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熙东 (南京外国语学校 江苏南京 210008)
多聚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简称PCR)是一种快速、特异性扩增某特定片段DNA 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生命科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尤其在2020 年新型冠状病毒检测中以“快速、准确、高效”的筛选出新型冠状肺炎患者突显PCR 的技术魅力[1]。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PCR 属于选择性必修模块3《生物技术与工程》中“基因工程”教学的一部分,可用于“提取目的基因和扩增目的基因”,其理论基础涉及必修2《遗传与进化》“DNA 结构与复制”等内容。《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明确指出,在帮助学生达成“基因工程赋予生物新的遗传特性”大概念的理解时,应通过开展“PCR 扩增DNA 片段并完成电泳鉴定”,促进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因此,高中阶段开展PCR 实验,利于培养学生结构与功能观、物质与能量观等生命观念,利于学生在设计实验、操作实验中提升科学思维品质和科学探究能力,利于在对新冠肺炎疫情等社会热点议题讨论中培养社会责任。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仪器的缺乏,PCR 技术的教学还是浮于纸面。即使有PCR仪,由于实验成本较高,操作过程复杂,实验时间长,往往仅让学生参观仪器,而让PCR 仪成为摆设。“重理论,轻实践;重解题,轻技术”的现象没有得到改变。因此,将菌落PCR 引入高中课堂,能降低成本、缩短时间,让PCR 实验真正走入高中课堂,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掌握PCR 技术,发展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基于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面对“土壤磷元素缺乏,影响农业生产”的世界性问题,提高土壤中有效磷元素的含量是科学家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土壤中难溶性磷的转化依赖于一类解磷菌的微生物[2](主要为细菌),因此,通过项目式学习,带领学生分离纯化并鉴定土壤中的解磷菌,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同时,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习得知识,掌握技术,培养能力,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教学方式。
菌落PCR(colony PCR)可不必提取目的基因DNA,不必酶切鉴定,直接以菌体热解后暴露的DNA 为模板进行PCR 扩增,省时省力,常应用于快速鉴定菌落是否为含目的基因的阳性菌落。与普通DNA 的PCR 相比,菌落易获得,少了提取目的基因步骤而省时,也因不必购买目的基因,一般中学实验室就可操作。而且,可与“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实验专题相衔接,教学设计时可作为1 个单元的整体化设计。
2.1 菌落获得 本实验采用的菌落为在“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实验中,校园“寻找高效解磷菌,缓解土壤缺磷”的项目式学习的学生从校园土壤中所分离出的解磷菌菌落[3]。挑选了解磷圈较大较明显的菌落(图1),用于PCR 和菌种鉴定。
图1 出现解磷圈的菌落
2.2 菌落PCR
1)制备菌悬液:用高压蒸汽灭菌过的无菌牙签挑取解磷菌的单个菌落,置于20μL ddH2O 中搅拌,将装有20μL ddH2O 的PCR 管在100 ℃下煮2 min,冷却后成为菌悬液。
2)设计引物:采用细菌16S rRNA 基因通用引物进行菌落PCR,引物序列为27F(5'-AGAGTTTGATCCTGGCTCAG-3')和1492R(5'-GGTTACCTTGTTACGACTT-3')。
3)扩增体系:扩增体系20 μL,Fast PCR Master Mix 体系(TaKaRa)10μL,引物27F 与引物1492R 各1μL,菌悬液1μL,ddH2O 7μL(菌悬液与ddH2O 加入量视菌悬液浓度及时调整)。
4)菌落PCR 反应条件设定:94℃预变性1 min;98℃变性5 s,55℃退火5s,72℃延伸20 s,变性退火延伸共30 个循环;循环结束后,72℃保温10 min(使延伸更充分)(图2);4 ℃保存。
图2 PCR 参数设置
5)PCR仪器扩增。Bio-Rad PCR仪T100,96孔。
