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水库灌区管理,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研究

2021-07-01 03:46孙卫星
装备维修技术 2021年50期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孙卫星

摘 要:水库灌区主要负责防洪排涝、生产、生活、环境供水等方面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效能较强的水利工程项目。水库灌区需要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加强对工程水利以及资源水利持续稳定发展的探索,加大水库灌区的管理力度,优化完善相应的工程改造措施,并能立足并服务于新农村的建设,让两者相辅相成,在提升新农村建设成效的同时,能够促进水库灌区的经济发展,并不断壮大自身实力,解决诸多管理问题。文中对水库灌区管理促进新农村良好建设,提供相关建议,以供相关单位参考。

关键词:水库灌区管理;新农村建设;加强建设

王英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的主要任务是针对灌区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对其进行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以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水利用系数,节约水资源,恢复萎缩的灌溉面积,为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创造条件,并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

一、王英灌区基本情况

(1)工程概况

王英灌区位于湖北省东部东经114°12ˊ~150°05ˊ,北纬29°45ˊ~0°13ˊ之间,地处长江中游南岸鄂东南幕阜山向富水、梁子湖、金水流域过渡地带,东西长约 110km,南北宽 30km。灌区气候温和,雨量丰沛,土壤肥力适中,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是鄂东主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

王英灌区是经 1970 年湖北省农业会议批准,为解决梁子湖和金水流域内的 咸宁、大冶、江夏、鄂州等滨湖旱包地区农田灌溉而实施的“东水西调”方案时兴建的,于 1975 年开灌受益。它是一项跨流域引水灌溉的大型工程,经过不断配套完善,已逐步形成了以王英水庫和蔡贤水库为骨干,小型水库和塘堰为辅,引水闸、电灌站为补充的水源工程,加上总干渠、干渠、支渠、斗渠、农渠五级渠道,形成了蓄、引、提与大、中、小相结合的大型灌溉系统工程。灌溉面积49.6万亩。

(2)社会经济

王英灌区涉及阳新县、咸安区、江夏区、大冶市和鄂州市的13 个乡镇,总国土面积 1187km2,人口 41.9 万人。

灌区耕地面积73.786万亩,其中水田45.51万亩,旱地27.31万亩。根据统计年鉴统计得到灌区 2018 年国内生产总值 102.1 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为 49.8 亿元,农业总产值 52.3 亿元。

(3)工程管理

王英灌区由王英水库管理局负责管理,直属湖北省水利厅。局内设机构 5 个,直属单位四个,并有 7 个农民用水者协会,协助管理 15万亩的农田灌溉工作。目前全局在职职工 115 人,王英灌区专管人员 27 人,均为公益性编制人员。

二、存在问题

(一)水资源利用率低

王英灌区范围降雨量大,水系发达,水资源较为丰富,但降雨季节分布不均,蓄水工程缺乏,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灌区现状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 0.5072,水量损失较大。

(二)灌排设施不完善

主要体现在:一是标准不高。王英灌区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设计并施工,仅能满足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标准低、功能不全。二是配套设施不全。灌区建成至今,陆陆续续进行了一些建设改造,但是限于地方财力,渠系建筑物以及管理设施均不配套。三是渠道工程老化。渠道断面硬化比例很低,自然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渠道变形、垮塌、滑坡、淤塞,甚至被填平,在末级渠系体现尤为明显。四是排洪不畅。因为整体规划不够、管理体制不顺,以及资金短缺等原因,灌区范围内排洪能力明显不足,行洪不畅。因为设施不完善,在经过长时间运行后,出现了方方面面的问题,导致水利工程的效益无法发挥出来[1]。

