)、踝关节(221,49%)和腿部肌群(95,21%)。
膝关节是队列训练中伤病率较高的关节肌肉群。单兵基础训练阶段,常出现软组织水肿、滑囊炎、骨髓水肿、疲劳性骨挫伤、半月板损伤、韧带拉伤等。以文职人员方队为例,在单兵训练阶段,胫骨骨髓水肿、滑囊炎和不同程度骨挫伤的损伤率占有较高比重。排面专项技术训练阶段,以下四种伤病的人数占较高比重,包括疲劳性软组织损伤、半月板损伤、韧带拉伤和疲劳性骨折(图2)。
图2 徒手方队膝关节伤病
踝关节肌群是人体较为灵活的关节,是队列训练中伤病率较高的损伤部位之一。容易产生跟腱周围炎(98,28%)、滑膜炎(35,10%)、踝关节水肿(167,48%)、骨扭伤挫伤(49,14%)等多种伤病。
3.1 损伤数据与分析
3.1.1 损伤类型与动作模式密不可分 通过对阅兵队列训练中伤病类型、伤病率调查结果统计,发现影响徒手方队正步动作风格特点的关键是腿臂动作的协调时机与身体重心的变化规律[1],训练伤病与其动作模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例如文职人员方队上肢训练损伤包括急性损伤和疲劳性损伤两种。疲劳性损伤产生原因是长时间保持静态军姿站立,肌肉持续进行静态收缩而不伸展,同时训练后不进行放松和拉伸而导致慢性训练伤病;急性损伤产生原因则是由于关节肌肉重复快速摆动或外力冲击而引发的急性挫伤。伤病大多分布在肩胛、肘、腕等关节肌群。例如斜方肌、背阔肌等大肌群、肩胛肌群、胫前肌群等产生的筋膜炎、滑膜炎;热身活动中引起的肩胛、手肘、膝盖韧带拉伤;队员间手腕关节碰撞引起指骨挫伤、软组织损伤等。从文职人员方队伤病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在专项技术训练阶段中队员间距小,同时保持高次数、高频率的肩、臂、腕关节肌群重复摆动,这样的动作模式对于训练初期队员技术提高不利,极易产生急性损伤和疲劳性损伤。应加强单兵上肢动作熟练度和增大单兵间距,避免损伤出现。
由于齐步、正步腿部训练的时间长、强度大、密度大,导致大量下肢伤病的出现,三种队列类型中的腿部伤病包括动态和静态损伤两种。其中动态损伤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动作模式是高次数、高频率重复踢腿训练,而长时间进行错误动作训练导致的疲劳性损伤,例如大小腿肌肉关节损伤和膝肌肉关节损伤;二是抓地跟腿训练中动作不规范而导致的骨挫伤和积液水肿,例如膝、踝、脚肌肉关节的损伤。静态损伤与上肢相同,产生的原因是军姿站立训练中的关节肌群长时间做静态收缩而不伸展,同时在训练结束后不进行放松和拉伸,因而产生疲劳性损伤。例如膝关节长时间保持关节锁定引起的肌肉关节损伤。建议训练中应加强对于单兵错误动作模式的纠正与指导,形成正确动作定型,训后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充分放松与拉伸,避免疲劳过度引起损伤。
3.1.2 训练强度和密度对训练损伤影响大 队列训练能够培育战斗精神,有效地增强部队战斗力。作为军人必须明确队列训练的意义,认清队列训练在战斗精神培育中的作用,增强队列训练的自觉性[2]。阅兵队列训练强度大,每日训练时间长;密度高,单日训练中每小时休息时间为11分钟。这对参训人员的身体素质有着极高的要求。参阅人员存在个体差异性大、训练时间短、训练强度密度高,因此训练中更易产生训练损伤。从训练伤病数据中可以看出,队员伤病种类多、损伤程度复杂,这对于训练效果和训练质量的提升都产生巨大影响。应加强在队列训练结束后对所有队员进行巡诊,采取到班逐一询问方式,依据队员的本体感觉、体质检查和门诊病例,提供恢复手段和建议[3],一周训练应安排两天进行单兵恢复,加快队员伤病和疲劳的恢复。