2.3 凝胶电泳 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作用下发生迁移的过程。DNA 分子带有负电,在电场的作用下,DNA 分子会向着与其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利用DNA 样品分子本身的大小,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实现不同大小DNA 分子的分离。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可用于对PCR 扩增成功与否进行鉴定,从而为后续的基因测序提供保证。
1)制胶:PCR 扩增期间,配制1%琼脂糖凝胶。称取1 g 琼脂糖加入至100 mL 1×TAE 缓冲液中,微波加热溶解;溶解后加入GelRed 核酸染料,倒入制胶板中,置于室温下待凝固(约20 min)。
2)点样:取5 μL 扩增产物与上样缓冲液混合,将混合液点样至1%琼脂糖凝胶中。
3)电泳:120 V 电压下电泳15 min。
4)观察:将电泳后的琼脂糖凝胶放入凝胶成像系统进行PCR 产物检测,确认条带并拍照(图3)。将剩余PCR 产物送至测序公司进行测序。
2.4 实验结果 电泳结果显示,所有菌落扩增后在1 465 bp 处均出现单一条带(图3),说明在所取菌落中都能扩增出作为细菌身份的16S rRNA 基因,后续选择清晰明显条带所对应的PCR 产物送至基因公司进行测序,根据结果构建系统发育树,确定所分离出的菌落各属于何种细菌。
图3 菌落PCR 电泳图
本实验利用连续2 节课的时间(约80 min),完成PCR 和电泳实验。具体时间分配见表1。实验操作约55 min,其他时间用于理论指导、结果观察、课堂小结等。
表1 时间安排
4.1 重时间有效管理,助实验有序进行 利用仪器进行PCR 的时间进行制胶。在仪器配置上,PCR 仪选择96 孔为宜,且较好品牌仪器升、降温速度较快,节约实验时间。选用生物公司专门用于进行菌落PCR 的试剂盒(Fast PCR Master Mix),其包含的Taq 酶高效(延伸速度为10 s/kb),可缩短PCR 中各阶段的反应时间,在30 min 内完成PCR 扩增,与普通PCR 相比,所用时间缩短一半。制胶板选择双排,一排25 孔,总共可上50 个样,保证让每个学生能进行点样操作。优化后的实验,能在55 min 内完成PCR 和电泳实验。
4.2 重关键能力培养,促学科素养提升 在进行菌落PCR 的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分子生物学中的关键能力,符合“教学过程重实践”的新课程理念。在PCR 教学中,不只追求学会操作仪器,更应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引发学生对“为什么要进行PCR、如何进行PCR、如何解读PCR 结果”等问题的深度思考。
1)为什么要进行PCR?在本实验中,基于“分离出高效解磷菌以解决土壤有效磷含量低”的现实问题情境,通过技术手段分离出高效解磷菌形成菌落后,需对其进行种属的分子鉴定以确定其系统发育地位,势必要对解磷菌的DNA 进行测序。由于Sanger 测序需要足够浓度的DNA,因此,在测序前会先进行PCR 扩增目的基因。如果只需要做定性检测,菌落PCR 能得到与常规PCR 相同的结果,且可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本实验选用菌落PCR。
2)如何进行PCR?PCR 过程由PCR 仪器完成,难点在于需实验者构建PCR 反应体系。例如,模板的选择、引物的设计、温度的控制等,都是技术要点。
模板的选择:在本实验中,细菌主要存在3 种核糖体RNA(5S、16S、23S rRNA),因16S rRNA 基因有一段高度保守的序列,并且中间的高变区序列是每种细菌独一无二的标记,因而设计引物扩增16S rRNA 基因这一段高度保守的序列。即“16S rRNA 基因”相当于细菌的“身份证”,必须先拿到身份证才能进行进一步的鉴别,所以应先将其扩增再进行序列的比对。
引物的设计:PCR 的成功与否与引物的选择有关,设计引物的能力体现学生掌握PCR 的技术素养。针对引物的设计,如果所要扩增的目的基因在文献中没有报道研究,则需要研究者利用引物设计网站自行设计引物,常用的引物设计网站有Primer blast、Primer Premier 5.0、Primer 3 Plus 等。如果该目的基因在文献中已有报道研究,则可从文献查到该目的基因成熟的引物序列。本研究中学生通过查找阅读大量文献,选择16S rRNA 基因的通用引物[4]。
体系的构建:反应体系的量根据需求而定。本实验选用20 μL 的总反应体系,使用商品化的Fast PCR Master Mix(其中包含Taq 酶、dNTP 和缓冲液),其用量及PCR 仪器参数的设置参照说明书;在20 μL 的总反应体系中加入上、下游引物各1 μL;本实验中加入1 μL 菌液作为模板。
3)PCR 电泳结果的解读:PCR 扩增产物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检测,在凝胶上点样已知条带大小的标准样(DNA Marker),方便比对扩增产物的分子量大小。根据琼脂糖凝胶电泳的结果选择条带较亮(产物较多)的样品送去测序。最终将测序结果与Genebank 数据库中序列进行比对,确定菌种的系统发育位置。
以实践活动为学习起点,以问题解决为终点,学生从学习实验原理,到进行实验操作,感受解决问题的快乐,从中提升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