(三)水生态问题

一是水资源浪费严重。部分群众的用水观念还没有改变,认为水是天上降下来的,免费的,我要用你就得给,管理单位往往迫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压力,不能不供水。同时,因为粗放的传统的用水方式存在,造成大量的水资源浪费。二是水质污染。经济发展,工业废水未达标排放,农业面源污染,农村养殖业污水排放,经营户、住户生活污水排放等,导致灌区内水体局部出现污染。三是违章建筑。沿库、沿渠非法侵占,开垦种植、做房修路搞建设,毁坏林地的同时,造成大量水土流失,弃土弃渣倾倒在库面、渠道。拦叉搞水产养殖,围堤造田搞开发等等,诸多违章建筑的发生,严重威胁水生态安全。所以,依法治水、更新观念、优化水库的调度运用非常关键,同时能够有效促进新农村良好建设与发展[2]。

(四)灌区管理问题

经过多年实践,王英灌区的管理单位(王英水库管理局)不断深化管理体制 改革,实行了事企分开、管养分离,建立了职能清晰、权责明确的灌区管理体系。但随着时代发展,也凸显了许多管理上的问题。首先,人民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对灌区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要求更高,水利行业监管能力显得不足,科技推广与人才队伍培养有待加强,管理体制需要更加科学高效。其次,工程老化,设施不配套,粗放的用水管水模式,灌溉水的利用率严重偏低,无法适应经济发展以及新农村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另外,许多灌区工程产权不清晰,权责不明确,涉及的机构很多,导致管理效率严重降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也无法发挥出来,不能很好地顺应新时期市场的发展需求,缺乏灵活的竞争机制[3]。

三、工程建设策略

(一)硬件设施改造

通过争取中央资金,加上地方配套,对灌排渠(河)系工程进行改造,对各类水闸、泵站、渡槽、隧洞、倒虹吸、渠涵等设施进行配套,完善跨渠交通桥、沿渠道路,对流量监测以及信息化系统进行达标改造,让硬件设施上新台阶。

(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进行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现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的双重目标。王英灌区覆盖的5个县市区是湖北省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通过现阶段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可恢复灌溉面积 6.3 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8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24万t。因此,加快王英灌区工程建设,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三)建设节水型社会

目前,王英灌区仍然存在大水漫灌、串灌现象,水库闸不关,田里水流不止,越往渠道上游,水资源浪费越为严重。通过实地测量计算,部分地方的亩均用水量达到了全灌区实际平均用水量的2倍,是净灌溉用水定额的3倍。有关调查显示,因为管理等原因造成的水量损失占到了灌区总引水量的10~25%,占总损失水量的 30~50%,可见灌区节水提效的潜力还十分巨大。通过工程改造完善硬件设施,通过强化管理形成长效机制,加强水资源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任重道远。

(四)推进农业现代化

从为灌区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水利支撑的高度来考虑问题。持续夯实现代农业基础,着力提高水土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产品竞争力。首先,需要充分了解现代新农村的实际需求,明确水库灌区的改造原则和改革思路,制定出新时代符合新农村特点的建设目标。其次,需要深度调查研究,结合水库灌区的实际情况以及管理单位的现状,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和机制,加强市场竞争力,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为后续的工程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4]。

总结:

综上所述,积极加强水库灌区的管理建设力度,优化完善相应的改造措施,立足于新农村的发展,实现了节约用水以及水库灌区效益有效发挥,改善多方群体的利益关系,为农业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忠群.加强东圳水库水环境管理,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J].水能经济, 2018,000(005):002.

[2]李度华.关于搞好农村小型水库管理的思考——以新化县为例[J].湖南水利水电, 2018,000(006):003.

[3]刘波.新形势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J].农民致富之友, 2019,000(018):001.

[4]沈林峰.浅析老青龙水库淹没处理分析及移民生产安置规划设计[J].珠江现代建设, 2019,000(006):002.2F9B4028-2A29-4BB9-8634-9651104434E5

猜你喜欢
新农村建设
乡村旅游供给侧改革与新农村建设关系探讨
新农村建设中加强消防监督管理的对策研究
我国新农村建设与农村金融改革探析
我国新农村建设与农村金融改革探析
浅议经济法制思想与新农村建设
加快农村文化发展 助力新农村建设
海南省新农村建设金融支持问题研究
中国在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支持的实证研究
关于对徐州市实施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新形势下提升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