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福 李登群 徐飞 王苹 王炳鹏
摘要:唇鲮作为北盘江九盘段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特有保护鱼类品种之一,为进一步探索了解唇鲮生长繁殖习性,鱼苗生长过程,从保护区内采集唇鲮亲本进行人工繁殖鱼苗生长试验探索。试验结果:成功进行人工催产受精,孵化鱼苗至鱼苗生长出唇鲮特有嘴型。
关键词:唇鲮;人工繁殖;鱼苗
中图分类号:S9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3188(2021)02-029-03
唇鲮(Semilabeo notabilis Peters)隶属于鲤科、鲃亚科、唇鯪属,地方名猪嘴鱼,主要分布于珠江水系,在贵州省分布于南、北盘江,红水河等水系[1]。属于贵州省鱼类省级地方保护品种之一。该鱼体呈圆筒形,稍侧扁,腹部平,尾柄侧扁。头略钝而稍窄,头顶稍凸。吻圆钝。口大,下位,横裂。吻皮与上唇连合,覆盖上颌,后缘平直,边缘区披颗粒状角质乳突,排列较密。下唇厚,外缘布满小乳突,向颐部伸展成三角形。上下颌边缘锐利,为厚唇所完全覆盖。唇后沟限于口角。眼大,位高,上缘几乎与颅顶平齐。须2对,均细小,颌须常退化。鳞较大,侧线平直;背鳍无硬刺,末根不分枝鳍条柔软,其长远超过头长。体呈黄棕色,背部较深,腹部乳白色。体侧从头后至尾鳍基部有灰褐色的鳞间纵纹8~9条。各鳍灰棕色。
1 北盘江董箐库区唇鲮资源现状
根据农业部,贵州省农业委员会等上级业务部门文件精神及要求,关岭自治县于2015年编写并向农业部申报《北盘江九盘段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经农业部审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322号)。北盘江九盘段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主要保护鱼类品种有,唇鲮、黄颡鱼、鳜鱼、鲶等特有鱼类品种。唇鲮在该县水域主要分布于董箐库区(打帮河水域、北盘江水域),在2007年、2010年、2013年及2018年的渔业生态环境调查评估工作中,均有发现并采集到唇鲮。其中2007年贵州省水产研究所在打帮河许干水域采集到1000多尾唇鲮并进行人工授精等繁育技术工作,2010年、2013年和2018年关岭自治县参与的渔业资源调查工作中,董箐库区北盘江、打帮河均收集到一定数量的唇鲮[2-3]。
2 唇鲮亲鱼的捕捞和选留
2.1 亲鱼捕捞
唇鲮亲鱼的捕捞选择在北盘江九盘段特有鱼类保护区内,2017年7月调查时在小花江水域为优势种,在董箐码头及打邦河水域均为偶见种。到2018年8月调查时,在小花江水域为优势种,在董箐码头及打邦河水域均为偶见种。由于小花江到马马崖一级坝址间存在一段自流河段,其环境尚未被破坏,适宜唇鲮生存。通过查阅以往资料及实地勘察,确定此江段唇鲮繁殖期为7月~9月[4]。遂于2020年8月24日开始进行亲鱼的捕捞,至8月26日共捕捞唇鲮12尾,最大尾重1861 g,最小尾重534 g,平均尾重726.43 g,其中雌鱼9尾,雄鱼3尾。
2.2 亲鱼选留
由于本次实验采用野生亲鱼且正处于繁殖期,捕获的唇鲮部分已经进行过自然繁殖,即雌鱼生殖孔部位明显发红,腹部松弛。因此先对捕获的唇鲮进行筛选,最终选取2对亲鱼用渔船运送至董箐库区板贵渡口集运鱼采集船上,采用直径1.5 m的水缸进行养殖。
3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材料
唇鲮亲本、催产池、孵化设备、增氧设施、催产药物(促排素2号和DOM混合剂)、生理盐水及注射器等。
3.2 试验方法
3.2.1 药物催产
进行药物催产前,控制温度在22℃~24℃,使用催产药物(LRH-A2和DOM混合剂)用生理盐水稀释后对唇鲮亲本进行注射,注射剂量为雌鱼5 mL/kg,雄鱼减半[3]。注射药物后密切观察亲鱼的情况,在接近产卵时,亲鱼活动明显加强,可将亲鱼捞出进行检查,先检查雌鱼,用手轻压雌鱼腹部,有成熟卵粒从生殖孔排出时,可进行人工受精。这时再立刻检查雄鱼,要求能挤出精液且精液遇水后能立即散开。本次效应时间16 h。期间每4 h观察一次亲鱼状态。
3.2.2 人工受精
(1)先将普通脸盆擦干,然后将亲鱼从水缸中捞出并用毛巾将其体表擦干。
(2)将雌鱼鱼卵挤入盆中,并立马挤入雄鱼精液,用羽毛轻轻搅动使精卵混匀。