3.1.3 训练场地及环境对伤病累积的影响 战斗精神是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队列训练能够培育战斗精神,有效地增强军队的战斗力[4]。合理地安排训练环境对队列训练水平提高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阅兵队列训练的时间段主要集中在当年3~9月,天气炎热干燥,持续高温也易提高参训人员的伤病风险。例如高温状态下,持续进行高密度队列训练会导致队员的脱水脱钠,进而引起中暑、外伤感染等急性病症,甚至引发热射病。
3.2 启示与对策
3.2.1 科学施训 精准把控强密度 阅兵训练对队列素质标准和要求极高,高强度、高密度训练环境中训练对参训队员要求同样高。在基础训练阶段着重掌握单兵身体素质特点及队列水平,在训练内容、组训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应进行调整和改革,突出不同身体条件队员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教学考核评价、反馈以及激励作用[5]。从参训人员形成良好意志品质等方面着手,丰富科学组训手段[6],合理安排单兵训练内容,科学把控训练强度和密度。根据训练周期计划设置单兵训练提升手段,并针对训练内容充分开展放松与拉伸,缓解训练疲劳积累。在专项技术训练阶段应强化对参训人员训练伤病的监测,使队员能够适应高强度、高密度训练环境,掌握动作要领,避免因强度不适引起的训练损伤。
3.2.2 保障训练高效 夯实动作标准 阅兵训练是队列训练中难度和强度最高,对单兵技术动作要求高、规格高、标准高,对方队做到整齐划一提出极高的要求。在高强度队列训练中,除了强化单兵训练,还应加强纠正与改善。例如在军姿训练中,应将改善其原始体态问题作为训练重点;通过提高弱侧肌力,纠正左右肌力不同而引起的高低肩;通过增加大腿内侧肌群的肌力,纠正O型腿导致的腿夹不紧等体态问题,进而改善因不良体态引发的各类慢性损伤。在动态齐正步训练中,应在动作模式训练初期进行大量分解训练来改善重复动作训练产生的错误动作和伤病问题。例如在正步动作训练中,应针对队员膝关节伸直不锁定,脚踝脚尖不下压等问题,进行锁定动作训练,固定动作模式,巩固动作标准,降低膝踝关节肌群急慢性损伤的产生。
另外,医疗部门也应实时掌握单兵身体状态、提供必要保障手段。加强对已损伤人员的治疗和康复,提供运动康复治疗,减少慢性损伤持续时间,提高训练效率。
3.2.3 科学康复 合理安排恢复手段 训练量是衡量队列技术动作水平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能够立竿见影提高单兵训练水平,如果一味增加训练总量而没有合理安排恢复与康复,则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慢性损伤。
在高强度队列训练中,由医疗部门安排康复周期计划进行干预,丰富恢复手段,对参训人员保持训练总量,提升训练效率,降低运动损伤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每日训练周期内,每持续25分钟高强度的训练量后进行5~10分钟的调整,医疗队保障应实时开展放松与恢复,降低单兵训练产生的疲劳累积。单个训练日中,应适当进行单兵恢复性训练,降低训练强度、密度,使队员能够保持训练量同时体能不断恢复,降低伤病率。
3.2.4 提供集中训练阶段的应急措施及伤后康复办法 参训队员自身所具备的康复手段及应急措施相对较为贫乏,因此训练时应当由医院或门诊进行外部干预。医院及门诊可进行实时监控,提升突发急性损伤应急处置机制,搭设CT、核磁共振等检测仪器;根据参训时环境及天气情况,提供训前防暑防脱水防伤等相关药物;针对存在旧伤的参训人员进行有效监督,掌握其训练进展及实时身体状况;为疲劳性损伤的人员提供损伤处局部减压、肌肉放松等养护设备;加强对参训人员心理疏导,为其完成受训任务构筑强大的心理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