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娟娟
内部控制是企业在运营管理过程中较为常用的管控工具和方法,但是随着管理需求的增加以及技术方法的创新,传统的内部控制体系已经与当前企业的运营管理产生了不适应性。基于此,本文从分析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创新与强化的重要意义出发,结合实务总结和分析企业在构建和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针对问题,以新的管理需求和信息化手段为依托,提出企业内部控制创新与强化的新途径,希望能够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及其管控有效性水平的提升有所启示。
一、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创新与强化的重要意义
内部控制体系作为企业合规、低风险运营管理的重要保障,对保持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随着部分经济业务的复杂程度增加,企业对风险的防控需求增加,因此也对内部控制的管控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存在创新与强化的必要性。具体来说,创新和强化内部控制主要能够从三方面产生积极意义:
一是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具有促进作用。创新和强化内部控制可以将企业的生产经营环节与管理进行有机统一,从而更有利于实现资源的统一配置,提升其使用效率,对企业最终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是更有效保障了企业的财务信息质量。创新和强化内部控制,能够提升内部控制对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和真实性的监督作用,从而使得进入财务核算环节的各项基础数据能够更准确、完整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改善了财务信息的质量。
三是能够增强企业对风险的防控作用。创新和强化内部控制,能够增强企业对潜在风险因素的事前分析和预警能力,从而实现从事前对风险的防控,大幅降低企业因风险的破坏性而产生经济损失的概率。
二、企业在构建和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虽然创新和强化内部控制能够从多方面对企业的运营管理产生促进作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受构建和实施成本、管理理念等诸多因素的影響和制约,部分企业在构建和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
(一)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不够健全和完善
内部控制环境主要与内部控制制度的具体构建和实施环境相关,实务中能够对内部控制产生影响的环境因素较多,从总体来说,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不够健全和完善集中受以下三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企业的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度不足,即部分企业管理层认为内部控制的成本支出与其具体收益不成比例,不愿意投入较多的人、财、物资源来对内部控制进行体系化的设计、构建和实施;二是对内部控制的内部牵制和监督思维运用有限,在纵向和横向授权审批以及不相容岗位职责分离方面仍然较为欠缺;三是在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和实施过程中缺乏完善的信息化环境,对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的管控有效性和效率产生了弱化作用。
(二)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估要素缺位
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估要素主要涵盖了风险的识别、分析、衡量、预警和应对等多个环节和内容,它属于内部控制的要素范畴,同时也是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之一。当前企业在风险评估要素方面缺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于风险的识别、分析和衡量缺乏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识别评价体系,多以管理层以及财务人员的主观判断、估计为主,无法对经济活动在运行过程中的潜在相关风险进行全面、精准的识别,难以为风险应对提供准确的目标;另一方面则是对于风险的防控缺乏事前环节的防控,即没有在企业内部建立风险预警模型和预警机制实现对风险的提前分析和预警,多在风险发生之后才被动采取应对措施,增加了风险对企业利益的破坏机率。
(三)部分具体控制活动不够规范
具体控制活动与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内容相关,因此其规范与否会对企业最终所形成的财务信息质量产生影响。当前在实务中企业的具体控制活动不规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会计核算的规范性有待提升,部分企业的资金流、物流和数据流尚未实现完全同步,从而使得企业的会计核算数据存在延迟或者提前反映的问题,最终会影响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则是在资金管理活动中,部分企业在进行筹资决策时没有遵循严格的决策流程和制度,没有充分运用最优资本结构理论来严格控制负债筹资规模及长短期负债的结构比,对企业的流动性、偿债能力及资金使用成本等产生了不利影响,增加了潜在风险因素。
(四)在信息与沟通机制方面存在不足
高效的信息与沟通机制能够有效消除各种信息不对称问题以及由此所带来的纵向、横向利益博弈和潜在风险因素。从实践来看,企业在构建和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在信息与沟通机制方面存在的不足主要是业务与财务之间仍然存在着一定的数据壁垒,没有真正实现一体化融合,从而使得财务难以及时、快速地从业务端获取足够的基础数据进行分析和决策,同时业务端也难以根据财务信息反馈及时对业务进行调整以规避和降低风险。
