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 陆薇 张彬彬 王颖婉
摘要:为了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水平,改善人才培养模式,我国从2019年4月开始实施“1+X”证书试点工作。“1+X”证书制度是国家层面的一个设计,目的是让职业教育能培养出更多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复合型人才。由于各职业院校对“1+X”证书制度的理解程度不相同,目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从工作实际出发,阐述了“1+X”证书制度在目标定位、报考条件、考核标准、课证互通、体制建设五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建议,为高职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下的职业教育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1+X”证书制度;护理人才;培养路径
1 绪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单一的职业教育模式已不适合当前社会需求[1],复合型人才培养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走向。2019年4月,国家正式开始了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让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还能拿到若干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从而满足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升个人的就业能力。目前,与医学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三类,分别是母婴护理、老年照护、失智老年人照护。
“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刚刚开展一年多的时间,很多方面缺乏成熟的经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需要不断的尝试。本文结合当前试点院校实际情况,对“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高职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下的职业教育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2 “1+X”证书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目标定位不准确
在实施“1+X”证书制度之前,高等职业教育的理想人才培养模式是“双证书”制度[2],因此当前高职院校在实施“1+X”证书制度时容易受到影响,不能准确定位“X”证书[3]。两种证书制度在设立理念上是相同的,都提倡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毕业时同时获得一个学历证书和若干其他证书,实现从理论教育和实践技能多方面评价学生。但是在具体的实施中,两种证书制度是存在本质差别。学生在完成高等职业教育后,除了学历证书外,“双证书”制度下还需要获取某一个职业资格证书;“1+X”证书制度下还需要获取若干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前者是证明学生具有从事某一行业的资格,而后者更加强调学生从事某一行业的技能水平。职业资格证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往往是跟所学专业相对应。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既可以选择专业相关的证书也可以选择个人爱好的证书,这就决定了“1+X”证书制度相比较更灵活,能够更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让学生能够根据个人的兴趣去选择自己以后的就业方向[4]。通过对当前“1+X”证书试点院校调研发现,多数职业院校并不能准确定位“1+X”证书制度,还是以“双证书”制度的模式去落实,单纯让学生多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没有被很好的激发,无法体现“1+X”证书制度的优势。
2.2 报考条件不合理
“1+X”证书制度的特点是可以把校内的职业教育和校外的职业培训结合起来。负责职业培训的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多是某一行业领域的龙头企业,他们在制定职业技能等级考试报考条件时更注重一定级别的职称或一定期限的从业经验。尤其是医学类的职业等级证书,学生不能直接考取高级别的证书[5],降低了学生积极考取证书的主动性,这对“1+X”证书制度的推广十分不利。“1+X”证书制度的优势在于能够帮助职业院校学生在毕业时取得一些能够证明自身实践能力的证书,从而帮助职业院校学生能顺利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当前的报考证书报考条件还有待改进,这直接影响“1+X”证书制度能否得到推广。
2.3 考核标准不科学
目前,我国的“X”证书的考核标准还没有国家级统一标准,是由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根据各行业的特点进行制定的,在制定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标准不能准确评价实践技能的情况。还容易导致职业等级证书乱培训、滥发证的情况[6]。另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评员在考试过程中不能准确把握相关证书的考核标准,降低考核评价标准,也容易造成“X”证书通过率过高,从而导致社会上对“X”证书的认可度降低。
2.4 课证通融不畅通
当前,在职业院校培养体系中,还没有专业课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互通融的制度。学生的学习重点还在于努力完成专业课程,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备考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另外职业院校医学生一般都是最后一年进行临床实习,在之前的学习中没有充分的临床实践时间,导致学生在校期间考“X”时实操能力差,直接导致学生参与“X”证书考试的积极性下降,同时通过率也会受到影响。即使学生通过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也不能在专业课程考试中得到承认。
2.5 配套体制不完善