(3)加入少量清水拌和,静置2~3分钟,慢慢加入半盆清水继续搅动,使其充分受精。
(4)倒去浑浊水,用清水洗3~4次,待卵膜吸水膨胀后移入孵化器中孵化。
人工药物催产两组共获得卵粒8500余粒,获得受精卵2200余粒,受精率仅为26%。
3.3 人工孵化
将受精卵分别置于3个不同的孵化器中(以下简称1号、2号、3号),每个孵化器盛放受精卵约700粒,水温控制为1号19℃~21℃,2号21℃~23℃,3号23℃~25℃。孵化器采用微流水,使受精卵处于翻滚运动状态,保证氧气充足。1号经过74 h孵化出鱼苗300尾,孵化率为41%;2号经过58 h,孵化出鱼苗420尾,孵化率为57%;3号经过55 h,孵化出鱼苗400尾,孵化率为54%;本次孵化共获得鱼苗1100余尾,总孵化率约50%。刚孵化出的鱼苗全长约6 mm,呈透明状,携卵黄囊静卧水底,偶有挣动。仔鱼静卧时整体形态笔直,亦有个别呈弓形弯曲状。
4 鱼苗生长试验
4.1 鱼苗开口饲料
唇鲮鱼苗人工催产孵化出来后,水温条件不变。1号仔鱼孵出60 h眼点出现;140 h后鱼苗能够平游,卵黄囊尚未吸收完毕;152 h后,鱼苗能够摄食投喂的蛋黄和轮虫。2号仔鱼孵出49 h后,眼点出现;120 h后,鱼苗大多已经能够平游,卵黄囊尚未吸收完毕;130 h后,鱼苗已经能够摄食投喂的蛋黄和轮虫。3号仔鱼孵出40 h后,眼点出现;110 h后,鱼苗能够平游,卵黄囊基本吸收完毕;115 h后,鱼苗已能摄食蛋黄和轮虫。
4.2 鱼苗特征转变
鱼苗开口后转移至40 cm×80 cm×25 cm微流水水缸进行育苗,水温控制在22℃~25℃,鱼苗开口期投喂蛋黄和轮虫,1周后鱼苗能够摄食丰年虫,3周后开始投喂人工饲料,饲料为通威沉性开口饵料1.0,以泡发状态进行投喂。鱼苗开始时仅少量摄食,投喂3天后开始正常摄食。经过3个月的驯养,鱼苗体长约3 cm,鱼苗的吻部开始朝下位发育,上颌逐渐将吻端包裹。但由于冬季水温较低,鱼苗活性不高,摄食量减少,导致发育较为缓慢。同时鱼苗开始出现拒食人工饲料的现象,但对生物饵料并不排斥可以正常攝食。推测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温度较低摄食量减少,或者其形态正在发生转变处于转变期所导致。
5 试验结果分析
5.1 人工受精结果分析
在北盘江九盘段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内,唇鲮有较好的种群优势,能够采用刺网进行捕捞,利用符合唇鲮生长的水域及温度环境,就地捕获唇鲮亲本进行人工繁殖。就地捕获的唇鲮亲本,选留尤为重要。选择损伤小,状态健康的亲本是获得高质量鱼卵、保障受精率的基础,由于亲鱼是通过渔民捕捞获取,可能因鱼受到惊吓和损伤及运输因素,导致部分鱼卵过熟,以及大部分为死卵无法受精,受精率较低。
5.2 人工孵化结果分析
在受精卵的孵化过程中,水温和溶解氧是影响胚胎发育的主要因素。微流水可模拟唇鲮在自然条件下孵化的特点,同时又能保持水体溶氧充足使鱼苗能够顺利孵化。而适宜的水温可以使胚胎和鱼苗的生长具有较高的成功率。通过本次实验探索,我们认为在北盘江九盘段适合唇鲮人工繁殖的温度为22℃~25℃。通过鱼苗对比分析我们得出,正常鱼苗应为笔直态,呈弯曲状说明鱼苗在胚胎阶段发育缓慢导致破壳时发育不完全,成活率极低。1号中的弯曲状个体明显多于2号、3号,说明低于21℃,鱼苗的孵化率和孵化质量会大大降低。
5.3 鱼苗生长试验分析
从鱼苗开口饲料看出,在温度高于21℃时,鱼苗发育速度明显更快,而更早的达到开口期有利于鱼苗的生长,提高鱼苗成活率。鱼苗形态正在发生转变或处于转变期时,温度低是导致鱼苗开始出现拒食人工饲料的现象之一,但形态正在发生转变或处于转变期的鱼苗对生物饵料并不排斥可以正常摄食。
5.4 试验结果
就地捕获唇鲮亲本进行人工繁殖具有较高的成功率,通过不断的实验和探索,逐步掌握唇鲮的人工授精时机和适宜条件,使这项技术趋于成熟将为下一步保护区内特有鱼类唇鲮人工增殖放流鱼苗的投放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伍律,金大雄,郭振,等.贵州鱼类志[M]1989.
[2]冯三杰,王从锋,谭宏,等.北盘江董箐水电站库区鱼类资源调查[J].水生态学杂志,2018,39(2).
[3]刘霆,李建光,胡世然,等.唇鲮的人工繁殖技术[J].水产科技情况,2011,38(4):216-218.
[4]郑霞忠,杨昌齐,等.《贵州北盘江增殖放流鱼类放流效果监测与中长期放流对象资源现状调查研究报告》.内部资料,2018.