(五)内部监督机制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在内部控制体系中,内部监督的主要作用在于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及执行过程中存在的缺陷进行评价并督促企业及时进行完善和修正。实践中行使内部监督职能的是内部审计机构,但是内部审计机构易受实质独立性不足的影响,并且在审计过程,没有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或者价值增值型审计模式,在审计内容、深度及发现问题能力有所欠缺,从而弱化了其内部监督职能的发挥。
三、企业创新和强化内部控制的主要途径探讨
如上文所述,通过对企业在构建和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表明,企业有必要对其进行创新和强化以提升内部控制管控的有效性。在此综合考虑业财一体化、全面预算管理、财务共享、内部控制等相关理论,建议企业从如下角度对内部控制进行创新和强化:
(一)将内部控制与财务共享进行融合
财务共享是一种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它把企业一些重复性高、规范性较强的业务进行整合,在有效降低财务管理成本的同时,大幅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效率。当前随着大数据技术和信息共享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结合自身实际构建财务共享中心。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的大部分业务都将通过财务共享实现线上操作,原本的内部控制体系也将会发生较大变化,因此考虑将内部控制与财务共享进行融合,以实现内部控制的创新和强化既具有必要性,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将内部控制与财务共享进行融合,可从三个层次实现:一是从财务共享的软硬件支持系统入手,通过对不同的软硬件操作系统设置一定的权限来对相关信息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提供保障,从源头增强内部控制体系的管控强度;二是在功能层面将内部控制的具体制度和业务的关键控制点及风险点进行有机融合,在优化内部控制环境的同时,强化对具体控制活动的管控力度,提升信息传递沟通效率,降低风险,即在财务共享环境下,功能层面主要与企业的所有业务、财务活动相关,因此可考虑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流程以及牵制思维与其结合起来,重新梳理共享环境下新的纵向和横向授权审批机制、会计核算以及资金管理等具体活动新的关键控制点和风险点,并将其与财务共享的具体模块和参数设置进行结合,在提升内部控制环境客观性的同时,实现了对具体控制活动的全过程动态管控,有效强化了内部控制的控制强度。
(二)构建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核心的业财融合一体化管理系统,并将内部控制机制与其融合
业财融合一体化主要是指企业在运营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数据集成的智能化系统,在尽可能减少人员干预的情况下降业务数据信息自动传递到财务系统进行核算分析。由于业财融合一体化管理基本上实现了企业业务、财务的全部线上操作,因此十分有利于增强企业的信息传递效率,从而有效消除企业内部信息传递不畅出现的信息孤岛,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各种利益博弈和潜在风险问题。
与本文之所以提出要构建与全面预算管理为核心的业财融合一体化管理系统,主要是因为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起始于销售预算,然后以销售预算为起点制定生产计划、采购和销售成本预算、生产经营费用预算,最终编制出预算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资本预算以及现金预算,贯穿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同时也有相应的定量指标数据为支撑,更易于操作。将内部控制与业财融合一体化管理系统进行全面融合,一方面要结合预算指标的设立,通过内部控制对预算执行进行干预和监督,形成“内部控制对预算进行干预,预算对业务进行指导和提供管控建议”的新管控模式;另一方面则要通过预算执行反馈企业在运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风险,然后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修正和完善,以此来增强内部控制的管控有效性。
(三)实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通過增强内部监督力度来强化内部控制
之所以要提出在企业内部实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从而来强化内部监督力度,主要是因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传统审计模式相比具有三方面的优势:一是内部审计路线的风险导向性更强,更有利于实现对风险的事前和事中防控;二是内部审计范围不再局限于财务业务,而是把审计范围扩展至对企业运营能够产生重大影响的所有风险因素;三是审计方法更加多元化,即在进行内部审计时,不仅运用传统的询问、函证等方法,还会综合运用模型分析、计算机技术等新方法来获取审计子。通过实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可以有效规避传统内部审计的不足和弱势,增强内部监督,改善内部控制管控有效性。
四、结语
本文以企业的内部控制为研究对象,以内部控制五要素为总体框架分析企业在构建和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从三个角度提出了创新和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的新途径,意在为企业有效改善其内部控制水平,实现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新思路。
(作者单位:义乌市水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