“1+X”证书试点工作开展之后,相关的配套体制还不够完善。首先是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机制,职业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更新很慢,经常滞后于行业的发展,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程设置是基于行业需要及时更新。这就导致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X”证书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其次是师资培养机制,职业院校承担着“X”证书的培养任务,但是学院里担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师资的教师没有充足的时间去临床进行实践操作,其自身的能力存在欠缺。最后是职业技能鉴定机构不足,随着国家新一轮的职业院校扩招,会有更多的人在职业院校就读,选择考取“X”证书的人也会越来越多。但是因为审批程序复杂等原因,相关的職业技能鉴定站不能满足当前需求。
3 “1+X”证书制度下高职医学人才培养的路径
3.1 国家层级资历框架建设方面
“1+X”证书制度能够顺利实施的前提是国家层级资历框架体系完善、“X”证书能够被准确定位。首先,需要建立一种全国范围内都可适用的资历框架体系,以促进不同教育形式间的通融。同时在这种资历框架体系内,根据社会需要,制定合理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评价标准[7]。其次,国家资历框架有利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业学校学生可以及时地掌握行业的最新技术,保证在就业时具有竞争力。最后国家资历框架有利于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通过国家资历框架这一制度与机制创新,能够转变学生“重学历出身轻职业技能”的传统观念,并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包含在国家资历框架内的,这有助于“1+X”证书制度快速推广。
3.2 “X”证书评价考核标准方面
“1+X”证书制度中,强调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同学历证书一样重要。这就要求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标准科学、完善。应该在政府的主导下,所有与某一职业技能有关的机构或组织共同商议考核评价标准,以保证“X”证书的含金量。另外,建议相关部门在一定范围内放宽报考条件,帮助职业院校学生获取更多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比如,在失智老年人照护证书报名时可用护理职业技能大赛中的获奖经历或者医院实习经历来替代养老院工作经历的要求,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考试机会的同时也能调动学生提升专业技能的积极性。最后,职业院校和社会组织要严格执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制定的考核评价标准,保证“X”证书真实反映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3.3 课证通融制度方面
课证通融的实现可以借助学分银行。在学分银行的体系中,学生可以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兑换为学分来获取学历证书,也可以将日常培训、临床实践转换为学分来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统一的学分为中介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最大程度减少重复学习,提升学习效率,有助于职业院校学生实现多元发展[8]。学分银行的实施,可以给学生更多的学习选择性,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及人生规划进行学习,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实现了教学过程的“以学生为中心”转变。
3.4 “1+X”证书配套体制建设方面
国家层面应根据“1+X”证书制度的具体情况,多措并举,加强政策制定和顶层设计,保证该制度在具体开展过程中有标准对照。职业院校应完善自身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一种根据行业需求动态变化的人才培养标准。积极建立“1+X”证书信息化管理平台,考生可以方便在平台上了解信息、报名考试以、查询结果以及证书申请,从工作流程上方便考生,提高证书办理的效率。另外,“1+X”证书的授予资质审核管理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要对取得“1+X”证书授予资质的职业院校定期进行资质审核,名单實现动态调整。职业院校应提升自身条件,积极设立职业技能鉴定站,满足职业技能鉴定的需要,但也要避免降低评价标准、滥发证的情况。
“1+X”证书制度是国家在新时期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的重要手段,要鼓励学生除毕业证书外,多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自己增添就业时的竞争力。试点高职院校应准确认识新制度的内涵,合理处理证书间的通融关系,确保各类证书的含金量,为国家培养更多高质量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兵.基于社会需求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人才资源开发,2015,000(012):35
[2]陈洪群,吴立明,邢献昆.基于“双证书”制度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02):33-34
[3]李政.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背景、定位与试点策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解读[J].职教通讯,2019,502(03):36-41
[4]徐凤,李进.1+X证书制度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中的价值及试行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7)
[5]周仕来.高职教育实施1+X证书制度的思考[J].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2):15-19.
[6]龚添妙,杨虹.1+X证书制度中培训评价组织的角色定位及最大效能发挥[J].教育与职业,2020(6):33-38
[7]韦莉莉.1+X证书制度的书证融通及其价值指向[J].职教论坛,2020(1):150-153
[8]王春晓.“学分银行”对学生学习方式影响的研究[D]
课题: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2019—2020年度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研究(1910204)
作者简介:张建(1988— ),男,汉族,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护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